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谢国忠:抄底不可投机冒进 防止抄在腰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3日08:29   CCTV《经济半小时》

  谢国忠:危机中中国可以创造世界

  金融危机爆发半年,它的破坏力确实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当去年大多数企业股价暴跌的时候,素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砸出近200亿美元高调出击,希望能大举抄底。结果他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月28日公布年报说,去年第四季度投资的收益骤降96%,全年表现创下巴菲特1965年接手公司以来最糟糕的纪录。而对手握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来说,怎么用好这笔财富,也绝非容易的事情。

  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海外大型公司面临着从没遇到过的财务或经营危机,其中以上游原材料行业的公司处境最为艰难,而这也给中国企业展开海外并购带来了难得契机。

  2008年8月,中石油和中石化联合出资约20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石油公司Peruana公司;2008年9月,中石化以20亿美元投标收购了Tan gan yi ka石油公司;2008年10月份,有7家国内企业与国际矿产大亨德勤集团沟通,希望收购其在海外的部分油田和矿山;2008年10月到12月,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公司至少8起海外油气资源并购案例,涉及金额数百亿美元,预计2009年将有更多海外油气并购案例发生。

  美的集团日前与广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受让其所拥有的全部42.36%华凌集团股权,正式成为华凌的第一控股股东。

  全球矿业风起云涌的并购大戏中,中铝出演了最大规模的一场并购,2月12日,中铝宣布与力拓达成195亿美元交易,将获得力拓旗下九大核心矿产的股权,有望增持力拓股份至18%,成为这一全球第三大矿产资源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同时将提名2位非执行董事进入力拓集团董事会,此外,中铝还进行了多项海外投资,包括投资澳大利亚昆士兰铝土项目、收购世界排名第九的秘鲁铜业公司等。

  数据显示,如果将中国铝业对力拓股份的大规模收购排除在外,2008年中国公司海外收购交易的平均规模为2.29亿美元左右。

  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赵令欢:“这个可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重视,和希望中国崛起之后,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么一种心愿。”

  林毅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产业升级有相当大的空间。”

  中国企业积极推进海外并购,实际上也是将国外廉价的资源与国内强大的制造能力结合起来,这给中国带来了更鲜明的亮点,不过,这些国外的资源会不会变成烫手的山芋?现在出手的时机是不是合适?除了收购,我们是不是还有其它的做法能够更好的在这轮调整中占得先机?再来听听专家的观点。

  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即是挑战,也是机遇,陈雨露认为,中国应该利用好这次危机,认真调整好产业结构。

  陈雨露:“我们需要核心的资源,需要核心的技术,需要核心的人才,需要核心的国际商业网络,这是最重要的四个东西,那么这次的金融危机使得这样的四个核心的东西,在全球都出现了价格大幅度回落的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说因为中国,我们现在有三十年发展所积累下来的外汇储备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手里边有真金白银,那么就可以去获得。”

  李稻葵:“对于我们大型企业而言,至少有这么三个方面的机遇,一你是获得资源的机遇,因为资源价格大幅度下降,第二个机遇是我们对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这个也是大好机遇,那第三类投资机会,在我看来是品牌和渠道。”

  李稻葵向记者举例,仅仅美国通用汽车一家公司,其下就拥有凯迪拉克Cadillac、别克Buick、雪佛兰Chevrolet、旁蒂克Pontiac、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土星Saturn六个品牌,尽管通用汽车目前遇到了资金短缺的巨大困难,但是其产品的品牌、科技研发能力和销售渠道仍然是位居世界前列的。

  李稻葵:“我认为现在总体上讲,是我们走出去的大好时机,当然这个走出去需要非常非常谨慎,需要全方位的作战,需要全方位的思考,不能只是一个在商言商,它是要舆论的、外交的、法律的、社会的各种手段同时要出台。”

  但是对于这样的机遇,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却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

  李稻葵:“我们买一个楼,那也挺好的,没人跟你捣蛋是吧,买个公司里面那么多人的话你怎么管?我们自己人都管不好,怎么去管外国人呢?”

  谢国忠认为中国大多数公司还不具备海外并购的能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公司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他提出了另外一条思路。

  谢国忠:“中国现在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场地,是世界上最火爆的场地,那有钱的有才的人都跑到我们这边来,所以我们这一把火烧起来后,我们变成世界中心了,所以根本不用说人家坐在那边的话,是一个俱乐部,我们点把火,我们就是一个俱乐部了,不要挤人家的。”

  记者:“你的意思是说别的俱乐部散了,我们完全可以邀请他们这些会员到我们这个俱乐部来玩。”

  谢国忠:“你像华尔街一半人没工作了,硅谷的话就是纳斯达克掉一半,天天裁员多么惨哪,现在都等着,全世界他们眼睛都看着中国,就是觉得中国很有钱,如果你创造这个世界的话,以后中国20年就是发展好了。”

  半小时观察:抑制冲动、防范风险

  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中国企业纷纷出手抄底国外的资产,到底现在是不是出手的最佳时机,经济学家们也莫衷一是。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黑石董事长史蒂夫。施瓦茨曼,他说,金融危机让现在便宜的金融资产俯拾即是,对于手握现金的私募股权投资者来说,现在到处都是机会;另一个人是股神巴菲特,巴菲特的名言是“别等知更鸟叫再入市”,去年以来,他用200亿美元高调出击,但是我注意到,结果是这两位大师级的投资家现在都赔的一败涂地。

  我们提到这两位投资家的经历并不是坚决反对中国企业出手抄底海外的金融资产,而是希望出手之前应该深思熟虑,如果抱着投机的心态冒进,也许我们不是抄在底上,而是抄在了腰上。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一次金融衰退,日本和今天中国面临的情况特别相似,大批的日本企业去收购美国的资产,美国人甚至惊呼:"日本在收购美国"。但是历史已经证明,这些收购让日本企业大伤元气。他们为这次国际化冲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一次金融危机受到的冲击比较小,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业还相对封闭,中国金融行业高杠杆、高风险的产品很少;而我们现在海外投资损失最惨重的正是这些高风险的金融资产,譬如中投对黑石、摩根斯坦利的投资,现在浮亏都超过一半,其中对摩根斯坦利的50亿美元到去年底只剩下了10亿美元,这些教训让我们印象深刻,因此,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对这些高杠杆、高风险的金融资产是我们应当高度警惕。我们也特别想对手握现金的中国企业说,抑制冲动、防范风险。

  (主编:孟庆海  记者:鄢闻余、熊曼琳、周羿翔、庄严  摄像:徐胜、贡存、李培、白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抄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