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区域合作既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格局的客观要求
文/范恒山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对推进区域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区域合作更加重要、更加紧迫,也更具难度、更具挑战。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一年,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合作承担着重任。特别是,应对当前经济金融危机,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加强区域合作。
只有加强区域合作,才能形成合力和竞争力。经济金融危机给我国不同地区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使单个地区竞争力都有所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同心协力,和衷共济,相互支持,才能应对巨大危机的冲击,才能避免惨遭各个击破,才能提高各地区整体抗风险的能力,真正形成国际竞争力。
只有加强区域合作,才能有效克服薄弱环节。任何地区所拥有的资源要素条件都是有限的,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薄弱环节。在经济金融危机面前,这些薄弱环节往往会充分体现出来,并且成为被冲击的重点。只有通过区域合作,才能做到拾遗补缺,从而发挥长处,克服短处,变缺口为突破口,变劣势为优势。
只有加强区域合作,才能真正发挥地区优势从而实现比较利益。在危机面前如果各寻出路,不仅会形成自成一体,面面俱到,搞重复建设,而且会导致相互挤压,恶性竞争,这样,各地的比较优势就难以有效发挥,也难以依此实现比较利益。克服这一问题的正确办法就是加强区域合作。
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要求,而中西部地区则面临着劳动力回流、就业机会减少、资源原材料市场萎缩等压力。但同时也存在着相互衔接、推进产业转移、通过空间调整扩大内需拓展市场空间等机遇。加强合作,就能够抓住这个机遇,提升东部的产业结构,延伸中西部的产业链条,并相互借助拓展自己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区域合作新内涵
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要求加强区域合作。
其一,从国际看,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努力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要求加强区域合作。一方面,合作取决于关系,我们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合作增进交往和联系,从而优化国际环境,尽可能地利用更多的国际资源和要素;另一方面,合作取决于实力,我们要积极加强国内合作,通过合作形成合力,从而形成高水平的产品出口供给能力和强有力的国外市场拓展能力,尽可能多地占领国际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环境下,出于获取更多利益的需要,各国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会进一步加剧,只有加强区域合作,才能防止恶性竞争,才能实现各个击破,才能做到逆势而上,从而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克服外部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制约。
抵御外部力量对我国市场和利益的争夺侵占,控制世界经济风险影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求加强区域合作。利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机遇,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会千方百计地抢占庞大的中国市场,尽可能多地利用中国的资源,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抢占中国市场和利用中国资源方面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经济优势,为达到目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会充分利用国际规则和市场手段。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一方面应当科学灵活地运用国际规则,同时要把体现中国国情和遵守国际规则有机结合起来,迅速打造一套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和防范国际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促进行为规范和利益共享;通过国内合作,实现行动协调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避免被动挨打。
其二,从国内看,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源。只有加强区域合作,才能突破行政区域界限,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从而不仅最大限度地提高各行政区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也能够有效克服各行政区资源要素的相对短缺,跨地区利用市场和资源,从而促进各行政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防止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和恶性竞争。长期以来,行政体制把我国国土分割成相互独立的行政区,由于明晰的行政隶属关系和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追求,导致行政区的自我封闭和垄断,造成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和恶性竞争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行政区的市场空间的拓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市场一体化,可以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可以协商制定统一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制度,防止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
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区域合作,能够实现东中西各区域间互通有无,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区域合作,有利于促进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升东部地区的产业层次和整体竞争力,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和扶持,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进而促进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区域合作把握五大关键
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大势,有效应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危机推进区域合作,要求进一步把握一些关键环节。
牢牢把握区域协调发展这条主线。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条主线,区域合作必须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基本工作目标,致力于加强和改善对口支援和帮扶,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致力于促进区域分工,推进地区比较优势的保护与发挥,避免产业同构和市场同型,防止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致力于推进区域联合,促进资源要素和市场的交换、互补,促进产业的转移与承接,共同打造若干联系紧密、带动力强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致力于促进国家扶持机制健全完善,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政策,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致力于改善发展环境与方式,协调解决重大社会与自然矛盾,一体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培育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紧紧扣住推进市场一体化这个核心。推进市场一体化是区域合作的着力点和核心,区域合作要致力于打破各种形式的垄断和封锁,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积极协调破除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行政规章、管理措施和调节手段,协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区域联动的法律法规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商品、资源要素跨地区交换和流动。
推动形成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特别是推动形成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行业性自律组织体系,协调政府、企业、市场间的相互关系,防止和限制不正当竞争,打击和抑制破坏公平竞争的各种行为,推动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推动建立良好的协商沟通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及时了解、积极研究和有效解决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突出矛盾和突发事件,推动形成良好的促进市场一体化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
着眼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这一基点。一定意义上说,竞争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石,区域合作应当把致力于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关键是抓好三个方面:
推进产业的整体布局和优化升级。通过协调和规划,形成跨地区的产业总体安排,通过调整、转移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通过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结构的层次,最终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富有活力的产业集群和高端高效的产业结构,切实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促进城乡、区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支持扶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动形成跨地区的新的增长极,促进条件较好地区发挥带动、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和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法律政策与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增强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区域的活力和竞争力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体制的活力和竞争力,要积极促进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税收体制、企业体制等的改革和自主创新体制、资源节约体制等的建立,推动形成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和企业能力的法制环境。
合理运用好行政与市场两种力量。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都有自身的缺陷,因此,运用这两种力量要在“合理”上下功夫。要借助行政力量引导区域合作的方向、建立必要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迅速解决区域合作中出现的重大争端、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等一体化建设。当然,行政力量的运用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有效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要借助市场力量,不断拓展区域合作的内容,创新区域合作的方式,以经济利益为基础、互利共赢为目标,促进产业转移与合作、资源要素流动与交换、企业联合重组与专业化分工、市场发展与一体化建设等。
与时俱进不断拓展领域和丰富形式。目前,我国区域合作的领域总体说还不够宽泛,招商引资仍然是主要工作内容,区域合作的形式也不够丰富,具有联谊性质的各类会议仍然占据主要位置,远不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工作重点是以打破各种形式的垄断和封锁为突破口,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以统筹大型项目规划建设为依托,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和合作互动的法律法规为重点,推进管理体制合理对接;以促进企业联合协作为重要抓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以加强和改善对口帮扶为重要途径,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以协调解决重大社会与自然矛盾为契机,着力构建和谐的区域发展环境;以及以加强资源与市场合作为重点的国际区域合作,等等。与时俱进推进区域合作,在形式上要立足于务实,不断创新。形式应根据需要而发展变化和丰富多彩,但关键是应该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以规范的制度为保障。
推进区域合作着力做好三大重点
当前要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推动形成空间尺度适宜的区域政策。
区域合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积极推动形成空间尺度适宜的区域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这些年,国家基于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两年又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思路,不断缩小了区域政策指导的地理空间,大大增强了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目前区域政策的实施空间仍然较大,需要进一步细化地理空间尺度。
为此,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深入研究和分析包括推进区域合作在内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重大矛盾与问题,积极提出解决地区差别的思路和建议,为国家制定空间尺度适宜的区域政策做好参谋和助手;二要积极推动废止和消除基于本位利益、旨在实施地区封锁、市场分割,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合作互动的政策法规和做法,积极推动各相关行政区立足于区域整体谋划、一体化运作、协调发展形成统一的制度规定和政策措施。
推进区域间产业转移与承接。
推进区域间产业转移与承接,区域合作系统从自身职能出发,要致力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协调制订产业转移与承接的规划或操作方案,明确产业转移与承接的重点领域、适宜地区和操作路径,确保产业转移与承接有序、高效并形成共赢。同时,在产业转移与承接过程中,共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严格禁止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企业借机发展蔓延。
通过加强合作互动,在推动产业转移与承接中进一步促进区域分工、凸显地区比较优势。充分考虑区域间发展基础、生产条件、需求层次和比较利益的要求,合理进行产业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推动形成务实、有效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机制和途径。协调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和操作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积极推进产业转移与承接的立体网络;加强产业转移地区和产业承接地区的有效衔接,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探索设立产业转移与承接示范区;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行资源换产业、市场换产业和企业联合重组转移承接产业等多种有效形式。
与此同时,要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地区间的后续衔接与协调指导,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合作组织保障与制度支撑。
区域合作在新形势下任务繁重,但目前看来,推进区域合作的组织保障与制度支撑还不够坚实有力。
从组织方面看,政府部门推动区域合作的管理机构行政地位悬殊,隶属关系不统一,工作职能差异很大;非政府部门性质的区域合作组织发育不充分,联动性不强,合作协调缺乏必要的手段;不少以政府为支撑的区域协调机构工作领域相对窄小,受约束程度较高,工作主动性、能动性不强。
从制度方面看,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及企业体制等还不够完善,区域合作缺乏良好的体制基础;促进区域合作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乏,区域合作的法制环境很不健全。因此,加强区域合作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体系与支撑体系建设。
要围绕增强能力、提高效率,推进区域合作组织机构建设。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部门区域合作管理机构,隶属关系不一的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调整统一,力量薄弱的要抓紧充实力量,职能不清的要按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个总要求明确职能。
与此同时,赋予必要的权力和手段,充分发挥政府性质区域合作协调机构的能动性,使其在推进市场一体化、产业转移承接等关键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大力推动非政府性质的区域合作组织的建设,健全组织体系,丰富合作形式,充分保障其正当权益,要利用非政府性质区域合作组织工作灵活性强、协调柔性高、回旋空间大等特点,推动其参与解决区域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努力形成全社会推动区域合作的工作格局。
要着眼于理顺关系、鼓励创新,建立健全推动区域合作的体制基础与法制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选拔与实绩考核评价制度、公共财政制度、规范的公示制度等的建立,区域合作的体制环境将大为改善。区域合作系统在协同各方推动这些体制改革的同时,要着力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推进区域和全国统一开放市场的健全完善。
此外,还要努力建立健全科学的区域合作成效的评估机制和鼓励推动区域合作的激励机制。要着力解决区域合作法制基础薄弱问题,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规范政府、市场、企业、中介组织相互关系,保障市场主体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保障公平竞争、公正交易等,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区域合作良好基础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保障区域合作能动性展开和规范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