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能否实现今年GDP增长9%的目标?”“金融危机给重建带来哪些困难?”“四川能否实现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11日上午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开放日现场,面对近百家境内外媒体抛出的这些热点问题,四川的人大代表们作出了充满感恩、更满怀信心的回答。
上午9时,四川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举行全团会议审议“两高”报告,并同时对中外记者开放。包括34家境外媒体在内的97家媒体记者,使会场一侧的记者区座无虚席。
中央电视台记者:四川在争分夺秒推进灾后重建之际,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双重压力之下,四川提出GDP增长9%的目标,这个目标如何实现?灾后重建涉及大量资金,如何把这些资金用好,花在刀刃上?
蒋巨峰代表:感谢社会各界、新闻界朋友对四川的关心。面对双重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
如何实现“保9”目标?从路径选择来讲,我们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的双重压力,同时又有着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双重机遇。我们将运用田忌赛马之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共性中把握灾后重建的个性,注重结构性分析,通过产业细化、市场细分,寻求和发展比较优势。我们有三个方面的独特优势:一是灾后重建、西部大开发、人口大省的民生改善等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中央扩内需、灾后恢复重建、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措施形成了巨大的政策效应;三是四川具有区位、资源、科技人才优势和较强的产业基础。
实现“保9”目标,需要立足市场,依托优势,着眼长远,保增长、促发展。我们力求从三个方面实施重点突破。一是抓投资。重点是灾后恢复重建、“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投资,今年将完成投资1万亿元,力争1.2万亿元。二是抓产业。大力发展重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家电、能源和原材料、建材、食品加工、中医药、现代农业、旅游等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全民创新创业。三是抓消费。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保、增加收入,增强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
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注重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坚持政府主导,确保主体到位,切实转变作风,务求工作实效。
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从抗震救灾到恢复重建,始终没有松懈。我们组织了专门力量实施监管,把资金落实到项目上,进行专项管理,实施全程监督,严格财经纪律,实行责任追究制,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安全,提高使用绩效。
香港商报记者: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10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省(市)对四川地震灾区的对口援建工作进展如何?
李亚平代表:按照中央要求,18个对口支援四川灾区灾后重建的省(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不仅派驻了对口援建的工作队伍,制定了对口援建的相关工作措施,而且以非常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这项工作。目前,对口援建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为灾后重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根据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实施方案。二是加快推进重灾县的重建项目工作,目前已启动877个项目,已建成175个项目,到位资金133亿元。三是18个对口援建省(市)不仅注重灾区的重建,而且把灾后重建与四川“造血”功能的形成相结合,为四川经济社会长久发展打基础,已落实近400个项目,涉及投资1800亿元。四是对口援建省(市)高度重视灾区民生、公共服务和就业问题,不仅接收了15000名学生异地复课,还为灾区群众提供了33万个就业岗位。我们向对四川抗震救灾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省(区、市)人民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