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贵州省委书记谈瓮安事件迅速平息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7日02:17  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刘薇)“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8个月,现在回头看,进行深刻的反思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为我们以后处理这类事件提供许多经验。”昨天,在贵州省的开放团组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面对媒体,坦率地总结了瓮安事件的经验教训,并称坚持信息透明是迅速平息瓮安事件的最重要原因。

  谈瓮安事件

  三条经验值得总结

  石宗源说,瓮安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主要领导干部没有在第一时间到群众中间倾听群众呼声。他提出,瓮安事件至少有3条最主要经验留给日后参考。

  第一条,要在第一时间把真实、准确的信息全面地让媒体知道,并借助媒体力量披露事件真相和细节,这样做是大有益处的。石宗源说,瓮安事件发生之初,网上有许多谣言,群众也认为官方是自圆其说。但是通过媒体披露事件真相后,群众的质疑得到了回应。因此,坚持信息透明是迅速平息瓮安事件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条是启动舆论监督系统。石宗源说,瓮安事件发生之初,网上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死者的叔叔被人打了,是谁打的?“当时我们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情况。通过调查,发现确有其事,是一个基层民警指使别人所为。到网友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立即在网上回答了这些疑问,平息了民愤。说到底,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的监督,我至今仍然这么认为。”

  第三条就是启动问责制。石宗源说,过去,对这类事件的说法已经形成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少数坏人的煽动下”这样的公式,我们打破了这样的公式,实事求是地公开真相,问责不作为的干部,这正是对我党实事求是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

  谈瓮安治安

  群众安全感升至89%

  瓮安事件处理后,石宗源给自己打了不及格的50分,有媒体认为这是一个官员自我评价罕见的低分。昨天,石宗源对这个50分首度给予了解释。

  “瓮安事件惊动了境内外,对贵州的形象,对我们国家的形象,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作为贵州省的主要负责人,我是有责任的。”

  “2007年,瓮安群众的安全感是59%。为什么觉得不安全?因为确实有好几个黑恶势力存在。‘黑’到什么程度呢?瓮安妇女不敢戴耳坠。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戴了以后耳朵就不存在了。一般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在大街上,哪怕熙熙攘攘的时候,几个人,也不慌,围上来,就把你的耳坠摘下,然后扬长而去。所以我们现在贵州公安搞侦破黑恶势力的骨干都去那儿了。一个县,有300多人从事黑恶活动,所以群众的安全感只有59%。”

  “你说,我及格吗?”石宗源反问。

  “后来由于媒体的支持、舆论的监督,事态得到了平息。我也希望记者现在到瓮安县城去采访,不要通过我们官方,而是偷偷摸摸去,走家串户。2008年底,瓮安群众的安全感,已经变成了89%。”

  石宗源其人

  曾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一职的石宗源,2005年调任贵州省任省委书记。他对记者笑称,“长期以来,我和你们是一个战壕的,一般不愿意上镜,也不愿意接受采访,就是想干点活。结果,瓮安让我出了名了。”

  在去年年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的50大魅力人物中,石宗源榜上有名,被称为“开明之魅”。颁奖词称赞他以自己的良知,展现了面对群体性事件的另外一种可能。面对瓮安突发的群体性事件,打破了官场潜规则,3次向民众道歉,当众严厉批评瓮安干部,让事件得以公开透明报道,阻止了谣言进一步传播。

  对此,石宗源称,南方人物周刊搞这个评奖,没征求他的意见,不民主。如果集体也可以算作一个人物,那么他认为,2008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你看看汶川地震后,炎黄子孙的那种凝聚力,包括奥运,包括瓮安。你只要把真相告诉他,广大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在这些事件中,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了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真正看到了中国人的脊梁。所以,我不足挂齿。”

  本报记者刘薇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瓮安事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