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传销改变的宾阳人
宾阳人卖起了热干面
当大量外地人员涌入当地之后,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宾阳当地人此前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许多宾阳人已看准了外地人给他们带来的发财的机会。他们并不太关心这些外地人在他们的身边做些什么,他们共同的感受是,菜场的生意更好了,房租的价格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也更多了。
宾阳人发现商机卖热干面
“当地人做的东西,我们根本吃不习惯。”刚刚到达宾阳时,“上线”就给记者介绍了当地的基本情况:此前因为交通不便,宾阳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当地人也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中。大量外地人涌进当地后,在武汉人聚居的新区广场附近,甚至有宾阳当地人开了一家热干面馆。
记者看到,这家热干面馆的面积不大,看起来还算干净。老板是个操着广西当地口音的中年人。他告诉记者,他的面馆开张的时间还不长,“我也是看到有这么多武汉人在这里生活,所以开了这家店。”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周边有这么多武汉人生活,他的面馆却并没有自己当初设想的那样火爆。
“他的热干面做得不正宗。”一位武汉人说。
这也让面馆的老板感觉苦恼。他说,他很努力地想做好这个生意,但受当地条件的限制,没有正宗的芝麻酱和面。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将制作热干面的手艺完全学会。
记者还发现,当地所有小商店都有武汉产的香烟销售,而且品种繁多,从两三元的“红金龙”到数十元的精品“黄鹤楼”。
一家商店的老板说,武汉人多了,自然要卖一些武汉人需要的商品。他说,现在武汉烟的销量有时候甚至超过本地香烟。
菜场小贩学会了讨价还价
3月12日,刚刚到达宾阳时,“上线”带着记者一起去位于枫江路的菜场买菜。
据说,因为大量武汉人涌入宾阳,原本封闭的宾阳人,特别是菜市场的小摊贩,现在竟然学会了听武汉话。
“最开始他们说武汉话,我完全听不懂,听得多了,基本能知道说的什么意思了。”在宾阳最大的枫江路菜场,一位卖土豆的当地菜农用蹩脚的普通话说。
家人“鹏鹏”是个刚刚年满20岁的小男生,看起来还是个不太懂事的孩子。但因为来宾阳好几个月了,他在当地组织中算是老资格。
他告诉记者,他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当地卖菜的小贩现在越来越精明了。
他说,最初,当地的小贩都是“直脑筋”,根本不能适应武汉人的讨价还价。有一次他到菜场去买土豆,小贩过秤之后,总价是1.1元。鹏鹏和她讨价还价,只想给她1元钱,“这在武汉相当正常。”让他没想到的是,小贩没有拒绝,而是拿起一把小刀,拿起一个土豆,削掉一小块,丢到了地上。
现在,当地小贩也学会了讨价还价,而且遇到武汉人,他们要价都要高一些,“他们知道武汉人喜欢砍价。”
农民开始加速“种房”
在宾阳当地,记者看到,新区到处是一片大兴土木的感觉。除了两栋由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之外,当地很多菜农都在自己原来的土地上兴建私房,速度与武汉一些城中村的“种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了解,宾阳当地政府给持有当地户口的菜农,都统一规定了建房的标准:每家每户只能建造宽5米,纵深12米的房子,高度在4-6层。根据记者多天来的观察,预计当地已修和正在修建的这样的民房至少有数千套。运送建筑材料的卡车骆绎不绝。
走在两旁都是建筑工地的路上,传销者小姜说,这里是南宁市的开发区,当地的发展速度很快,这些房子都是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建成的。
记者看到,所有的房子都是同样的规格,房子的每一层都是两室一厅一厨的格局,每个房间里都有独立的卫生间。
一位当地人说,目前这样的房子在宾阳“很走俏”。
据了解,几年前,当地同样的房子,400元/月都没人要,而现在,每个月600多元不愁租。“要租房的人多了,价格自然就高了。”
虽然房子很多,但是记者在宾阳当地很少看见有人张贴租房的广告。“哪需要打什么广告,房子一建好就有不少外地人来谈了。”
简陋小茶棚年赚数十万
广西人和广东人一样,都有喝茶的习惯。因此,在宾阳当地有不少茶棚。每天早上,生活在当地的武汉人,都会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来到新区广场一侧的小茶棚,这是传销人员开会和给新人“洗脑”的场所。
一连几天,记者所在的“家庭”为了给记者“洗脑”,总是将记者带到这些茶棚“喝茶”。
这些小茶棚设施很简陋,每个茶棚都被划分为十余个甚至更多的小隔间。当地人说,原本这些小茶棚所在的地方都是一片荒地,自从众多外地人来到这里后,这里就突然兴旺起来。一壶茶、一包瓜子大约20多元。在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2时以后,这些茶棚的小包房几乎全部爆满。
一位茶棚老板私下告诉记者,他每年的纯利润就有数十万元。
而这个生意并不让传销人员放在眼里。这些被“洗脑”的传销人员一直在梦想,只需要花3800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赚得380万。
菜场也卖直销刊物
因传销者众多,宾阳当地人也开始开拓传销经济。
枫江路菜场是当地传销人员每天买菜的地方。在卖蔬菜的一条小巷里,记者看到,在一个卖土豆的小摊旁,整齐摆放着一摞一些有关直销和励志的书刊。诸如《方与圆》、《最伟大的推销员》、《成为优秀直销人员》等。
记者问一名三十多岁的女摊主:“这些书好不好卖?”
“好卖,都是外地人买。”
“从哪里进的货?”
“经常有人送货到这里来。”
女摊主私下告诉记者,这些书都是被在当地搞传销的人买去的。“他们都是用这些书来骗别人的。”
在暗访的多天内,记者在不少租住的房间里都看到了类似这些与销售和直销有关的书籍。
文、图/长江商报特派记者 沈都 陈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