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汉试编低收入居民CPI做为补贴依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03:15  长江商报

  本报讯(长江商报记者 吴晶晶 通讯员 胡开锋)物价上涨让菜篮子变得沉重,对那些低收入居民而言更加沉重。昨日,记者从武汉市统计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武汉首次试编了低收入居民CPI(消费价格指数)。调查显示,去年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1%,高于该市CPI涨幅2.4个百分点。

  锁定5%的更低收入户

  “低收入CPI对数百种商品权重进行了调整,其中食品类权重最高,而汽车、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的权重为零。”武汉市统计局消费价格处负责人介绍,去年,武汉市统计局首编低收入居民CPI,且以住户调查分组中5%的更低收入户组为调查对象。

  调查表明,生活必需品是推动低收入居民CPI上涨的主要动力。在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必需品中,除粮食价格持平外,肉、油、菜、液化气、蜂窝煤等价格涨幅均在两位数以上,占总涨价因素的70.8%。

  “事实上,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的编制原理和普通CPI其实是一样的”,统计局官员介绍,区别仅是针对群体不同、采样范围和采集点不同,以及商品权重不同。

  “特殊CPI”将成政府补贴依据

  “‘低收入居民CPI’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别的CPI。”该市统计局消费价格处负责人介绍,将CPI按照不同的阶层分别计量,这在国外早就有了。今后,“特殊CPI”将成为政府补贴依据,形成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去年燃气、用电、菜价上涨时,政府都对困难群体生活进行过补助,但这种补助措施是临时性的,缺乏一种长效动态的机制。”统计局官员认为,建立“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望为动态发放补贴建立起一个标准,一旦达到这个标准,补贴资金就“开闸”。

  补贴资金“开闸”论证中

  价格上涨与物价补贴如何才能及时联动呢?换言之,“特殊CPI”涨幅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必须要启动补贴机制?

  据了解,目前,我国部分省市把这个“点”定义为3%,一旦CPI涨幅达到或超过3%时,立即启动对低收入居民的动态补贴,以保证其生活水平不降低。

  武汉市统计局表示,基于南北差异和居民消费习惯差异等因素,补贴资金“开闸”点在不同地区肯定有区别,目前这个“点”定在哪里最合适还在探索中。“但可以肯定的是,‘低收入版CPI’的建立以及补贴联动机制从理论上可行。”

  去年江城居民人均900元收入被CPI“吃掉”

  存款实际利率为负数

  本报讯(长江商报记者 吴晶晶 实习生 张玲)“如果剔除物价上涨因素,武汉普通居民900元的收入被CPI给蒸发掉了。”昨日,记者从武汉市统计局获悉,测算数据显示,被“吃掉”的900元中,有700元是被食品价格上涨消化掉的。

  据悉,2008年,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12.44元,比上年增加2354.8元,同比增长16.4%。但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入为15811.2元,实际增加1453.56元。

  很明显,在16712.44元的可支配收入中,有901.24元被物价上涨抵消了,其中,有727.3元是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

  与此同时,尽管去年我国频频调高银行存款利率,但相对物价涨幅而言,存款实际利率为负数。

  统计局官员透露,以去年1月的一年期存款利率4.14%测算,1万元的一年期存款,到期后本息共计10414元(未扣除利息税),但如果剔除物价上涨因素,这笔钱和2007年相比,就只剩下约9852.4元,561.6元的资金“蒸发”了。

  统计部门表示,今年江城CPI将出现前低后高、低位平稳运行的格局,总体涨幅将会低于去年水平。

  ◇记者手记

  期待更多统计数据实现精细化

  长期以来,形形色色的统计数据在给政府官员、经济学者带来或忧或喜的同时,给普通人带来的却是一头雾水。甚至,还有不少人结合自身体会断言“统计数据造假”。

  其实,公众的质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以CPI为例,计算CPI的商品,许多和低收入者并不相关,如汽车、别墅、留学等,这一部分商品因为产能过剩,有的甚至价格下跌;而和低收入者直接相关的吃喝用穿等商品,却是这一两年来价格上涨最快的。

  编制低收入居民CPI,就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社会弱势群体对日常消费品价格变动的感受。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管理差别造成了一个总的CPI不能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编制低收入居民CPI意义重大。

  从“低收入居民版CPI”这第一步开始,今后统计部门还可分别制定低收入居民恩格尔系数、低收入居民的充分就业率、低收入居民社会保障度等。

  可以期待的是,若所有的统计数据都能实现精细化,或许以上种种,“统计数据造假”的冤假错案将得以彻底平反。

  长江商报记者 吴晶晶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低收入居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