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需增长是未来中国最大的依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14:51  《环球》杂志

  内需增长是未来中国最大的依仗

  “如果中国国内需求增速大于产出的增速,将是中国对世界经济能够做出的最大贡献。”摩根斯坦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不久前指出,如果中国内需每年增长11%,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利好影响。

  不仅世界经济需要一个这样的中国,中国自身未来的发展也要依仗内需增长。

  在问卷调查中,超过85%的专家将“内需的增长”选作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任向群认为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与外部依存度越来越高,未来中国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还有专家指出,中国的外需增长空间已相对较小,而中国的内需还远没有充分发掘。袁炳忠认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重要市场,值得开拓。事实上,中国经济自身就能够成为一个基本上独立的经济增长圈,关键是要使内部市场活跃起来。

  马振岗也认为,长期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出口和投资,内需的作用比例太小,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世界性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主要国家进口收缩,国际贸易将会明显减少,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而中国国内市场潜力很大,特别是农村有待大力开发。通过拉动内需,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中国经济就能处于更主动的地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傅梦孜则认为,从资源劳动密集型向创新节约环保型经济转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巨大的国内市场将成为中国经济保持相对较快发展的动力,这一天的真正到来也可能以此次危机为转折点。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决定未来中国发展的另两大驱动力,各有70%和52%的专家在强调它们的作用。

  林德山认为:“迄今为止,中国经济的成功是建立在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基础上的。但这次经济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暴露出了中国目前产业结构的脆弱。能否借此机会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能否走出传统模式的关键。”事实上,金融风暴到来后,严酷的市场环境正在迫使企业转型,实现“二次革命”。经济界普遍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一些低附加值、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先出局,而有技术、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继续发展,符合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如今,各国各地区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间的竞争在日益趋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业角逐国际市场的制胜法宝。只有加快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扭转依靠低附加值加工制造取得国际分工、依靠廉价商品占据国际市场的状况,从根本上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切实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此外,“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也是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专家们认为,中西部加快发展将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法律法规的完善将提高政府效率及公信力、破除垄断和等级制度、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而全球化对中国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找机遇,中国经济的未来才有希望。

  对2009年谨慎乐观

  度过了跌宕起伏的2008年,2009年的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中国提出了8%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难免引来一片质疑。但在质疑背后,却有更多的人希望中国能够顺利实现“保八”的任务,因为这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而且是关乎今年世界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

  随着近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正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8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约为20%。而联合国最近发布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在今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惊人的50%。

  在《环球》杂志的调查中,专家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指数高于对世界经济的信心指数,总体呈现谨慎乐观的态度。

  有43%的专家对未来3年内美国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其余的人里,持乐观态度和不确定态度的人各半。相比之下,更多的人看好未来3年中国经济的发展,60%的人选择了乐观。

  在消费方面,60%的专家认为2009年欧美消费者信心会持续低迷的状况,另有部分人认为不确定;而对中国的消费者信心,近40%的专家认为会有所改善。

  82%的专家认为2009年中国房价的走势可能继续向下,其中 56%的专家认为也许会再跌一两成,而26%的专家认为可能跌去三成以上。

  近半数的专家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在2009年可能出现下滑,近三分之一则认为它将保持目前水平。

  而对股市的看法,各位专家莫衷一是。认为美国股市将在2011年度过熊市的居多,占了近四成。对中国股市,认为在2010年将度过熊市的偏多,占近三分之一。

  40%的专家认为2009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将呈“U”字形,近25%认为是“\”字形,另有15%认为将呈波浪型。

  43%的专家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呈“U”字形,22%的人认为将呈波浪型。另有一些人认为是“V”字形或“W”字形,没有人认为会呈“\”字形。

  事实上,近日外界发布的报告,也基本上都透露出对中国经济较高的信心。

  日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发布《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基本情况下为8.4%,乐观情况下为8.9%,悲观情况下为7%。

  据这份报告预测,与欧洲和美国的贸易衰减,会使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经济体发展减缓。中国在刺激经济以鼓励国内消费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并在出口方面面临严重下滑。不过,这份报告也指出,中国拥有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平衡的政府预算,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可以采用更多必要的扩展型财务政策来刺激国内需求,从而弥补出口下滑。中国已开始利用这一政策空间制定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这一举措很可能促进国内需求和全球需求。

  花旗集团也表示,得益于政府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超过8%。花旗集团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说,“让我们对8%的增长率最感自信的便是政府的意志和能力”,“人们会认识到,中国的宏观经济图景比世界其他地方都要好”。

  而此前,由杜雷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举行的一次有关“国家竞争力的调查”中,来自5个欧洲国家的顶尖企业管理人员将中国评为第一位。在他们看来,中国政府推出了庞大的刺激经济计划,中国经济将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推动型。对国外投资者来说,中国早已不仅仅是出口的廉价流水线了,他们的焦点已开始转向具有庞大市场潜力的中国内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