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态录:走出去就有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3日09:19   半月谈

  《半月谈》: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态录

  本刊记者 李兴文 吴俊

  春节后,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踏上列车,走上了求职之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沿海企业用工需求锐减,就业压力陡增。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成为外出打工的主力,其就业流向有何特点?求职心态怎样变化?

  从农村来,却回不到农村

  目前,虽然沿海地区就业形势严峻,但新生代农民工仍然纷纷选择外出求职。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是新生代农民工离开农村的一大原因。

  江西省赣县返乡农民工超过3万人,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马雪松春节前在这里蹲点调查发现,许多新生代农民工都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工厂,不习惯农村的生活,基本丧失了农业生产的技能,自然不会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江西省新建县返乡农民工周辉今年25岁,已在外打工7年。“小时候家里盯着自己读书,也没干什么农活,高中毕业后就跟着亲戚到广州打工。现在如果回到农村种田,什么时候要下种,什么时候要栽苗,什么时候该杀虫,杀虫该如何配药,这些种田最简单的问题我都一无所知,就是想在一亩三分地上呆也呆不了。”周辉感慨道。

  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年轻人不愿种地。新建县返乡农民工余小燕今年18岁,去年12月从北京一家服装厂失业返乡。余小燕说,家里的田很少,每人不到一亩地,一年忙到头累死累活也挣不到多少钱,在外面随便找个饭店服务员的工作,每月也有八九百块的工资,比种田强多了。

  又累又挣不了多少钱,在余小燕的眼里,留在家里种田不是件光彩的事。 “在外面打工,没有手艺也赚不到钱,但我不想呆在家里种田,再说同龄人都出去了,我要是呆在家里种田就会被别人笑话。”余小燕说。

  第一选择,“出去就有机会”

  背着时尚的双肩包,耳朵里塞着MP4的耳机,陈平林身上有着新生代农民工的鲜明特点。

  来自江西省高安市的陈平林今年24岁,以前在深圳一家工厂做手袋,去年11月企业裁员被迫提前返乡。正月初八,陈平林再次踏上了前往深圳的列车。在记者问到没有明确的就业岗位为何不留在家乡务农,还要只身外出求职时,陈平林说:“我已经在外面打工4年,年轻人就要有股闯劲,外面工作再难找也要走出去,出去就有机会,总比呆在家里强。”

  一些新生代农民工抱着“边走边看”的心态前往沿海地区找工作。记者在深圳人力资源市场采访时,碰到来自湖南省益阳市的农民工周远凯,今年24岁的他早在正月初五就踏上南下的火车。5年来,他一直在深圳宝安区的一家电子厂打工,月收入约1500元。

  去年下半年,厂里的订单大幅减少,周远凯被企业裁员返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远凯表示对此行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一点把握。他说:“先找找看,没有合适的工作呆段时间再回家,等这里工作好找了再回来。”

  江西省宜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蔡劲松说,年前劳动部门调查走访发现,农村80、90后的农民工中,不管是裁员回家的,还是暂时未被裁员、但工资明显缩水的,他们的第一选择依然是外出务工。

  寻求“发展型就业”,渴望融入城市

  江西省丰城市返乡农民工周强告诉记者,丰城的工业园区企业招工他也去过,有的工资也达到1500元,但他还是想出去。

  周强说:“抛开在沿海地区打工增长见识不说,那里的一些厂里还有免费的网吧、健身娱乐场所,我虽然每月工资只拿1500元,但算上这些福利消费,每月收入实际上近2000元,而家乡有免费娱乐文化设施的企业少得可怜。”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拥有更开阔的视野,上网看电影、听MP4……他们追求新潮,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更看重精神需求,在意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对内地农村、城镇单调乏味的工作生活环境很难适应。

  江西省宜春市就业局副局长易炳说,现在外出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与60、7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明显不同,后者外出打工是希望多挣点钱养家改善生活,在外打工往往节衣缩食,寻求的是一种“生存型就业”。如今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关注自己的前景,希望有一天通过努力迈入城镇成为市民,寻求的是一种“发展型就业”。

  实际上,因为外向度不高,相对而言内地企业受金融风暴的冲击较小,就业岗位比较稳定,与沿海相比企业间的工资水平相差也不大。但记者采访发现,诸多新生代农民工还是选择前往沿海打工,主要原因是两地的工作、生活环境差异较大。

  茫然,“到哪儿才能找工作”

  记者在珠三角地区采访发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中,一些人外出时根本没有明确的就业目的,甚至连去哪里找工作都一头雾水。

  2月14日,记者乘车从东莞市虎门镇前往东莞市区采访,沿途上来两个年轻女孩,她们提着大包小包,还带了棉被。当售票员提醒她们买票时,她们竟连自己要去哪儿都不知道,反而不停地问售票员:“我们想找工作,到哪儿才能找到?”下车时,她们步履艰难,一脸茫然。

  深圳市天地连锁人力资源市场总经理饶凌云说,现在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找工作没有明确目标,他们错估就业形势,产生一种“你出去,我也出去”,“出去总能找到事做”的盲从心理。

  熬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一些失去工作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心生焦虑,对工作充满了渴望。2月4日,记者在南昌市人力资源市场见到25岁的失岗返乡农民工夏耀华时,他正在填写求职卡。去年9月,夏耀华从浙江杭州一家机电厂被裁员回家,回家几个月一直没找到工作,今年正月初四他就从南昌县向塘镇的农村家中赶到百里之外的江西省高安市找工作,但无果而归。

  在南昌市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时,夏耀华只开出了1000元的工资要求。他说:“我原来在杭州打工每月工资比这高多了,如今闲了5个多月,看着年迈的父母,感觉每天都在煎熬。”夏耀华说,现在只要有合适的工作,工资低些也不要紧,自己不怕上班累着,就怕失业闲着。

  记者最近在南昌火车站采访时,见到23岁的返乡农民工罗贤龙。他在广州一家生产手机外壳的企业打工。从去年9月份以来,企业订单减少,罗贤龙原来每天加班4小时,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钱;现在一个月只能拿1000多元钱,收入缩减了2/3。

  当记者问工资如此低,为何还要前往广州时,罗贤龙无奈地说,他还算比较幸运的,全公司3万多人,已经减员几千人了。越是经济形势不好,工作越难找,工资再低,也要先把岗位保住,“熬过这段困难的时候,一切都会好起来”。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农民工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