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侨报》
“扩内需、保增长”,毫无疑问地成了今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而在各方为调动民众消费热情而头疼之际,正在召开的中国两会却发出了一个看似矛盾的信号:过紧日子。
会期从12天缩短至9天、住宿规格一律不超四星、卫生间不再提供一次性用品、复印纸两面使用、改用环保铅笔……今年的中国两会在去年取消献花、集中乘车、节约用电的基础上延续俭风,以确保“会费零增长”。
面对金融危机的寒潮,一个节俭的两会,其深意不仅仅在于节省了多少会费,更在于传递了政府和民众共克时艰的决心和信心。诚如中国领导层此前不断公开宣示的,困难时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而政府的以身作则才能让民众获得真正的信心,比会议下发多少“红头文件”都要强百倍。
一个能从细节处注重节约的政府,自然会被人期许:将两会示范出的俭风由形式转入实质,在涉及亿万民众生计发展的大事决策上不乱花钱。而温家宝也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不负众望地高喊出了“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对各级政府用好管好纳税人的钱提出了明确要求!
《墨子·辞过》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以俭兴国这一中华民族的古训,当下显然更具现实意义,也在中国政坛趋于常态化。
在两会开幕前,北京当局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规范每年数额庞大的“三公”开支,要求“今年不批准新建办公楼”、“从严控制公务外出”等,已透露了避免财政资金被浪费、过紧日子的打算。
而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政府投资必须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同样是一种力争把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于民有利的要求。于民、于国、于世界,这都可谓善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