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报道引起两会代表关注
本报讯 昨日,本报以《生前,他是看守所“恶人” 身后,受押人员给他哭丧》为题,报道了黔江区看守所民警唐太芹的感人事迹,在公安系统及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来自黔江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小燕在两会上建议,应广泛宣传和树立唐太芹这样的典型,唐太芹应成为各行业学习的楷模。
报道见报后在网上引发热议。一位网友说:“唐太芹,你很贫穷,但很富有,你拥有最善良的心,人民会记住你!”一位市民打电话到本报说,“躲猫猫”事件让公众对监狱和监管系统的工作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但你们的报道让我们看到,监狱和监管系统更多是阳光的、和谐的,更多的是像唐太芹这样的好警察!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教师李小燕说,她看到了唐太芹的事迹报道后,既感动又惋惜。“民警的工作对象有犯罪分子,也有犯罪嫌疑人,唐太芹对他们保持一种对人的尊重,把自己当作特殊的服务者,他的认识不仅到位,而且体现了大服务的观念。”李小燕说。
她说,她在代表团审议“两高”报告时建议,公安和司法系统不仅要惩治个别害群之马,还要弘扬主旋律,宣传和树立唐太芹这样的正面典型。应通过正面引导,让广大干警树立起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勇于牺牲的精神。
李小燕还告诉记者,正在参加两会的重庆代表团代表们在网上看了唐太芹的报道后,都很感动。代表们认为,像唐太芹这样的好民警应该多宣传。
据了解,本报关于唐太芹事迹的报道,已在黔江区公安系统中引起巨大反响。黔江区公安局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区公安干警中开展向唐太芹同志学习的活动。
记者 张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