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蔡继明委员:建议实施跨国大农业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8日21:56  《小康》杂志

  新浪-《小康》联合报道  记者胡晓生   “控制耕地和控制油田同样重要!”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提案中提出建议实施跨国大农业战略。他介绍说,提案是根据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特邀高级研究员韩建方先生的研究成果写成的,要特别感谢韩建方先生。提案建议的主要内容是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努力,订立农业合作的条约,如缅甸、老挝、哈萨克基坦、俄罗斯、蒙古等,使中国农业跨出国境,将中国农民耕作的土地面积从国内的十八亿亩逐步上升到周边国家的80亿亩以上。

  他说,中国跨国经营的大农业战略应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篇章。

  他对《小康》记者介绍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大部分居住在农村,而耕地却非常有限。土地资源之寡和人口之众形成了极不合理的配比。这是长期困扰我国国民经济的头号难题。

  现代农业技术所能实现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完全可以达到每个农户耕种100亩以上的土地,而我国的现状却是近2.4亿农户耕作18亿亩土地,每户仅合7.5亩地,只相当于美国农户的1/366!

  土地、阳光和水这些农业资源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中国多山、、多高原、多沙漠的自然环境,使我们的耕地面积仅有不足20亿亩,而如此之少的耕地,却不能按照最优原则去配备耕作人口,过多的剩余人口拥挤在面积狭小的农田中,大自然的馈赠对众多的中国人口来说已吝啬到了极点,农业劳动力的实际能力和可耕作的土地极不配套,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几亿人口的潜在失业,成为中国农村最大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在人均资源如此不协调的情况下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已使1亿多农民就地转化为非农劳动者,二是农民外出务工,又使1亿多农民脱离农田,走向了工厂和城市。沿着这条路,中国农村资源的合理配制,有望通过过剩人口向城市转移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在十几年内实现,困绕中国经济的农村过剩人口问题有望彻底解决。

  但是,世界金融危机对这一进程无疑是灾难性打击,大量吸纳农民工的生产低端出口产品的工厂大量关闭了,在今后几年,在外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将由快速增长演变为负增长。原本有望彻底解决中国农村人口过剩问题的通道突然阻断了!

  在金融危机的残酷打击下,解决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寻找新的思路,这就是创建跨国的现代化大农业。

  国家应该为中国先进农业的跨国经营进行外交努力,力争在缅甸、老挝、哈萨克基坦、俄罗斯、蒙古等地广人稀的周边国家订立农业合作的条约,使中国农业跨出国境,将中国农民耕作的土地面积从国内的十八亿亩逐步上升到周边国家的80亿亩以上,这不仅有利于中国过剩农村人口的疏散,而且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有力支持,并可为土地出租国带来实惠和经济增长的机会。

  目前,中国在缅甸、俄罗斯等国已建立了跨国农业基地,但规模还小,只有几万名劳务输出,如果形成战略,在国外承包1亿亩土地,就可容纳180万人就业。加上产业链的延伸,还可再增加120万人就业,总数可达300万。若把目标放在50亿亩土地,可转移1.5亿劳动力,从而彻底解决我国农村人口过剩问题。

  当中国控制了100亿亩耕地时,不仅使中国的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民与土地配比失调的难题得到根本的解决,而且现代化、公司化的大农业模式及中介、培训、劳务输出相关产为业的加入,将使我国由于金融危机而延缓的城市化进程恢复到快节奏的通道,原来从出口型企业返乡的农民将通过这通道而进入新的领域,制约中国经济的最大难题将迎刃而解!

  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是中国少有的优势之一,扬已所长将使中国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并且,按照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下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中国的跨国大农业战略不仅可解世界粮食危机之难题,而且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性基地。在未来50年中。控制耕地将和控制油田同样重要!中国跨国经营的大农业战略应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篇章。(《小康》杂志记者胡晓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