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北廊坊:深入实施"五进工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19:13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廊坊3月13日消息(记者赵清超 通讯员韩燕杰)近来年,河北省廊坊市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推进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举措,把推动农民创业就业纳入城乡一体的“大规划”体系,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连续三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农民进厂、进棚、进市、进城、进校“五进工程”,在全市营造了“家家有企业、户户有老板、人人有事干”的创业氛围,全市先后有3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

  组织农民“进厂”务工,拓宽非农产业就业空间。他们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农民就业创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涉及“放、免、扶”三个方面21条措施,进一步创新举措和发展路径,强化政策、行政、人才、金融、载体“五大支撑”, 2008年,全市净增民营企业2554家,千人拥有民营企业数位居全省首位。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培育新兴主导产业的重要抓手。去年,全市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900项,完成投资660亿元,这些项目建设,直接拉动全市就业达3万余人。把增强园区聚集效应作为打造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县县都有省级园区的基础上,去年新增4个省级园区,建设了一批乡镇产业功能区和“区中园”,吸纳农民就业20万人次。

  组织农民“进棚”种养,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坚持借势京津、对接京津,大力发展“城郊—都市型”农业,突出发展健康养殖、无公害蔬菜、生态林果花木和优质粮油,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增收潜力。目前,全市仅无公害设施蔬菜面积达100万亩,现代畜牧养殖专业小区90个,高产油料基地40万亩。按照“布局田园化、经营产业化、体制组织化”要求,大力推进以乳品、肉类、粮油、果品、蔬菜五大产业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一半以上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

  组织农民“进市”经营,搭建创业增收服务平台。加强城乡专业市场建设,推动农民进市就业经营和农副产品货畅其流。全市先后投资25亿元,建成农村专业市场221个,占全市商品市场总数的90%,年成交额达80余亿元,形成了一批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季节性参与交易的农民达到150万人次,长年活跃在市场上的农民经纪人达1万余人。加快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农民就业容量。目前农民自身建设和经营的标准农家店和超市达800余家,年经营额达6000余万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升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重点指导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按照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全市先后发展棉花、蔬菜、林果、养猪、养牛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272家,成员2.8万农户,带动11.6万农户,实现产销经营1.23亿元。

  组织农民“进城”就业安居,打造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全市“一盘棋”的要求,打破城乡分治体制,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建设格局,为农民“工作在园区、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创造条件。去年共投入资金3.2亿元,有677个村街纳入小城镇发展规划,其中有165个村街融入小城镇,170个具备产业基础和带动能力强的村街向小城镇发展,共吸纳农民进镇就业安居达13.8万人。

  组织农民“进校”培训,增强创业增收本领。坚持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把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劳动力作为重点,择优确定农村培训教育基地68个,创办了12所专门培训农民工的品牌基地和品牌学校。在市、县、乡、村四级建立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数据库和资源台账,做到“全市资源共享、一县一库、一乡一柜、一村一档、一人一卡”。通过统筹劳动、科技、农业、教育、企业管理等部门资源和校企合作、校校联合、部门参与等办法,创立了订单式、委托式、救助式等多种培训机制,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转移就业、创业再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村各类人才10万余人,使全市90%以上的农民掌握了一门以上的致富适用技术。此外,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600余万元,通过集中培训,每年向本地特色重点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11万人次,向市域外输出劳务达12万人次,有效地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