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下事:透视大学生就业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6日12:23   SMG《深度105》

  SMG《深度105》2009年3月15日播出:天下事:透视大学生就业难,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1】2009年,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沉甸甸的"就业年"。这一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前所未有地达到了610万,加上去年还没就业的,合计有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其中不少人眼下正在为找工作而煎熬,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就业年年难,今年尤其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成为政协的一号提案,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今天的《天下事》,我们一起来透视这一广为关注的难题。

  【实况】

  辅导员: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就业率,是7.63%,也就是说100个里面签了7个,比例还是相当低的,对不对? 我希望你们在今后剩下的两个多月当中,一定要抓紧,抓紧想一想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就业情况。

  【解说】在上海大学的一间阶梯教室里,辅导员正借助着一个简易麦克风,焦急地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就业动员。这样的情景,对于朱瑾和她的同学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从去年10月份开始,找工作、投简历几乎占据了她的全部精力。

  【采访】朱瑾 上海大学应届毕业生

  记:前前后后投了多少份简历?

  答:前期9、10月份一个校园招聘,就是说网申这些公司,大约弄了30份的一个网申,然后到后面陆陆续续Email三四十份,我觉得八九十份(简历)肯定应该是有。

  【解说】其实,朱瑾有一份看上去很不错的求职简历:英语专业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双学士,丰富的实习经历,多次获得奖学金,多次在各类英语演讲、辩论赛中得奖。不久前,在应聘一个国际酒店市场部的岗位时,朱瑾本来认为自己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一轮面试后,自己就惨遭淘汰。

  【采访】朱瑾 上海大学应届毕业生

  非常沮丧,从各方面怀疑自己,比如我会怀疑说,你说你当时英语非常好,你得过奖,那你面试的时候别人英语没你好的也进了,你没进,什么原因?

  【解说】此后,朱瑾不停地投简历,不停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屡败屡战。

  【招聘会实况】

  招:对。这个关键是你有没有做过,有没有经验啊?

  朱:我是读过一个本专业是英语,二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所以我觉得(应聘)进出口专员的话,专业比较相关。

  招:因为我们这个进出口专员,要对流程非常地熟悉.....。

  【解说】在这个城市的另一所高校里,同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硕士研究生李文杰也在经历同样的煎熬。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底,李文杰总共参加了40多场校园宣讲会,投出去上百份简历,但至今仍一无所获。

  【采访】李文杰 同济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

  我自己大概是9月份的时候还是很乐观估计的,我估计大概12月份应该就可以签掉工作了,但是到了10月份之后才发现,今年这个情况比想像中的要坏好多倍,今年大家手里面拿着OFFOR(协议),就是传说中的牛人了。

  【实况】李文杰打电话

  李:明天去复旦招聘会的入场券有吗?

  同学:我已经拿回来了。

  李:我一会过来拿。

  同学:好的。

  【解说】和李文杰、朱瑾相同处境的大学毕业生,绝非少数。这是2月底在上海市闵行区体育馆举行的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这次招聘会共提供了5000多个岗位,但却吸引了3.5万名大学生前来应聘,7个人竞争1个岗位。

  【记者出镜】毕业就在眼前,工作却还不知道在何方,这可能是目前很多毕业生面临的最大困惑。我现在是在闵行体育馆所举办的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现在刚刚过了9点半,但前来应聘的学生已经人头攒动。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这也是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当就业遭遇经济危机,这些即将跨出校门的学生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职业吗?毕业生的就业困局又该如何寻求破解呢?

  【群访】

  (同济 吴晓曦)

  记者:同学你好,想问一下你找工作到现在,一共投了多少份简历了?

  答:可能80几份吧。

  记者:80几份,这些简历投出去都是怎么样的?有回音吗?

  答:平均八九份才有一个回音。

  (上海师范大学  杜文义 张海东)

  答:投了100多吧。

  记者:投了100多份简历啦?

  答:肯定有的。

  记者:那你呢?

  答:我没那么多,大概40、50。

  记者:你得到多少面试的机会?

  答:十几个有一个。

  记者:那有结果吗?面试后有结果吗?

  答:基本没有结果。

  【演播室2】据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08年7月全国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仅为70%,今年的形势无疑更为严峻。在校园里,经历面试较多的同学被戏称为“面霸”,而现在很多同学可能投上几十份简历才能换来一个面试机会,自嘲为"拒无霸"。培养出来的大学生难以就业,这必然是国家资源与个人资源的双重浪费。各地也纷纷出台措施,帮助大学生度过这个就业寒冬。那么,在大学生“年年就业年年难”的背后,是否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实况】唐晓林

  现在就想跟各位老师讲一句话,对2009届的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现在是进入到叫决战时刻了。比较形象的说法是什么,2008年假如说是夏天的话,2009届的毕业生可能就是深秋,2010届的学生的话可能才是真正的寒冬。我就跟毕业生讲过,如果你真是一个人才的话,你先找到一份工作,两年以后经济回暖的话你真是人才的话,你机会有的是,你说是这样吗?天气很冷你找个房子先避一避,在外面就冻死了。

  【解说】事实上,目前从学校到政府,乃至各行各业几乎已经是竭尽全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造成的巨大社会压力。

  【采访】张民选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国家对这个事情,政府对这个事情,然后各大企业,各委办局,各个区县都动员起来,所以应该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就业环境。

  【解说】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介绍说,目前在上海,已经出台了包括引导升学、储备教育卫生人才、拓展就业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职业见习、实施就业援助等六项计划,力争使今年的应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

  【采访】张民选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包括教育部门啊人力资源部门要有长期的准备,所谓最适合学生,所谓学生最向往的传统的这种岗位,或者大城市容纳的它会有限。但是如果我们越来越多地开发社会服务等领域,越来越开发除了特大型的城市,中等城市、其他城市也开发出很多岗位来,大学生应该说还是需要的。

  【解说】为了应对就业寒冬,无论是政府部门、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希望毕业生们能够调整心态。

  【朱瑾家中实况】

  朱母:今天我走出去,碰到两个人问我,签了吗?我说没。

  朱:你觉得很坍台?

  朱母:没有,没坍台。

  朱:我感觉不坍台。

  朱父:像这种形势下,反正朱瑾,把握心态。//没关系,心态好点,这是最基本的。

  【解说】然而,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应急措施固然重要,毕业生也的确要调整心态,但如何从根源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值得深思。

  【采访】熊丙奇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因为如果说我们不创造对大学生有效的需求,然后来寄希望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的改变,或者说我们拿出各种各样的资源来给他创造一个岗位,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

  【采访】唐晓林 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主任

  就业难已经叫了几年了,今年正好是有这么一个外部环境,这叫雪上加霜的这种味道。我们一直要想,要在源头上解决就业难这个问题,确实是要想在就业工作当中,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这个问题要想想清楚。

  【解说】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难与农民工就业难有所不同,后者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从2003年以来一直存在,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会很严峻。

  【采访】陆铭 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供给上来讲,我们国家的大学生从扩招之后,实际上每一年大学生的递增速度是非常之快的。从2001年以来到现在,短短八九年时间里面,我们大学毕业生的数字几乎是几年前的六倍。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大学生的需求的增长速度,有没有增长那么快。所以供给和需求的增长速度的不匹配,是造成我们今天大学生就业难的第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解说】在陆铭研究员看来,大学生不断扩招与我国高端产业发展不足的供需矛盾,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采访】陆铭 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结构来看,我们国家现在的产业是在比较低端的层次上面,它对创新的需求是不高的,那么反过来讲,创新技能需求不高,又会反过来影响相对来说技能比较高的那些劳动力群体的需求,那这一部分又是大学生。

  【演播室3】陆铭研究员的话可能有些拗口,说白了大学生就业难,还是一个供需矛盾问题。就拿吸纳就业的大户——制造业来说吧,"中国制造"以物美价廉称雄世界,但事实上我国制造业仍然以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依靠劳动力优势赚取廉价的加工费。因此有人说,中国还称不上是世界工厂,而只是世界制造业的加工车间。那么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像李文杰这样的工科硕士就业空间还真的不大。

  【实况】李文杰在应聘

  我想投贵公司的销售培训生。

  Sales Trainee这块是吧?

  对。我学的是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科背景的管理类的这样的专业。学过一些,像基础课程里包括机械类的,机电类的,还有质量类的,还有一些管理类的,包括市场营销在内。

  Introduce yourself in English first

  Introduce yourself

  yeah   

  My name is Li Wenjie……

  【解说】李文杰所在的工业工程系,就业方向多为汽车、半导体等制造行业。他告诉我们,往年他们系的毕业生多数都去了外企。

  【采访】李文杰 同济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

  记者:偏重于外企的原因,是因为你们本身就倾向于去外企还是其他的原因?

  答:像外企都有专门的一个,一般是在生产部门都有专门的一个IE部,里面主要就是工业工程师组成的,他们来做这一块。像国企还有民企很少能有企业有这个部门,他们最多大概就有那么一两个人来做这方面的东西,但是他人数是比较少的,很难达到他最后的效果。

  【解说】据统计,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的高级技术人才高达40%以上,绝大部分是大学生。而我国目前从事制造业的大学生比例只有4%左右,相差10倍。由于我国目前制造业总体比较低端,使得这一产业吸收大学毕业生的潜力远远没有释放出来。对于这一点,一些用人单位也深有感触。

  【实况】某招聘公司人事专员 蔡啸雯

  它制造型的产业相对来说,技工需要的会多,它本科以上的人员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所以为什么来说我们的大学生人数是少的,但是大学生每年的就业都这么难?这还是应该从一个产业的发展去做一个调整。中国如果要对于大学生要有一个好的规划的话,要提高自己高端的这种研发,你有这种高端的,你才需要这种高精端的人才。

  【解说】高端产业的发展不足、对大学生的吸纳力弱不仅表现在制造业,同样也表现在服务业上。在发达国家,以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和通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是吸收大学生就业最强的领域之一。但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仍然以餐饮、休闲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吸纳大学生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对于朱瑾这样的文科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采访】朱瑾 上海大学应届毕业生

  我觉得还是比较认同,特别是因为我是一个大学生,可能会考虑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地方并不是太多。因为我们这一届我们又是生育高峰,这么多孩子,国家需要考虑这么多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几百万人,所以我觉得国家其实也挺累的,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采访】张民选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像欧美一些国家或者一些地区,它的整个劳动力就业人口当中80%都在服务业,我们上海全国可能最发达的,服务业不到50%的,在这些领域当中还是有巨大的空间。

  【解说】在不少学者眼中,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产业升级的力度,既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能为吸纳高端人才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采访】熊丙奇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我们自己本身经济发展的模式或者说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核心。他必须从长远来规划整个大学生的一个需求,规划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这个是必须做的,如果这个不做,我觉得其他的问题只是暂时解决了学生的困难,但是没有长远。

  【解说】但熊丙奇也承认,产业升级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作为供应的一方,大学教育也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情况进行调整。

  【采访】熊丙奇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在学校的专业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制度、内部质量监控还有整个对我们学校的发展的评价上面,我觉得都应该进行一些新的调整,然后怎么样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准确定位自己人才培养的一个模式,然后这样去向社会提供更高素质的人才。

  【实况】朱瑾在家中整装待发

  【解说】在经历了层层筛选之后,3月2日,朱瑾终于等来了一家公司的面试机会。她的心态已经没有前些日子那么焦虑了。

  【采访】朱瑾 上海大学应届毕业生

  我可以不成功,但是我不能不成长,所以我觉得我现在要求也在自己慢慢一个降低,慢慢一个调整,最重要我还是觉得是心态。

  记者: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答:最大的心愿可能比较博爱,我觉得我希望我们这一届能比较坚强地渡过这一段时期。

  【解说】而一次次碰壁的李文杰也仍然没有放弃。

  【采访】李文杰 同济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

  因为着急也是没用的,光每天在想着怎么没工作这个也不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继续投简历,继续面试。

  记者: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吗?

  答:时刻都在准备。

  【毕业生群访】

  1觉得其实就是自己的心理和现实的一个磨合期。

  2我觉得自身能力加强还是最重要的。

  3最起码的自信心还是有的,我觉得,套用一句话来说吧,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演播室4】客观地说,要让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眼光应该放得更长远,要突出在一个“升”上多思考。“升”就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造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但正如专家所说,产业升级有一个过程,因此在目前必须多管其下,除了一些具体措施外,合理设置高校专业结构,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创造公正的就业环境,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都是十分重要的。

  编导:张莉 摄像 韩展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