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就是说,目前没有确切的数据能证明黄金周制度的设置,对国民经济特别是旅游业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倾听民意、尊重民意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政府施政的基础。但是,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还应该理性地区分众意与公意。否则,政府的公共政策,就可能被一些不具普遍公平性的“众意”(民意)所左右。
在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声音中,无论是来自旅游行业、旅游城市的代表委员,还是参与网络调查的网民,这样的民意基础其实都不够广泛,比如,全国上亿的农民工,他们会怎么想。当初促成新假日改革方案出台的蔡继明坚定地表示:“如果让全国老百姓来投票,那些想要恢复五一黄金周的人肯定输。”这样的判断未免武断,但也在提醒我们,关于五一黄金周存废的讨论,应该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应该更多地从黄金周制度本身的利弊来看待这一问题。
摘编自《东方早报》3月7日文/邓聿文
要不要恢复五一黄金周,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争论再次升级。
概括各方面支持恢复黄金周的理由,主要是以下几条:一是能够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二是带薪休假制度在多数企业实行不了,因此不如恢复五一黄金周强制休假;三是取消五一黄金周加剧了国庆和春节两个假期的旅游和交通设施紧张。
表面看,这些理由都很充足,但是否经得起推敲呢?把五一黄金周作为拉动内需的一个举措,其理论基础是旅游能够拉动内需。在正常时期,这没有问题。但在危机时期,就不见得了。因为在危机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就业都发生困难,自然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旅游不属于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当然也就在削减之列。
实行黄金周制度之前,全国旅游收入连续14年都以29%的速度增长,但实行之后增长速度却降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