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下午,一位80多岁的老人带着助手正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里仔细查看大厅设计存在的问题。老人言谈举止气质优雅,精神矍铄。
“两会一闭幕,金色大厅就要重新装修了,下次你们再来,会变得非常不一样。”老人面带笑容,声音轻和,娓娓向记者道来。
金色大厅见证我国发展进程
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也叫金色大厅。这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我国最高规格新闻发布会的场地,是我国重大政经政策动向的“窗口”。可以说,这个只有1000平方米的“窗口”,见证了我国的发展进程。每年全国两会召开时,总理记者招待会通常安排在金色大厅,成为中外瞩目的焦点。
朱镕基出任国务院总理时曾在这里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要赴汤蹈火,一往无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温家宝总理曾在这里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和西洋古典建筑相结合的建筑,比如中轴线,门厅、进厅、大厅、旁边的过厅等,采用的是西洋古典建筑的格局,同时采用了挑檐、北京的琉璃瓦材料、祥云图案等中国元素。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如果要重新装修,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呢?
重新装修 9年来首次“换装”
“9年了,这次要重新装修一次,你们再来的时候,会发现和现在已经非常不一样了。”老人叫王炜钰,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王炜钰介绍说,2000年金色大厅曾简单刷新了一下,当时没有大翻新,考虑的是怎样能够保留人民大会堂里面的东西,怎么让它修旧如旧,保持原来的感觉。
目前的金色大厅保留着以往的面貌,层高14.5米,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分为两层,总面积有3300余平方米,一层有1000平方米,20个白色大理石柱子支撑起这个巨大的空间。如同名字,金色大厅的主色调为金色,穹顶上5盏巨大的金色吊灯,更给大厅增添了几分辉煌气氛。
据了解,尽管辉煌依旧,但由于多年未曾大修,大厅顶棚的贴金彩绘有些已开始爆皮脱落,地面和柱子的水磨石有些磨损,灯光、音响、监控等设备也无法满足如今会议功能的需要。有关方面经多次论证,决定对大厅进行整修。
王炜钰介绍,这次给金色大厅“换装”,风格会和现在不一样,中国元素会更多,让人一进大厅,一看就是中国的。“在灯光、音响等方面也会更现代一些,但装饰上传统的东西比现在要多,在中西结合的同时,这个大厅一定要有民族的特色,将来在国际上要成为建筑装饰的典范,让金色大厅成为一个中国符号。”80多岁的王炜钰口齿清晰,话语柔和。
屏风画面感受到的“西安元素”
由于尚需最终的论证,王炜钰没有介绍太多设计细节,但她表示,今年两会一闭幕,金色大厅就要开始装修,预计到今年国庆节就可以使用,装修后的效果会让明年前来采访全国两会的中外记者眼前一亮。
边接受记者采访,王炜钰边和身边的助手打量目前的大厅,通过他们的交谈,记者了解到,大厅高度或许会有所增高,在大厅的二层墙壁上会有浮雕,灯具也将更换,将使二层更亮丽一些。
王炜钰表示,现在大厅里的画幅显得有些小,有可能换掉,也尚未最终确定。
目前,金色大厅内挂着1幅油画、5幅国画。北侧墙上的油画是画着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带着普通群众进入大会堂的场景,名字叫《伟业千秋》;东侧为两幅泼墨国画,一幅是《天马欢歌图》,一幅是《唐人辞意图》,均长18米,高3米;西侧墙上有三幅尺幅稍小些的国画,分别画着迎客松、漓江山水和梅花图。这些画画面精美,为大厅平添了几分优雅氛围,却显得有些旧了。金色大厅南侧入口内还有一个屏风,屏风上画的是《唐人击鞠图》,几个仕女在马背上翻飞,挥舞击鞠,唐长安城的盛世景象好似给大厅增添了“西安元素”,让记者倍感亲切,也不知道这个屏风是否以后会换掉。
设计大师王炜钰真不简单
在金色大厅,采访快结束时,记者说起陕西的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王炜钰老人听后笑着说:“张锦秋,她是我的学生。”
回到驻地,记者与全国人大代表张锦秋说到王炜钰老人,张锦秋立刻很兴奋:“她是我上世纪50年代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系读书时的老师。王炜钰年轻时很漂亮,指导学生业务很好,男同学、女同学都喜欢她,是我大学时代就开始崇拜的偶像!”
张锦秋介绍,王炜钰的室内设计造诣非常高,她到现在还自己动手画图,曾承担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澳门厅、香港厅、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大厅等诸多重大设计任务。
“香港回归前,大会堂里要给香港设一个香港厅,请我的老师来设计,一下子就轰动了。”张锦秋说,自己1954年进清华大学读书时,王炜钰就是副教授了;国家领导人经常在金色大厅接见记者和外国友人,这次由王老师设计金色大厅,可以说是国家最高规格的议事大厅请老师来设计。
记者还了解到,这次金色大厅装修的设计师王炜钰,是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表妹。老人的一颦一笑,都能找到那从骨子里、血脉里渗出来的过去岁月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气质。
相信“换装”后的金色大厅,给人的感觉将更加中国,更加辉煌、典雅、恢弘,光彩照人。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