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院取消门诊药房加成收入不降反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9日16:42  华商网-华商报

  基层声音

  “以医补医”引起挂号费增长

  从新医改方案来看,补偿的路径包括公共财政投入增加,医疗活动的收费提高。前不久卫生部长陈竺表示,目前医疗卫生服务当中,技术服务的劳动价值在价格政策上还没有合理的体现。新医改可能会考虑这方面的调整,同时药师管理费用等这方面也可能进行调整。陈竺同时表示,医生处方也是一种劳动和技术服务,所以这方面应该适当地有一些药师费的收取,其他一些技术服务费用,如一些高难度的手术等,医生出诊费可能也会提高。

  市民潘先生就此表示,门诊药房改零售药店,市民看病买药肯定能得到实惠,但他同时表示,医院取消“以药补医”,会不会“以医补医”,提高挂号费等变相增加看病费用。

  独家观点

  取消门诊药房加成医院收入不降反升

  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从表面上看,医院40%的收入没了,公立医院岂不是要巨亏?西安市一家医院院长道出其中奥秘,取消门诊药房加成,医院收入不降反升。

  他举了个实例,以一家年总收入1亿元的医院估算,药品收入大约为4000万元,如果考虑政府投入(我省目前现状政府投入不足10%,在此按8%算),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37%。

  药品收入中,住院药房由于其特殊性(如抢救病人随时可能上药),不可能与门诊病房一样,改成零售药店,因此这部分药品收入仍然掌握在医院手里,按照目前西安一些医院通常的情况,药品收入中,住院药房药品收入与门诊药房药品收入比例约为7∶3。也就是说,4000万元中的1200万元“蛋糕”被划走,医院10800万元的收入降至9600万元,医院总收入降低幅度只有11%左右,远不是人们想象的40%。

  考虑到取消“以药补医”的两条补偿途径,政府增加投入、增加医生出诊费,这两项收入肯定远远大于取消门诊药房加成带来的11%的降幅,医院实际收入没有降低,反而是增加了。

  药厂增大单包装药量

  “合理”提高药价

  很多人都还记得,以前吃药,医院的药品大多装在大瓶子里,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按照或3天、或1周的药量开药,药品通常装在小小的纸袋里,花费只有几角钱。现在,到哪里找几角钱的药。

  集中招标采购无疑是降低药价的有力措施之一,但同样也有“副作用”。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前,医院为了追求效益,医生开药时更多会考虑到药品的利润,利润率较高的药售量也相应较大。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后,15%的加成让所有药品“站在同一起跑线”,医院为追求效益,会“优先”考虑价格较高的药品。深谙此心理的药厂“乘虚而入”,将单个包装的药品剂量增大,“合理”提高药价。结果就是,患者买的整瓶药还没吃完病就好了,剩下的药品只能浪费,市民从此再不见几角钱的药品。

  有市民提出,医院、药厂同样的逐利心理,使二者“默契配合”,抬高药价。取消医院“以药补医”,还得同时约束药厂,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得到药品价格降低的实惠。本报记者 周沐辉

  猜想4

  “基本药物”降低看病成本

  ■相关表述:    

  调整最大的当属基本药物制度。曾写入征求意见稿的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将被取消;原来的“统一定价”为“零售指导价”,各省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统一采购价。

  ■关键词:基本药物 价格

  现状调查

  降价药频频“失踪”便宜药越来越难买

  所谓“基本药物”,是指那些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

  有关资料显示,从1997年国家出台第一次药品降价方案到2006年上半年完成最后一次大范围药品价格调整,中国的药品价格曲线在过去的十年内完成了一次次剧烈波动。其间,国家先后25次进行了药品价格调整,其中最大降幅甚至达到90%左右。但百姓几乎没有从一轮又一轮的药价下调中得到多少实惠。反而,80%的降价药销声匿迹了,便宜药越来越难买了。

  为何降价药在市场上没有销售,频频失踪呢?陕西本地一家医药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表示,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之所以容易被“淘汰”,主要是药品降价后,药企利润大幅下降,连锁反应就是给市场带来“停货”,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剂型,不同包装的相同药品。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患者用不上价格低廉的普通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保障实现全面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大多数患者的基本医疗用药。

  基层声音

  患者期待便宜的好药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那么,什么样的药品才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呢?有代表建议,基本药物遴选宜以通用药为主,考虑质优价廉,使用方便,容易获得。但市民刘鹏选却担心,“到时候会不会是这样的结果,医生不再给我开进口药,只能开普通药。”这会直接影响到他的用药水平。他期待,真正能给患者带来实惠的是便宜的好药。

  观点

  基本药物定价是关键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是否真的能够确实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曾是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某民营医院董院长表示,基本药品定价是问题的关键。根据最新透露的新医改方案,对于基本药物的定价,“国家制定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新汉认为,药品价格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不可由公司和生产厂家来定价。再者,药品从生产厂家到医疗机构,经历了太多中间环节,每个环节都加成,到了医院最终端,药价肯定高得不行。“试行基本药物制度,能不能在药品定点生产后,直接配送至医疗机构,不要再经过挂网招标?这样才能控制药价虚高”。本报记者 段晓宁

  猜想5

  ■相关表述:

  将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政策,以此来降低药价

  ■关键词:药品加成 取消

  公立医院

  政府投入增至30%

  无论是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还是将于近期出台的最终稿,有一个方向从未变更,那就是加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公立医院,顾名思义,应该是政府出钱建立的为公众服务的、能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的医院。事实上,进入市场经济后,公立医院的公立色彩一直在退化,老百姓心目中的公立医院变成了——整体技术力量较强但服务态度较差、看病昂贵、医生不顾医德医风狂收红包回扣,但又不得不去的“宰人”医院,公立医院成千夫所指。

  官方透露

  药价“亏损”三方面补贴

  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对在医疗服务中承担着大量工作的公立医院,要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中保证其公益性。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思路是取消现行进价加15%的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则通过三种途径解决,即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

  陈竺给出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方向是:首先,政府财政仍将发挥补偿作用。财政补偿的范围,即财政投入公立医院的领域锁定在以下几个方面: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

  同时,财政还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用以保障公立医院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服务。

  此外,对于公立医院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财政也将“买单”,即财政补助公立医院有政府指定的其他公共服务经费。

  在医院类型上,财政补助或投入将对传染病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中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予以倾斜。

  基层声音

  没了药品 我们靠什么活

  省内一卫生部直属医院的管理人员分析说,目前医改透露出来的政策很明确,将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政策,以此来降低药价。但事实上,药品收入一般能够占到医院收入的一半左右,医院没有了这块“肥肉”,靠什么来养活几千名职工、更新设备、加快发展?

  统计显示,2003年至2007年,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从10.97%下降到8.51%,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率从27.72%上升到32.89%。

  该人士介绍说,作为卫生部直属医院,所在地政府并无一分钱投入,而卫生部的投入也极其有限,主要是按专项经费补贴,如盖一座门诊楼核算投入多少、承担离退休工资等,整体算下来政府投入不够医院支出的10%。剩下来的90%经费从哪儿挣?排在收入首位的,无疑是药品收入。“药事服务费据说是纳入医保范畴的,看来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要提高了,比如专家门诊的挂号费、诊查费、手术费。”该人士担心,药价取消了15%的加成,如果政府投入仍不到位,医院无法生存下去,只能大幅提高其他技术收费,这样看病贵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政府投入如果能从目前的不足10%增加到30%,对公立医院来说,将是重要的飞跃!”西安一家三级医院的李副院长计算说,政府投入只有接近或达到这一标准,在去掉了药品收入、小幅提高技术收费后,医院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