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对最高法和最高检的工作报告进行小组讨论。社科界别的委员们讨论极其热烈。他们希望,“两会”能够改革议程,使大家有更多的时间讨论“两高”报告。
最高法报告要体现反思和反省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副主任李蓝委员直言不讳地说,他对最高法报告不满意,原因是,去年出现了黄松有问题。“黄松有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而且身上有很多光环,是5所著名大学兼职教授,在法院系统影响力非常大。”但黄松有落马事件在最高法报告中没有丝毫体现。他希望,在以后的最高法报告中能够正视问题,不回避矛盾,在报告中体现反思和反省,恢复和重建法律在社会中的公信力。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初委员说,由陕西周老虎事件反映出来,地方政府干预司法造成不公正的现象很严重,但“两高”报告没有一点体现,希望以后不要长期回避这个问题。
“两高”报告数据为何不一致
张国初研究“两高”报告后发现,两者在抗诉数据方面不一致。他将相关数据累加后发现,在最高检报告中,2003年至2008年的5年中,各级检察机关共对刑事判决、裁定提出抗诉达16000多件,而在最高法报告中,这个数字才9600多件,相差巨大,“这是怎么回事?”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委员当场回答,这个问题相关人员已经解释过了,是最高法和最高检在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上不一致造成的。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唐铁汉委员建议,“两高”报告中应公布每年的错案率。
小组讨论结束后,朱孝清表示,委员们的发言很好,他代表最高检表示感谢和欢迎,即使是非常尖锐的批评,最高检也会认真研究。比如有委员说,每年“两会”都评议“两高”报告,但一直没有看到回应。最高检会在以后的报告中加以改进,正面回应。 本报记者 殷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