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秋君 法国文学与人文高师博士
一向桀骜不驯的萨科齐,能否做出一个让中国满意的表态,尽管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法国在现实利益上却实实在在有求于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4月在伦敦召开的G20首脑峰会,以及5月的中欧峰会,中国都必将是主角之一。为打破与中国关系的僵局,法国心急与中国恢复首脑会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3月8日在列席全国政协会议时透露,中法目前正就此进行接触,但两国首脑会晤与否,关键还要视法方有没有诚意以及实际行动而定。
法现实利益上有求于中国
“球”已经抛向法国,中法关系能否走出阴霾,全看萨科齐的表现了。一向桀骜不驯的萨科齐,能否做出一个让中国满意的表态,尽管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法国在现实利益上却实实在在有求于中国。
一流国家的傲慢+二流国家的实力,是今天法国的真实写照。不论从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上看,法国充其量都只能算是个地区大国。萨科齐上台后,并没有使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却遭遇了金融危机,引发了旷日持久的罢工潮。巨大的国内压力面前,借助外力拉动出口不失为一计,而中国不仅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还是一个日益强大的投资者。因此,法国要快速走出金融危机需要借重中国。
法国需要借助中国的不仅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大国雄心的萨科齐,要成功倡导建立一个全球金融新秩序,就离不开中国的认同和支持。不论是在欧洲提升法国的地位,还是在世界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还是改革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中国的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种误判导致选择困境
尽管有现实利益的驱动,法国国内的三种误判却妨碍了它在对华政策上的选择。
误判之一来自政府高层的西方优越心理。法国似乎还没有准备好与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分享利益,当中国进入非洲市场而布依格家族的传统势力范围不得不缩小时,作为集团总裁马丁·布依格密友的总统大人便不再闲着,于是高层开始批评中国在达尔富尔等问题上的立场。
误判之二来自民众对事实真相的认知不足。不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所谓接受了精英教育的知识分子,法国人对中国的基本认知十分有限。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还经常起误导作用。法国的主要媒体基本上由几大财团控制,阿诺特的《论坛报》、皮诺的《观点》、达索和埃尔桑家族的《费加罗报》、布依格家族的法国电视一台、拉加戴尔的欧洲一台、《巴黎竞赛报》,等等。每当财团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时,舆论上就开始加重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渲染,歪曲、丑化中国形象,误导民众向政府的对华政策施压。
误判之三来自总统本人的政治素养。与戴高乐、蓬皮杜、密特朗等传统精英领袖相比,萨科齐的个人主义味道极浓。他桀骜不驯,富有政治野心,喜欢被媒体追捧。为了不得罪手里握着选票的法国民众,他可以不顾中国人的感情去见达赖。在外界看来,萨科齐永远都在忙着“救火”,却始终没有一套系统的对外战略。
从战略高度重审中法关系
事实上,中法之间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不同,但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反而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许多一致或互补的诉求。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顶着西方舆论的巨大压力与中国建交,就是站在战略的高度看中法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预见到发展两国友谊将是一项互利共赢,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战略。
45年后,法国总统面对的是不同的时代背景,然而,相同的却是中法关系依然具有战略意义。中法要修复关系,需要萨科齐认真反省中法关系的症结,深刻认识中方的核心利益,并对中方的诉求做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而不仅是临时安抚。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