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4万亿,减税1200亿,国务院十项政策,十几个部委出击;扩大内需的战鼓,从来没有敲得像今天这么急。
经济寒潮席卷全球,过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也开始感觉到寒意。1997年未竟的扩大内需战役,其意义变得更加沉重。内需的扩大,决不仅仅是为了消化出口下降带来的库存,而是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意义深远的转型。
内需不振,根子是在“内虚”。居民手里没钱,如何敢去消费?2005年,财政收入增速为15%,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是9%,在农村,这个数字是6%,还不到财政收入的一半。2007年,职工工资总额在GDP中的比例,从13.3%降到了11%。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带领美国走出1929年的世纪大萧条后,提出“四大自由”,其中“免于恐惧”和“免于匮乏”两项自由,有着独特的经济含义。当人民对未来不再担忧,当消费者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消费的闸门才能于此打开,内需的车轮转动,经济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路径。
也许是看到了这一点,“欧元之父”蒙代尔建议中国发放消费券,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但在成都、杭州两地向低收入群体发放数千万到上亿的消费券之后,房产消费券、旅游消费券等各种戴着不同帽子的消费券蜂拥进入,本意是解决巨大财政储备的消费券,发放主体从政府转变成商家,应急性拉动消费的措施变成了打折酬宾的狂欢。
为了让人民不再担忧未来的生活,政府重拳出击,困扰多年的保障体系改革加速启动。农民社保,省内统筹,医保新方案即将出台,一个个利好不断释放。曾有学者预言,中国经济每到危机四伏时,便是生机出现之日。于社保而言,这个预言可谓准确。
在强大行政力的推动下,内需的扩大似将轰然启动。尽管在种种以扩大内需之名上马的规划中,固定资产投资的阴影仍偶有浮现,但比黄金还宝贵的信心若能如期而至,则中国经济之涅槃重生,指日可待。□本报记者 阳淼
■ 案例 捂着钱不出手
“北京的房价降了吗?我没有感觉到。”沈玉林(化名)自问自答地说。
此时,咬牙不降价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发现了“消费券”这个新道具。是武汉某报刊登7个版大幅广告宣称,将定向发放总额逾千万的购房券,重庆一房地产企业发布消息,购房者可到其旗下6个楼盘登记领取购房券,共计1亿元。
不过,上周五晚上,在网上查到的最新动态让小沈的心情变得有些复杂。重庆的购房券使用起来有诸多限制,最后算下来,不过等于楼盘价格打了个6折。
小沈开始患得患失起来。他还看到,成都、武汉买房送户口,南京买房免契税,但北京从来没有推出过类似的优惠政策。
“不一定买!先看看再说。”上周六中午,小沈无奈地笑了笑。“买房子是一辈子的事,所以肯定要慎重,怎么能只听开发商吆喝几声‘大甩卖’就出手呢。”他调侃说。□本报记者 李媚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