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曹兴德是“渡江侦察记”的原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02:24  扬子晚报
曹兴德是“渡江侦察记”的原型
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宣传画。

曹兴德是“渡江侦察记”的原型
今年86岁的曹老就是李连长的原型。张军荣 摄

  说到渡江战役,不能不提电影《渡江侦察记》。影片中,孙道临饰演的李连长,率侦察班深入江南敌军江防要塞,并及时向江北送回情报。“寻找英雄”栏目推出后,有读者热情提供线索:李连长的原型就在南京!他就是60年前的渡江某部队侦察排排长曹兴德!昨天,在南京军区政治部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住在南京第三干休所的曹兴德。今年86岁的曹老精神矍铄,“渡江侦察记电影里的事基本是真实的,要说我是原型,不如说每个侦察兵都是原型。”

  第1幕:江北侦察

  1949年4月20日前,26岁的曹兴德任华东第三野战军9纵26师侦察排排长,打完淮海战役后就进驻安徽无为县泥汊镇附近的山区,准备渡江。侦察兵的任务就是在开战前尽可能摸清敌军的防御部署及作战计划、逃跑预案,为我军指挥部制定作战计划提供参考。

  当时,国民党的飞机不时在长江沿岸“扫描”。白天,部队准备用来渡江的船都隐蔽在芦苇荡、水塘、河汊里,很多北方出生的战士不会划船,晚上时间就用来训练划船技能。曹兴德也要学习划船。但是“我们侦察兵平时很忙,练习划船的时间也很紧张”,曹兴德和侦察排的战友们除了走访群众调查沿江敌军情况,还要在江堤守望,白天用望远镜,晚上则用肉眼观察对岸敌军的防御工事,并记录敌军军舰在江面的巡逻规律。因为我军用来渡江的都是小木船,遇上军舰开过来,掀起的浪就能把木船打翻。尽管忙,曹兴德还是学会了划船和游泳。他说,当时,渡江部队不可能每人配备救生衣,就想出了土办法,用几段毛竹围合成三角形,挂在脖子上,在水中也可以有一定浮力。

  曹兴德还经常带着战士们侦察敌军位于江北的据点。当时在泥汊下游二三十里的马渡口驻扎着敌人一个连,当地老百姓都知道指导员姓白。夜间,曹兴德带两个班的战士来到据点附近,据点周围埋着地雷,曹兴德想了一个威慑敌人的方法:在黑暗中用手在地上摸索,摸到地雷的拉环就拴根绳子,这片区域的地雷差不多都摸到了,就把所有绳子另一端汇总,人退出雷区。随后用铁皮喇叭向敌军据点喊话:“白连长,我们是解放军,我们大部队到了,要渡江了,你们投降吧!”敌军开枪了,曹兴德把绳子一拉,地雷“轰”地爆炸。“去过好多次,后来,大军渡江前,这个据点就被拔掉了。”

  《渡江侦察记》里面李连长提前渡过长江侦察敌军江防工事的情节,在曹兴德所在的侦察部队里也有。不过,“我没有被委派过这个任务”,曹老说,他确实有一批战友,在4月6日夜提前过江,侦察江南敌人前沿阵地、炮兵阵地的部署。

  第2幕:江南擒敌

  过江后进行“追击中的侦察”,曹兴德活捉敌军少校,查问出敌军溃逃路线。

  4月20日晚8点,曹兴德和战友们乘上木船,从泥汊镇起航,目标是对岸的荻港。因为是“偷渡”,所有船只不点灯,不开枪,几千只船在江面上下延伸几十里,渡到江心,敌人发现后开枪,这时我军才开枪。不过,泥汊到荻港的江面很窄,只有800米,船小走得快,总共20分钟就过了江。到了南岸,敌军已经从江北向后撤退,曹兴德的任务就是紧追敌军侦察溃逃路线。追到安徽南陵县,已经是21日下午4点多。突然,他们发现一条丘陵小道上有3个人走得很快。用望远镜一看,是3个国民党官兵。曹兴德命令四班长带一个小组抄近路准备活捉。3个敌军一边逃,一边朝他们放枪。曹兴德一听声音是手枪,当时国民党连以上军官才配手枪,判断“可能是当官的”。他对四班长说:“不打,追,抓活的!”

  3个敌人中,一个跑得很快,马上就没影了,另外两个则慢了下来。战士们亮明身份:“我们是解放军!优待俘虏!”两人跑得更快了。这时,敌人也快筋疲力尽了,侦察兵快步上前,将一个跑在最后的敌人扑倒。一个跑得快些的敌人向前跑入一处庄子,便不见了。曹兴德没有沿原路线追,而是从庄子后面绕过去,从敌人身后包抄。只见那个敌军正在一堵院墙边喘着粗气,手里拿着枪,朝着刚才曹兴德追赶的方向戒备呢,曹兴德掏出枪来,大喝“不许动!再动打死你!”敌人果真动也不敢动,乖乖投降。

  “20日晚上渡江以后,没吃饭,也没有休息,一直追击敌军,我也是累得不行了。”曹兴德凭着一股劲,率战士将3个敌人抓了2个。“侦察兵抓敌人不在多,抓到了就要赶紧问话。”

  回到抓第一个敌军的地方,曹兴德讯问两个俘虏的部队和军衔。两人一口咬定是88军的副官。第一个被抓的敌军还掏出六七块金砖、手表、钢笔、一二十块大洋,说,我们不当兵了,回家种地,放了我们吧。这些东西用不着了,给你们吧。

  曹兴德将物品交给战士放在行军背米的袋子里保管,厉声训斥说,“收起你这一套鬼把戏吧,解放军不贪图财物。”

  向后走出2里多路,看到一个漂亮的小皮箱。曹兴德说,其实,在追击时就发现了,但当时考虑先抓人,回头再查箱子。晚上6点多,曹兴德和战士们带着两个俘虏和皮箱回到侦察科。开箱子一看,除了金银财宝,还有照片和身份证明,照片上就是第一个被抓的军官,是上校军衔,职务是团长,另一个则是副团长,跑掉的那个只是个警务员。

  第3幕:“化装”有术

  过江后,曹兴德多次化装成国民党军官侦察敌情,抓“舌头”,撞上敌人查问身份,他反被动为主动,气势上首先压倒对方。

  21日晚8点多,曹兴德简单吃了晚饭,又带领二排的战士化装成国民党官兵继续侦察。走了两三个小时,来到安徽宣城、广德之间。在一个十字路口,右面一两百米处发觉有人走动,还有马队的声音。“肯定是敌人。”曹兴德和战士们隐蔽到两侧油菜地,约好,如果是大部队就不动。距离二三十米时,发现只有二三十人和一些马匹,估计是个骑兵排。曹兴德说,注意我的信号。距离十米左右时,曹兴德跳到路面上,问:哪个部分的?对方反问:你哪个部分的?曹兴德说:我是军部,特务营。曹一看,对方人不多,可以动手。于是大喊“上”,战士们从油菜地里跃出,将敌人全部拿下。

  “侦察时,我喜欢化装成国民党军官,因为你是军官,遇到普通的国民党士兵时,他们一般不敢质疑你的身份;如果遇到的也是军官,对方问你身份时最好先反问,套出他的身份后,你再亮出一个他不熟悉的部门的身份;在敌军地盘上抓‘舌头’,最好是在离开敌营的时候顺手牵羊……”多年侦察兵生涯,曹老的“化装术”和“生擒术”也好生了得。

  “国民党军队也有侦察兵,但我发现,他们化装都不像。”曹兴德饶有兴趣地将敌我侦察员的化装术进行了对比。“我们化装成老百姓,装做在田里干活,那就认真锄地,但是国民党侦察兵扮老百姓,一看上去就根本不在干活,一双眼睛乱转,内行一眼就识破了!”

  通讯员 张军荣 张全连

  本报记者 秦小奕

  英雄档案

  曹兴德,1923年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石良镇,12岁起当长工,只身闯过关东。1941年,曹兴德从关东回到家乡黄县。因生活所迫到日本鬼子占据的五花石矿当苦力。在矿区曹兴德秘密参加了对日斗争。曹兴德利用他会一点日语和在矿工中有较高威信的有利条件,与敌巧妙斗争,将抗日军民急需的大批炸药、雷管、导火索秘密运送到根据地,制成各种武器打击日本侵略者。一次因行动不慎被敌人查获,在日本鬼子的严刑拷打和折磨下,他坚贞不屈,沉着应对,九死一生。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又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保卫胜利果实,曹兴德于1946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县独立营班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独立营升级为主力部队,曹兴德被选任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师侦察排侦察排长。

  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改编,曹兴德时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师侦察队排长。解放战争期间曹兴德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周村、莱阳、济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和战斗。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曹兴德于当年10月随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时任第二十七军八十师侦察队副指导员,后任队长、侦察科副科长。

  1952年,曹兴德从朝鲜奉调回国,组织上送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陆军高级步兵学校情报系深造。1954年,曹兴德以优异成绩从学校毕业,被任命为二十七军八十师侦察科科长,后因工作需要被分配到华东军区情报处(南京军区情报部前身)从事侦察情报工作。先后任侦察科参谋、副科长、科长、情报部副部长、部长。1981年调任南京军区工程兵副司令员。1987年离职休养。

  曹兴德曾14次荣立战功,两次被评为“甲等战斗模范”,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1981年任南京军区情报部部长,后任军区工程兵副司令员。

  反响

  东台小伙来南京

  捐出爷爷胸章

  本报推出《寻找英雄》特别报道后,两天下来,共有100多位老兵或老兵亲属打进了本报96096热线,还有数十名网友在本报网站(www.yangtse.com)留言。

  昨天下午,从东台匆匆赶来的仲延山,双眼通红,他见到记者后激动地说,看到2日本报“寻找英雄”的报道后,他就一夜没睡,找出了爷爷留下来的“渡江功臣”胸章,起了个大早,来到南京,要将它送给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

  仲延山说,他爷爷仲续华是一位渔民,他不但参加了渡江战役,还把29军253团部分官兵送上了岸。仲延山拿着爷爷保存了半个世纪的功劳证和功臣胸章说,这个是爷爷去世前都还念念不忘的“宝贝”(如图)。在他小时候爷爷就总说起当时渡江的故事——1949年4月21日,东台民工团的十几条渔船都到了江阴张黄湾至青龙湾之间待命,他们要负责运送华东野战军29军253团渡江。到了22日凌晨,29军253团的一部分官兵上了仲续华那艘叫做“两打火”的渔船,并隐蔽在江边的芦苇丛中待命。凌晨1点左右,所有的船往江南出发,这时几架敌军飞机出现在长江上空,低空开始扫射,不少渔民的船都被击沉,而仲续华的船在中舱处也被炸出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沉却也开始漏水,大家就用棉被和棉袄一起将洞堵住。然而,在快靠近岸时,“两打火”还是被敌人飞机射沉了,仲续华跟大家弃船下水,一路游到了岸边。

  “这两样东西是爷爷晚年的精神寄托,他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收在衣柜的抽屉里,每次看着它们就说起当时的情景。”仲延山说,看到扬子晚报在征集渡江战役的史料文物,他们马上就从东台赶来了,“虽然爷爷1984年就去世了,但是我们做晚辈的,一定要将他的故事说出来,就当让爷爷再参加一次‘渡江战役’吧”。

  姚雨馨 孔小平/文 宋峤/摄

  相关新闻

  “渡江第一船”出水

  昨天下午,有着“渡江第一船”之称的“京电号”在南京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新馆附近的江滩被卷扬机拖离长江(如图)。记者现场看到,四十多吨的船体下用了四个长达10多米的气囊垫着,一台可以吊装80吨的卷扬机正在用钢缆将轮船缓缓地向岸上拉,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京电号”将被慢慢地拉向数百米外的展馆停放点。从此以后,这艘服役了数十年的轮船正式离开水面彻底退役,被作为展品供市民参观。据了解,“京电号”在1949年4月23日将首批解放军主力从北岸运上南岸,为解放南京奠定了基础,因此被国家文物局考证为“渡江第一船”。宋 峤 文/摄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