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们与“藏独”斗争一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09:54  国际先驱导报

    郑若麟:法媒仍有“政治红线”

  “那您答应了吗?”

  “为什么不呢?”

  自去年拉萨“3·14”事件以来,郑若麟对法国媒体的邀请“来者不拒”。“数不清了,反正每个月都会去电视台。”3月初,人在北京的郑若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用证据擦亮法国观众眼睛

“3·14”事件发生后的第9天,郑若麟走上了法国电视五台《报亭》节目的直播现场,面对四名法国记者轮番“炮轰”,他的反诘从容而有力:“请问你拿得出证据吗?”在对手的哑然失语中,收看节目的民众却对真相渐渐明朗。

 然而,当去年4月7日,手握奥运圣火的金晶在巴黎街头遭遇“藏独”分子袭击后,法国电视荧屏上却响起了这样刺耳的声音:“有碰到她吗?完全没有!”一名法国主持人来回对比现场拍摄的几组照片,得意地向郑若麟挑战。但他随后便瞠目结舌。郑若麟掏出了一张更为清晰的照片,镜头下,“藏独”分子袭击金晶身体的动作暴露无疑。

  “通过提供一个尖锐的证据,擦亮法国观众的眼睛。”这是郑若麟的“出镜”原则。此后,法国观众的电子邮件纷至沓来。“我敢肯定,很多民众对法媒的报道偏见已经心里有数。”郑若麟说。

  法国人对华心态大起大落

一位家住里昂的法国妇女还给郑若麟打来电话,她说,因为不了解事情真相,长期以来她是“藏独”支持者,但现在她相信郑若麟,并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羞愧。

 观众的支持令郑若麟倍感欣慰,而接下来的“5·12”汶川大地震,法国的表现亦曾令他看到中法“融冰”的迹象。当时,法国总统萨科齐特地到中国驻法大使馆,慰问全体工作人员。在华法资企业纷纷慷慨解囊。而郑若麟上电视的频率依然稳定,不过,话题由“民主”、“人权”过渡到了“地震”、“北京奥运”。

  他在去年8月8日的博客上这样记叙当时的情形:“从早上开始,‘开幕式’三个字就成为我与法国朋友对话的一个‘常用词’甚至是‘必用词’。”

  这仿佛冲去了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的一切不愉快。然而,奥运圣火熄灭24小时后,法国电视台上又开始“唱衰”中国。

  把达赖当“圣人”的还很多

郑若麟感慨地表示,时至今日,他的言论还只能影响到法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而法国老百姓大多收看的法国电视一台、二台还在以“政治红线”拒绝他讲述真相。“因此,还在把达赖当圣人的法国民众还有很多很多。”

 但郑若麟表示,他不会批评法国的老百姓,“我批评法国媒体和一些虚伪的汉学家。他们明知道真相不是这样,但在屏幕上坚持撒谎。法国民众又不懂汉语,只能从怀有政治偏见的媒体那里获得信息。”

  法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有多么闭塞?郑若麟说,“我在法国《人道报》和两位汉学家辩论时说,中国国家主席是有任期的。然后很多读者表示特别惊讶,他们对中国的制度没有任何了解。”不过,据郑若麟观察,尽管法国人对中国认知尚浅,但在现阶段法国经济急需中国的时刻,“中法破冰”的呼声在百姓中已越来越高。

  饶谨:反CNN网站从愤怒走向柔和

  2008年3月,饶谨从一位旅居海外的朋友那获知,拉萨“3·14”事件经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西方媒体的歪曲面目全非,就连“麦当劳里尚不懂事的白人小女孩,也会挥着‘藏独’旗帜声援达赖”。

  震惊之余,2008年3月18日,饶谨迅速建立反CNN网站,并发出公开信,号召“收集整理西方主流媒体作恶的证据,发出中国人民自己的声音”,“我们并不反对媒体本身,我们只反对媒体的不客观报道;我们并不反对西方人民,但是我们反对偏见。”3月20日,反CNN网站上线,当天点击量将近2万人次,5天内突破20万。一年过后,它的日点击量已经突破50万。

  迫使外国媒体道歉

  这样一个以揭批外媒歪曲报道“3·14”事件为宗旨的网站,自然“树大招风”,去年4月6日,就有黑客瞄上了该网站,而4月11日的那次黑客攻击最为严重,饶谨和志愿者们忙碌了好几天才找到合适的服务器抵御住了攻击。

  这样的攻击反而增强了饶谨的斗志,随着时间推移,反CNN网站报道范围不再局限于“3·14事件”,从奥运圣火传递、汶川大地震、捍卫中国版图,到佳士得拍卖兽首,只要是涉华的热点话题,反CNN网站都会关注,并促使多家国际知名媒体、外国机构、民间组织和个人对损害中国形象的言行做出道歉或改正。

  饶谨说,他的目标是站在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历史视野,争夺国际上对中国问题的话语权,以一种柔和的方式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不再妖魔化中国。他也坦言,究竟能起到多大效果,现在还无法下定结论,需要时间检验。

  不是为了愤怒而愤怒

“网站的志愿者中有很多海外留学生,他们面临的困难、挫折、歧视、甚至敌意是我们无法想像的。这些志愿者特别让我们感动,他们会牺牲休息的时间,搜集和翻译西方媒体各种歪曲事实的报道,并把自己在海外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回首过去一年,饶谨说:“anti-cnn这一称呼确实带着一股火药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有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情绪。恰恰相反,我们不是为了愤怒而愤怒,我们只是想表达另一种声音。”

 饶谨说,网站的栏目也一直在进行调整,如充满火药味的“境外媒体曝光”几经易名,最后变成了冷静、平和的“世界看中国”,这个版块主要是网友提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3月6日的一个帖子就转载了英国《每日电讯报》题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们必须视中国为盟友”的文章。

  然而,由于没有捐助,在互联网行业“隆冬”里经营一家公益性网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商业运作,饶谨有所顾虑。“即使现在我自己出钱都有不知情的人士说三道四,如果商业运作肯定会有人骂我们打着爱国的旗号赚钱。”目前,反CNN网站已申请了新的网站域名,饶谨期待在困境中探索反CNN网站的可持续发展。

  李洹:消除偏见是场持久战

  “要改变法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基础,我这样的影响力太微弱了。但质变必须从量变做起”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邓媛发自北京 20分钟的演讲令26岁的李洹一举成名。

   2008年4月19日,这位戴着眼镜、说法语像连珠炮般流利的“胖子”站在巴黎共和国广场,迎风展开激昂演讲:“来西藏吧!用你们的眼睛来见证那个所谓的‘文化灭绝’,是否这种‘灭绝’真的存在,是否藏语正在‘消失’。”

  当时,他身处法国华人“支持北京奥运”集会上,在他周围,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李洹攥紧左拳,嗓音高亢:“不能让祖国受委屈”。活动结束,李洹面对中国记者泪流满面——他被中国人的空前团结深深感染,即便此前集会组织者曾收到恐吓与威胁。现场的法国记者和民众也被他极富感染力的演讲所折服。

  “许多人找我写回忆录和传记。”2009年3月初的一天,向《国际先驱导报》忆起过往,李洹并不觉得自己是名人。“这件事让我有机会认识更多的朋友,包括法国友人。”

   “藏独”为什么在法国有市场

  演讲只是开始,李洹和“4·19”集会的华人好友制定了一个长期工作计划:消除法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他们把演讲稿和视频发给一些法国参议院官员,“让他们在自己圈子里传阅”,并计划出版一本介绍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书,免费向法国政界赠送。

  这些想法源于拉萨“3·14”事件后,西方媒体一边倒地歪曲报道,他和同伴们突然发现:原来中西方文化、中法民众间有这么深的隔阂。去年12月,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国反对会见达赖,隔阂再度加深。“那时,我认识的法国人都认为,中国在使‘大国性子’,‘无理取闹’。”李洹说,这是因为几十年来,法国媒体都在向民众灌输“中国侵略西藏”这个错误观念。“即便他们知道真相也没有勇气来否定这个‘政治正确’。”

  李洹说,消除法国人对华政治偏见“至少需要100年”。“我演讲了,我辩论了,那又怎样呢?要改变法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基础,我这样的影响力太微弱了。”事实印证了他的看法。今年春节,当巴黎市政府向华人春节团拜会时,十几名法国“藏独”分子和支持者挥舞“藏独”旗帜,高喊“藏独”口号,试图干扰会场。“他们身后有大财阀支持,时至今日每天都在街上发传单,活跃得很。”李洹说。

   循序渐进争取法国人理解

  李洹说,法国的“藏独”分子人数不多,但就是凭借举办各种研讨会、讲座,以宣传藏传佛教为幌子达到政治目的,蒙蔽大多数法国民众的双眼。每当这些民众对达赖顶礼膜拜之时,李洹心里都不是滋味,他也因此认定要更多地做法国民众的工作:“我们的努力毕竟还是有限的,在量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支持。只是这个量还不够,不足以引起质变。”

  如今,已经研究生毕业的李洹在法国一家投资机构工作,而推进中法民众间相互沟通、消除隔阂成了他的兼职。今年1月,他和几名中国同伴在巴黎注册成立了致力于此事的“四月之友”协会。“四月代表春天,我们在春天播下一个友谊的种子,希望能收获友谊的果实。”一如那天的演讲,李洹的话里总是充满诗意和开放的情怀。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