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海:我一直在维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6日12:11   SMG《深度105》
王海:我一直在维权
王海

  SMG《深度105》2009年3月15日播出:王海:我一直在维权,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1】今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说到消费者打假维权,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名字:“王海”。被媒体称为“中国打假第一人”的王海这几年一直很低调,基本淡出公众视野。不过就在上个月,作为职业打假人的王海又开始频频在媒体亮相,先是状告可口可乐公司,之后又来到上海暗访二手车市场。现在的王海,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有什么新见解呢?

  【VTR:王海状告可口可乐新闻画面】

  字幕:2009年2月

  王海高调出现在媒体面前

  提出公益诉讼

  状告可口可乐包装无咖啡因含量和警示标志

  【采访】可口可乐事情是很偶然的,只不过出于我职业的敏感性,或者职业病。因为它涉及到中国青少年儿童健康的成长,涉及到消费者的一个药物依赖的问题,所以就相对的要高调一点。一个药物添加在可乐当中干嘛用呢?不知道。不知道不要紧,你最起码你要告诉我,这个药物如果不当使用是有风险的。那么我又在网上查一些相应的资料,结果发现早在2005年2006年,可乐可口公司在美国在欧洲就已经停止向12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宣传,并且在中小学限售,不向少年儿童销售可口可乐。为什么在中国不这样做呢?

  【加VTR可乐画面】

  没有进行必要的提示,并没有向其他产品一样进行警示,无论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还是作为一个消费者,还是我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那我都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所以我马上就去购买了一个可乐进行了诉讼。

  【字幕】王海:我一直在维权

  【VTR+字幕】:

  1995年,22岁的王海开始购假索赔,

  “知假买假”引发争议,

  “王海现象”成为舆论焦点。

  【采访】那会儿也年轻,也什么都不怕。大概一周的时间就拿到的赔偿,就有八千块,一个星期的时间。那么这个事情被媒体就披露了,披露了以后就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或者说引起很大的争论。当时几乎是各个媒体都有在报道这个事情,有的说是好的消费者,有的说是打假英雄,还有说是刁民,还有说是不道德的,还有说这是钻法律空子,还有说是侵吞国家财产等等各种说法都有,甚至可以说引起了一个社会的讨论。

  【字幕】

  “刁民”还是“英雄”?

  争议不断 质疑不断

  让王海一度身心俱疲

  (2000年媒体报道“王海疯了”的画面)

  【采访】挫折也谈不上。因为当时调查一个假电线的一个案件,等于没有休息好,人没有休息好的话是容易脾气变坏的,也确实服用了过多的药物,那几天正好感冒服用了好多药物,也可能还有一点酒精的作用,所以作出了一些不太好的举动。

  也说不上低谷,因为对我们的工作没有什么样的影响。胡师傅无烟锅也是我们揭露的,还有如烟尼古丁的问题也是我们揭露的。大部分的案件并没有被大家注意,比如说针对网通我们就前后提起过大概有十几个诉讼,我们要求网通提供市话清单。1997年败诉,2005年我们又起诉又败诉,但是2008年北京的网通已经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市话清单。针对移动、联通,我们前年就提起过大概20多个诉讼,当然官司也都败诉。但是我想我们继续还要告下去,始终会帮消费者争取到一点点利益的那一天。/我的理想是能够让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组织出现。

  【VTR一组王海画面】

  【字幕】

  从单打独斗到成立打假公司

  从购假索赔到通过调查建言立法

  是什么促使王海改变?

  【采访】印象特别深的应该是(调查)游医。我们把这个事情做了一个全面的调查,又通过一些有良知的医生得到了一些线索,归总了一下报告给了卫生部,卫生部在1998年的时候,就下文对于这种游医欺诈患者的行为进行了取缔。本来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比较让人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是后来我却发现,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本来承包科室的一些游医,慢慢地开始自己租用大楼,或者是自己建造大楼,或者是购买大楼,来转变为民营医院。到现在为止,这么严重的欺诈行为居然得不到有效的遏制。这个现象对我的打击也好,或者说这个现象对我的影响是说,我觉得应该还是在规则制度的完善方面,我们也应该有所作为,应该作为消费者,积极地去向国家在立法方面、在法律完善方面,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VTR:王海暗访画面】

  【字幕】

  2009年2月

  王海暗访上海二手车市场

  【采访】上海这次实际上我们最早就有接到类似的投诉,我们去看了一下确实非常混乱。我们车还没有开进去就被黄牛给围住了,黄牛拉开车门上我们的车,那个场面一般胆小的消费者可能会非常紧张。二手车市场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卖车的不知道我的车该卖多少钱,买车的不知道这个车的历史是否清白,有没有撞过,有没有事故有没有维修记录,有没有其他的故障,不知道。/所以我想这次通过我们的实地的了解,我想向商务部提一个建议,就是应该建议他们在起草相应的规范的时候,明确二手车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VTR:近几年3.15重大打假事件】

  每年的3.15表面上看很热闹,但是实际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我觉得很让人觉得很沉重。国标起草单位你在网上搜搜,大部分企业都是国标起草单位。这里面我们看到的是消费者利益的丧失,消费者权益的损害。比如你说买了一瓶假药,你想知道它是不是假的,你要去检验,那药品检验部门是不给你检验的。为什么呢?不对个人。你只能去药监局投诉,然后药监局才送去检验。必须通过这一套繁琐的程序,消费者才能知道我这一瓶药是真药还是假药。

  【VTR:一组王海照片】

  个人打假是非常好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做。但是某一个人专门把个人买假索赔当做事业来做可能会很难做,但是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应该力所能及地去打击。现在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维护你的权益不仅仅是你的权利,我觉得更多的是你的责任。

  编导 谷小悦 摄像 韩展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