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兢 裴智勇
两会网调 全国首创
30余万张投票数、4万余条留言(截至2009年3月2日),今年由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联合人民网开展的“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网上调查,和往年一样,引来无数目光。
这,已是该网调的第八次。
2002年2月,人民网的这一网调首次启动时,参与网民仅数千人。当时,就两会热点进行开放式网络民意调查,为全国首家。有网友留言,在民意越来越受重视的年代,一个关于两会的网络民调能坚持8年,本身就是新闻,它见证了中国民主政治稳步迈进。
如今,类似的网调像雨后春笋,在普通公民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在公众与政府之间,搭起沟通和互动的新桥梁,成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通道。
“十大关注” 紧贴民意
本次“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调查中,医疗改革、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住房、就业、环境保护、教育公平、社会保险八大民生热点,加上反腐倡廉、司法公正,被网民列在最关注的前十位。
8年来,这项网调被网民们亲切地称为“两会十大关注”。每年两会前,他们都会准时来上人民网,从二三十个备选项中,郑重地投上自己的一票。
2008年,“两会十大关注”的前五位,是反腐倡廉、物价上涨、就业问题、司法公正、医改方案;2007年,前五位是:社会公平、反腐倡廉、房价、医保和就业;2006年,前五位是:反腐倡廉、重视信访、社会公平、依法行政、健全医保……
而在启动网调的2002年,反腐倡廉、加入世贸组织、农民增收减负、依法行政和保障司法公正、就业与社会保障,位列前五。
8年来,“反腐倡廉”有6年排在公众关注点首位。有关专家认为,这既说明反腐倡廉成效显著,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支持,也说明这项工作任重道远,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这一点,从网友留言上得到佐证:惩治腐败决不能手软!要从源头治理,任用、管理、监督干部的各个环节都应实实在在注重民意。
8年来,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收入等民生热点,在两会上可谓越来越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这反映人们不仅关心自身的生计问题,还越来越关注其他群体的民生问题;同时,国家也进入一个以人为本并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新时期。
渠道更宽 参与更多
“人大代表要回选区和选民见面,把选民的意见带到两会上。”
“老百姓现在最关心房价高,看病贵,读书乱收费。”
“敬请两会关注城镇无业老年人的社保问题。”
……
这些心里话,都是今年“两会十大关注”网调中网友们的留言。
从2004年开始,人民网的两会热点网调,开设了网友留言功能,这为网友们建言献策、沟通交流提供了空间。当年,就有近万条留言。今年,网友留言多达4万余条。
去年两会,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时,本报记者根据两会热点网调,就物价问题向他提问。总理的回答,给国人以莫大信心。
人民网的两会网络民调,参与者为何越来越多,热情越来越高?
人民网总裁助理、要闻部主任唐维红分析,从网络大背景看,与网民激增不无关系。2002年,中国网民5910万;2008年最新统计,中国网民近3亿。从政治大环境看,则来自网民政治参与热情的提高。党的十七大提出拓宽民主渠道,网络民主的渠道更为直接畅通。
“人民网的‘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网调,开通最早,又依托人民日报权威性,自然受到更多网友的持续认可。”唐维红说。
现在的人民网,两会网调的内容更为丰富:“我有问题问总理”、“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代您提问”、“有话网上说”、“E两会”……这些汇集民意的新栏目,让人备感亲切。
汇聚民智 良性互动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首次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
胡锦涛说:“网友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集中人民群众智慧。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今年2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专访,成为这几天持续“高温”的公共话题。
有关专家分析,党和政府高层对网络民意的重视,是包括两会网调在内的网络民调兴盛的重要原因。两会网络民调的蓬勃兴起,开辟了政治沟通的新渠道,无疑是中国政治生活的新气象。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王四新说:“网络民意渠道,成本低、门槛低,还可以与政府官员、代表委员建立良性互动。互联网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新的渠道,让中国民主政治的前进步伐加快。”
另有专家认为,通过网调收集民意,目前还存在一些 “盲点”。比如,不能上网或不会上网群体的意见难以反映。如果网调要让其代表的民意更深刻、更真实、更全面,还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