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给地方减税权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5日00:40  21世纪经济报道

  “不乐观、不悲观、有信心”。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泰州市市长姚建华这样评价其对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看法。1-2月,泰州市总体经济增幅指标超过20%,与去年相当。

  姚建华当前最关心的是企业如何走过这场危机。在他看来,原因很简单,当下最为热点的就业等问题并不能孤立起来看待,只有企业的成长才能有效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并上交政府税收。他赞成通过减税来降低企业成本,并希望在相关税种分成时能给予地方更大的空间。

  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要加大

  《21世纪》:当前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了,在泰州的实施效果如何?

  姚建华:这次金融风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贸上。从泰州的产业结构看,其产品外向度低,主要以国内为主,因此其代表性不强,我们的体会也不是很深刻。

  总体上看,刺激政策主要集中在进出口与基础设施上,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从事外贸的企业得到松绑,减轻了成本;围绕民生项目的基础设施,由于增加了投资带动了城市和产业的发展。

  现在看来,这些政策主要是通过国家层面,有效解决了投资总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国家项目、政府项目、好项目、带有政府配套的项目上。但是,对于条块层面、行业层面,其配套措施还没有健全,没有全部跟上,也就是说,没有有效解决具体的实体细胞问题。

  比如,银行贷款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贷款门槛高、手续费贵、环节多等等。

  当前政策没有完善的是,对那些有真正困难的企业,那些解决了大量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还不够。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泰州是怎么采取系列措施扶持企业的?

  姚建华:我们由政府做保障,创造了一个政府调节基金。由两级政府出钱,每级政府不少于5000万,目前的总盘子是5亿元。

  在此基础上,作为政府的临时组合资源,变成资本后,我们大规模、多次推行“政银企”模式,这帮助了一大批真正有困难的企业走出困境。

  比如,由于短期的资金链短缺等原因,企业遇到了资金问题,银行贷款期限到了,政府的资金马上注入,先解决。但我们对银行有个要求,即政府帮助还贷后,银行要有承诺,要继续贷款。

  这就是地方政府的救市,那么在企业的选择上,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强调服务企业。当前企业产品相连比较多,保证一个企业,也就保证了一批企业。

  希望中央能少拿一点税

  《21世纪》:你如何看当下的救市措施?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

  姚建华:现在说到底,地方政府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并且做得很好,关键是在条块和行业问题。

  《21世纪》:为什么?

  姚建华:这牵涉到自身利益,很多政府部门利益不愿意放弃,同时害怕承担风险。我们一直在排查,在归纳整理,看哪些行政规费可以不收、可以少收等,有些条线如工商等部门就做得很好。

  《21世纪》:那政府如何来协调这些部门利益呢?

  姚建华:我刚才也说过,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泰州的减费力度大于省级力度。但目前只能暂时定个时间,作为临时调节,泰州也就是原则上定了一年左右,过了一年再看。

  如国家规定的5项保险等,对企业来说可以定为一个成本范围。但这个只能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少交或未来补交。

  《21世纪》:有学者认为,当前的刺激政策不容乐观,他们更加赞成通过减税政策来直接降低企业的负担,但这个政府可能不愿意。

  姚建华:我也与一些学者交流过,但遗憾的是,在减税问题上,地方政府没权限,我们也很希望减税,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在增值税等大税种上,希望中央能少拿一点。

  你刚才不断问我关于去年江苏的省与地方的分税问题,目前2008年省里尚未结算。而你提到的营业税增量不需要上交省财政的措施,我们认为当然是好的,但现实还是实体经济,还是工业,而这是难点。

  《21世纪》:在刺激内需与消费的政策上,你有什么建议?

  姚建华:实际上,当前拉动内需肯定有效果,但还没到时候。如同我前面说的,以泰州这个外向度不算太高的城市看,复苏的信号还不太明显。

  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内需市场主要在农村。泰州现在的家电下乡很有效果,但手续还有点繁琐,另外价格还可以再便宜一点,要让百姓感觉更优惠,因为百姓需要直截了当,需要看得见的便宜。否则消费的心理还会有摆动。

  当前扩大内需中,消费的很多内容没跟上,我们得想办法促成一些人超前消费,那就要施以更便宜的价格,让他们考虑提前买,那么作用就来了。

  产业突破

  《21世纪》:针对国务院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泰州有什么考虑?

  姚建华: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有好处,尤其在医药、造船以及汽车零部件上,泰州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我们一项一项地在研究,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吃透国家政策。对我们来说,不乐观、不悲观、有信心。一旦产业提升,就业门路也就提升了。

  《21世纪》:1-2月,泰州的数据如何?

  姚建华:泰州总体上经济发展还是比较稳定的。

  我们的经济总量不是很大,但成长性很高,去年医药增速度超过20%;造船工业产出,前两年突飞猛进,2008年上半年翻番,去年整体成长也超过20%。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国际经济复苏,首先是国际航运的复苏,也就是船舶业将最先振兴起来。

  《21世纪》: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你今年准备提什么议案?

  姚建华:我在本次两会上将提出重新在泰州境内修建一座大桥的议案,不过这个难度很大,需要国家级层面进行协调。泰州当前思考的大的方向,是更好更快地融入苏海和苏南。

  《21世纪》:为什么会这样考虑?

  姚建华:我们考虑利用新长铁路过江通道的问题,改变原有的摆渡方案,提出设计新的长江大桥。利用这个大桥,利用新长铁路的渠道,建设直通苏南、上海的城市铁路快速通道,以城际铁路方式打通泰州—张家港-江阴,张家港-常熟-昆山等等通道。记者  王海平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港保税区航空城办公室主任董维忠:建议提高地方的税收留成比例

  这轮金融危机对于天津滨海新区——这个期望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级综改区的影响如何,备受外界关注。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港保税区航空城办公室主任董维忠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目前,滨海新区的投资力度有所放缓,其今年的总体工作重点是“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

  曾任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研究室主任的董维忠多年见证了滨海新区的筹建和变化,他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国家应对滨海新区金融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财税政策支持。

  投资放缓

  《21世纪》:总体上看,此次金融危机是否对滨海新区造成一定的影响?

  董维忠:虽然基础设施政府仍在投入,但项目投资者可能觉得市场小了,本来想提前投资的,放慢速度了;本来计划投资的,可能也不投了。

  因为新区的投资主体是投资商,他要不来,就会受到一点影响,特别是对外资比较明显。国内企业也有一些影响,主要是一些外贸型企业,或者为出口企业配套的企业,但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结构不一样,总体冲击不大。

  《21世纪》:现在的情况是不是比去年年底好些?

  董维忠:现在新区开工的项目不少。但总体来说,除了工程项目外,一些服务项目可能会受一定影响,比如塘沽建设的金融中心,随着国家金融管制的加强,可能影响它的速度;比如中新生态城要开始规划和大发展了,可能建设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1世纪》:在危机影响形势下,今年滨海新区的工作规划会有怎样的变化?

  董维忠:总体来说,还是要推进建设速度,主要是实现国家开发滨海新区的战略目标,这作为天津最大的一件事情,在政府计划里排在最前面,在天津是讲滨海新区优先发展,其次讲中心城市,再讲区县的发展。

  今年,一方面是继续加大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年将开工很多项目;另一方面我们也出台了很多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的政策。

  行政体制上今年也要改,这已经列入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工作计划。

  《21世纪》:今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是怎样的?

  董维忠:滨海新区2700多平方公里,涉及到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涉及到功能区、开发区和保税区。原来的新区管委会一开始是个协调部门,权力不明显,现在有一些权力了,但力度还不够,比如,新区现在有很多工商局,很多规划局,规划上撞车太严重了,往往不能把劲使到一块。今后管委会力度如果加强了,办大事就好办了。

  但具体怎么改,方案还没出来,但总体说,大家都认为应该改,越快越好,改动得越大越好。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能对滨海新区带来很多好处,但可能有一些人事方面的难题,需要通盘考虑。

  吁给予滨海更多财税支持

  《21世纪》:说到优化环境,具体到财税政策上今后的优惠是怎样的?

  董维忠:税收是国家行为,虽然国家已批准了滨海新区配套改革方案,但这里面关于税收的政策基本上很少,基本上没开口子;虽然也给了一些之前支持东三省的税收政策,但现在全国都在广泛使用了,税收的优势显得很少。

  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方面支持力度一直在加大,但就目前来看,滨海新区各行政区、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配套任务很艰巨,地方财政负担较重。我们希望国家能在财税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

  今年我就提了一个相关的提案,建议国家从财税体制、税收减免、产业等方面进一步支持新新区。

  《21世纪》:具体内容是怎样的?

  董维忠:由于滨海新区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近70%,而按照现行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值税、所得税的绝大部分需要上缴国家,地方留成比例较低。

  因此我建议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给予滨海新区一定的财税支持政策,如在五年内提高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的地方留成比例,减免海域使用金,或将中央级税收按一定比例返还滨海新区,集中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配套和生态环境保护。

  同时,从支持新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出发,我们建议给予滨海新区等同于“5+1”地区的过渡性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对高新技术企业财税支持政策。

  从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看,还建议给予东疆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特殊的财税支持政策,调整出口退税地方和中央分担比例。

  又由于现行出口退税政策中地方分担比例较大,地方财政负担过重,建议滨海新区内企业的出口退税,五年内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或降低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

  在财税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方面,我建议对金融租赁、私募基金、创业投资、离岸金融等现代服务企业给予财税支持政策,推动金融创新。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议一定时期内给予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探索发行滨海新区市政建设债券。

  借助天津空客A320飞机组装的条件,今年我还提案建议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飞机租赁业,其中涉及到对一些预提所得税、进口关税的局部微调。由于国家给予了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权利,我觉得这完全可以探索。

  《21世纪》:有委员也提到,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要注意滨海新区金融探索项目风险的防控。您如何看待?

  董维忠:金融防控是个重点,发展再好不能忘记风险,不能放松管理,但是不做也不行。虽然天津的OTC、港股直通车,都还没正式开始,但国家原来已经宣布要尽快推出,这在金融危机面前,也显示了我们的一种姿态。

  应该说,排除风险主要靠加强管理。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方式去管理,而是要想着在危机面前怎么能有更好的发展。记者  申剑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