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政部首次在第一时间公布中央财政预算数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1日03:37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鲍颖)昨日,财政部在其网站公布经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数据。这是财政部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预算草案的第一时间将其向社会公开。

  “4张重要预算表公开”

  日前,财政部曾向社会公布《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昨日公布的4张预算表分别是《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2009年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2009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以及《2009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马蔡琛表示,今年两会公布的中央财政预算报告实际上是12张表,而这次是选择了和大众关系比较密切的4张预算表进行公开。

  据了解,日前公布的预算报告实际上是对2009年预算的解释读本,而此次公布的中央财政预算数据则属于预算中最核心的部分。

  财政部发言人胡静林说,此次公布的内容是在预算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数据的解释说明,力求更加详细和清楚明了。

  从此次公布的四张预算表内容看,公众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央财政收入来自哪里,支出是如何安排的,尤其是有关民生的各项支出情况,打破了此前只列举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大类支出数字的传统,在分类上更加细化。

  提前公开系政务公开举措

  “公开这些重要数据,一方面是为了社会更多了解中央财政的收支安排,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公众监督下更好地执行预算。”胡静林说。

  此前,2000年到2007年的全国财政收支预算、决算数据均在《中国财政年鉴》中出现。2008年财政部首次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03年至2007年的全国财政决算数据,但在时效上明显滞后。

  ■ 部门说法 预算信息将加强主动公开

  财政部称将由粗放公开转向精细公开

  据新华社电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胡静林昨日表示,推进预算信息公开透明,是财政部推行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财政部对此高度重视。

  胡静林说,去年秋天,财政部发布了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明确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提高财政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大财政预算信息的主动公开力度,并重点公开政府预算、预算执行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等内容。目前,财政部已经初步建立了财政预算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财政预算信息对外公开的方式、范围、内容、形式和步骤,不断提高公开质量,推动“粗放公开”向“精细公开”转变。

  胡静林透露,目前,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的政府财政信息,都依法向社会公开,2008年仅财政部门户网站主动发布的财政信息就达2万多条。

  ■ 新闻背景 财政收支数据曾要求保密三年

  据财政部发言人胡静林介绍,对于国家财政收支数据,最初国家是要求保密三年。

  据了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财政部网站定期公开每月财政收支情况,并对每季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今年2月初,财政部还首次公布了去年12月份全国财政收支情况及2008年全年财政收支执行初步统计数据。

  “这些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国家财政收支数据,最初国家是要求保密三年的。”胡静林说,而这次公布的财政数字以往只有在“两会”上的预算报告中才可能看到。本报记者 鲍颖

  ■ 数据分析 中央本级财政减少社保就业支出

  加大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比上年实际投入增加650亿

  本报讯 (记者杨华云)财政部首次第一时间公开的中央财政收支预算表显示,2009年中央财政大幅提高了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减少了中央本级支出,增加了转移支付的财力。

  预算表显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保和就业的预算达到了3350.69亿,比去年的实际执行数增加600多亿,增幅达22.1%。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本级社保和就业支出在2007年大幅增加后,今年的预算较2008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减少40多亿,为300.48亿,2007年中央本级财政社保和就业预算为175亿多,实际执行数则达到了342亿多。

  在中央本级社保和就业支出减少的同时,中央财政对地方社保和就业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强,达3050.21亿,比上年实际投入增加650亿。

  其他民生支出力度亦明显加大。例如,医疗卫生预算增幅达38.2%,在1180多亿的支出预算中,中央本级只增加了不足3亿,而1124亿多用于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 专家观点 政府怎么花钱 老百姓要更较真

  本报讯 (记者鲍颖)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马蔡琛认为,与政府预算公开相比,我国公民的“预算意识”则显得有点滞后。

  马蔡琛认为,现在公民关心政府如何花老百姓钱的意识还是不够成熟,目前仅仅是研究者对政府预算公开感兴趣。

  “国外有很多研究机构,会将很专业的政府预算,用很通俗的语言解读出来,也很受老百姓的欢迎。”他表示,在中国这么做,可能也没几个人关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政府公开哪些内容,公开多少内容,都只是一个形式上的问题。关键要老百姓提高对预算监督的意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央财政预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