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粮食品种单一蕴藏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6日03:04  燕赵都市报

  本报特派记者 王小波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民盟、民进委员时指出,粮食问题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解决我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在解决13亿人吃饭的问题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日前有人大代表指出,其中也蕴藏着品种不均衡的巨大风险,国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风险。

  ■杂交水稻种植蕴藏着品种不均衡的巨大风险

  “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的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蕴藏着极大的风险。如果单一推广某一品种,在出现不可预料的新出现的重大病虫害以及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全国人大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

  叶青代表向本次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亟须全力推进红莲型与野败型杂交稻均衡发展的建议》。

  叶青代表介绍说,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特殊、最有生命力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增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保障粮食安全,首先是要保障种子的安全。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烟草)培育成功,标志着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的开始,通过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学辅助技术可以直接操纵遗传代码序列,改变植物的性状,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形成了以生物技术为核心、控制农业产业高端的全新种子产业链条,种子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大米在居民口粮消费中的比例约占60%,且比重还在逐年提高。我国粮食生产中增产贡献最大的当属杂交水稻,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2.25亿亩左右,约占水稻总面积的一半,而产量则占水稻总产的60%,可见发展杂交水稻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世界粮食生产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应改变野败型杂交稻一统天下的局面

  “必须从保持生物和遗传的多样性,在杂交水稻品种之间构筑隔离带和防火墙,以及杂交水稻种业发展和国家粮食经济安全等多方面考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叶青说。

  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育种技术,我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国际公认的水稻三大细胞质类型中,中国独占其二,分别是袁隆平院士选育的野败型、朱英国院士选育的红莲型和日本的包台型。

  叶青认为,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杂交水稻生产基本上由袁隆平院士研究成功的野败型杂交稻一统天下,全球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5亿亩。但水稻生产如果仅仅只主打和推广野败型杂交稻这一单一品种,在出现不可预料的新出现的重大病虫害以及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由于未设立隔离带和防火墙,将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对我国粮食生产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

  中国小麦生产上,曾因60年代“碧玛1号”推广数千万亩,在1964年突遇锈病大发生而损失惨重,1990年再次由于小麦锈病大流行,带有洛夫林血统的小麦失去抗病性而损失26.5亿公斤。

  “必须从保持生物和遗传的多样性,在杂交水稻品种之间构筑隔离带和防火墙,以及杂交水稻种业发展和国家粮食经济安全等多方面考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叶青说。

  叶青代表建议,国家应统筹考虑这一议题,尽快推广其他品种,改变野败型杂交稻一统天下的局面。

  ■生态安全和吃饱饭的博弈

  “粮食安全的前提是生态安全。”赵治海说。事实上,由于人口众多,资源贫乏,中国正面临着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粮食生产稳产丰产的双重困境。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说,科研人员在育种时,已经考虑到品种的抗病虫害等问题,另外,通过一些植保措施也能达到这一目的,而且目前品种改进更新的速度很快。

  赵治海认为,物种单一的风险,国家可以考虑采取一些隔离措施或其他防患于未然,比如立法规定某一个种子品种不能超过同类的30%等。但目前国家的一些政策鼓励推广越多越好,比如一些科技评奖办法里存在一定误区,要求品种推广达到多少亩以上,推广越多评奖越高。

  “粮食安全的前提是生态安全,但对13亿中国人来说,吃饱饭是第一位的。”赵治海说。

  事实上,由于人口众多,资源贫乏,中国正面临着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粮食生产稳产丰产的双重困境。去冬今春以来的持续干旱,已经为粮食生产敲响了警钟。

  中科院植物所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介绍说,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说,这个建议值得重视,但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目前小麦、玉米、稻谷和马铃薯四种植物种类为膳食提供了超过一半热量,另有十二种动物提供了全球所需90%的动物蛋白。物种的多样性和人类内部遗传的多样性都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在保持基因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稳产丰产,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面临两难选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