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0亿医改资金是投大医院,还是投小医院?钟南山显然钟情后者。
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全国人大代表3月9日晚间向记者透露,决策层即将出台一份8500亿医改资金的投资明细方案。
“8500亿中绝大部分应该用于社区医疗网络的建设和健全。”钟南山说,设备场地、教育培训、社区医生待遇、医疗科研的投入至为关键。
他认为,公立医院的改革并非当务之急;未来3到5年内,社区医疗才是医改关键。
医疗系统架构要正三角
《21世纪》:新医改的三年8500亿的资金盘子具体怎么投,一直存有争议,现在也还没看到这笔资金的明细安排。你认为这8500亿怎么分配才合理?
钟南山:明细的安排很快就会出台了,据我所知,关于这8500亿要怎么用,会有一个很明细的政策要出台。
我想要强调一点,医改的5项改革中,最核心的一条应该是建立和健全社区医疗网络,目前这一阶段,公立医院不应该成为改革重点,公益性问题不解决,公立医院的改革很难操作。
社区医疗可以使得医疗模式的关口前移到社区,早防早诊早治,减少小病变成大病重病,同时医疗机构也可以重心下移,这也是解决医疗公平和建立防腐败制度的一个路径。
最核心问题是,医疗系统构架必须拧过来。现在医疗构架是“倒三角”,下面是社区医院,上面是公立的大医院。有统计说,北京33%老百姓有病首先到社区医院,广州就只有14%,大部分人有病都是首选去大医院,因此医疗结构是一个“倒三角”,越往下越小,这是不合理的。
而政府这几年投资基本都是投向大医院,这需要整个改变。这8500亿,姑且不谈够不够,首先谈合理分配,应该强化社区医疗,不仅仅是增加设备,社区医生待遇、教育、科研等各方面都要关注。
《21世纪》:很多分析都把医改5项任务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放在了重要位置。
钟南山:公立医院改革不是当务之急,至少这三五年不是。公立医院究竟能解决多少公益性?我很怀疑。过去大医院建设盖楼动辄就几个亿,根本不可能谈公益。
不过,大医院在医改中仍然任务艰巨:一是要与国家互动,建立基本药物目录报销制度;二是公立医院也有责任与义务,帮助把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帮助培训全科医生。大医院应该在市场条件下伸出几条腿,包几个社区小医院,轻病就送小医院,重病则走大医院,这实际上也是社区医院在为大医院服务。
如果经过几年努力,大医院病人越来越少,那么说明改革方向是对的,大医院病人越来越少,就可以集中精力解决疑难病症。大医院不能越搞越大,而应该越搞越精。这才符合整个社会医疗卫生的模式,是个正三角形。
可关注广州番禺试点
《21世纪》:这8500亿中,应该有多少投入社区医疗?具体怎么投?
钟南山:起码50%以上吧,大部分都应该投入社区医疗体系的建设。这几年,卫生的经费,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投资到大医院的,这种医改模式必须要调整,不应该这样投。
社区医疗的投资主要在四个领域,一是设备与场地的投资,这是最常规的方法,但是还远远不够。
二是教育部门应该对社区医疗的人才培训做投入,现在全科医生非常紧缺,不过全科医生一毕业就去社区并不合适,必须在大医院培养两三年再下去社区,不过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谁来培养?得花费多少钱?谁来埋单?这个事情应该由教育部门来主导操作。
三是,这些社区医护人员的待遇怎么解决?绝对不能像大医院那样靠医院的收入来解决,而应该靠政府发放工资,这块就应该归口财政人事部门。
四是,温家宝总理说要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但是目前的医疗科研体制与这个目标并不对接。要建立这“八字”服务网,医疗科研必须要跟上。健全医疗科研体制,这个又是科技部门需要考虑的事情。
所以,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这个是一个系统工程,这8500亿的投资,上述四个方面都必须要考虑到。如果仅仅考虑解决设备,就太简单了;不解决待遇,也留不住医生。
《21世纪》:这几年中央地方几级财政在社区医疗方面的投入情况如何?有没有值得借鉴的试点?
钟南山:社区医疗投入,从来没有一个准确数字,我也一直希望了解每年究竟投了多少钱。
社区医疗这个问题上,广州番禺是个很好的试点。番禺区财政三年准备投入1.75亿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这笔投资去年已经启动。其中,3295万投入在大大小小的卫生站,1900多万作为刚毕业的全科医生的培训费及基本工资,另外一部分经费则是这些人毕业开始正式工作后的工资,一个医生每年大概有7万元收入。
现在番禺每3.5万人就有一个卫生站,里面有8个医生、8个护士。整个试点的效果还要等等看,预计三年投资完成后,所有村都会有全科医生。
这种操作思路非常好,上面提到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应该关照的四个方面,番禺试点都做到了,这种操作模式,贫穷地区和富裕地区都可以借鉴,资金盘子的大小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把几个环节的投入都落实。
《21世纪》:社区医疗的投资主要是政府主导么?应不应该考虑引进社会资本?
钟南山:社区医疗带有公益性质,应该由政府主导,当然社会资本也可以进来,一些社区的民众愿意支付稍高一些的费用去看好一些的医生,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这并不会是主流,仅仅只是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的一个补充。
临床科研缺经费
《21世纪》: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消公立医院15%的药品加成有很大争议。你觉得这一操作思路可行么?
钟南山:医药分家这个问题上,如果没有一个补偿机制,是不可行的,但是指望政府财政来全部补偿,也是不可能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建立一个基本的药物目录,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的药品报销目录,这也是新医改的5项任务之一。现在单独拉出来说取消15%药物加成,15%争来争去,有什么用?医院要生存,要依靠这部分收入,医药分开后,谁来补偿?指望政府,财政根本不可能斥巨资来做这种补偿。还是应该先从医保的覆盖,基本药物的覆盖入手来解决问题。
我还想另外谈一点,目前国内根本没有对临床科研的投入。
科研不见得一定都要高精尖,并非只有研究基因才有意义,临床研究能解决很多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政府对这块重视不够——几个数据可以关注一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部分,政府去年给生命科学投入是16.6亿,973项目是19亿,863重点项目5年共计300亿。
当然重大项目研究是需要的,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大部分科研经费都投向基础研究,临床却没有经费,温总理说要改革科研体制,医疗科研的主体是什么?医学研究的主体不是大学,而应该是广大医院和医护人员,他们想出很多办法,可以服务老百姓,推进医改,但是却得不到支持。
我这次的提案之一就是,建议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临床科研基金。
记者 宋菁 特约记者 黄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