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黄维)“人文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状态?”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今日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人文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的话题。冯骥才指出,人文知识分子能发挥好作用,我们600多城市也就不会变得一样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损失,人文知识分子在当今社会上处于弱势。
访谈中,有网友问到:“人文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状态?”
冯骥才回答说:“我觉得主要人文知识分子在人文领域里面进行思考,能够在社会的整个文化视野里起到一些重要作用。在两会上,我发言的一个重点,也引起了文化界一些政协委员的思考和讨论,就是改革开放的30年,改革开放一开始的时候关于‘两个凡是’的讨论,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改革的时候,然后我们总结文革的教训,大力推动改革,和我们很多传统进行进行思辨和批评,那时候人文知识分子发挥了很大的力量,给那个时代一个很大的推动。知识分子和那个时代共同思考,知识分子知道生活,能摸到生活的脉搏,能够用他们的思想、勇气和他们开拓的精神来推动社会,也更激发人民对当时社会一些僵化的思想观念进行思辨。”
“我一直想在那个时代里的人文知识分子走到了社会的前沿,那个时期在文学上就是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改革文学这个思潮的时候,当时有很多的作家也写出很多的优秀作品,思想界、哲学界、理论界、批评界都有一些很优秀的人物和有很多的优秀作品出来,有很多观点在那个时代发挥着一个很大的、积极的、正面的推动作用。 ”冯骥才表示。
他说:“我觉得随着我们国家进入了经济改革为中心的时候,现在回顾一下,我们从这30年来就可以看清楚人文知识分子现在的位置,随着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人文知识分子的声音就慢慢的变得弱了,因为经济慢慢成为一个强势的,因为我们过去没有保护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有巨大的活力,而且市场经济又是物质化的经济,所以物质相对于比较贫困的中国人来说有巨大的诱惑和魅力。在这时候,有一些糊涂的观念就出来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个观念曾经一开始的时候好象是很受欢迎,很多的文化人主动为经济搭台,就是文化处于一个从属的地位,经济是目的,文化是工具。那么,现在这些年来一路下来,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回过身看,人文知识分子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他不像科技经济界的知识分子,在经济中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思想、他们实际起的作用这么鲜明,让所有的人都看得到,反过来讲,如果我们的人文知识分子要发挥作用,或者说我们的人文知识分子能发挥好作用的话,我们600多城市也就不会变得一样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损失,因为我们用了至少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创造了数百个不同的、缤纷多样的个性城市,现在我们变得雷同了,如果要是人文知识分子他们的声音也要像经济界知识分子一样起到作用,我们现在的文化就不像现在这样过分的商业化、平面化。”
冯骥才进一步指出:“所以,我想关键就是我们的人文知识分子在社会来讲,我觉得处于一个弱势,如果人文知识分子是弱势的话,我们的社会的软实力由何而来?人文知识分子是社会人文精神的代表,如果他们的声音弱了,那么软实力会强吗?所以我在想这个问题,这次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也希望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