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组取证 特派记者 李荣 摄影报道
■ “三村两年同病死了12人”后续
昨天,由卫生部牵头多个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已经到达安徽凤阳开始进行调查,同时,由昭通市水富县组成的维权组也抵达凤阳展开取证工作。
昨天凌晨3点,本报记者再次对官沟石英沙厂进行了夜访,结合此前一系列的调查发现,此次涉及水富农民工打工的石英沙厂多达数十家,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农民工在石英沙厂恶劣环境中工作的一些状况……
夜探
凌晨3点官沟“沙舞漫天”
“怪病事件”揭露之后,凤阳县相关部门已经责令官沟所有石英沙厂停厂整顿。然而,从一些传言中,记者了解到,部分石英沙厂在利益的驱使下,依然“瞒天过海”在深夜或凌晨开工,为了探明事实真相,也为了解外来打工者的生存状态,昨天凌晨,记者前往距离凤阳县近20公里的官沟进行暗访。在之前的采访中,从水富到官沟打工的老孙对记者说,有时为了防查,这些家庭式的作坊老板凌晨3点都会把他们从床上喊起来开工,有时候整个官沟晚上所有加工厂同时开工时,机器轰鸣,灯火通明。
凌晨3点40分,记者到达官沟时,由于几天来不断有记者和执法人员到达,晚上作业已经开始收敛,顺着官沟转了一圈之后 ,虽没有老孙描述的“热闹”场面,但依然有三四家加工厂在开工,和白天一样,这些厂都用铁链锁着大门,在其中一个沙厂门口,能听见传来粉碎机的轰鸣声和工人铲沙石的声音,记者从门缝里往里面看时,只见整个院子里雾蒙蒙“伸手不见五指”,凑近细看,偶尔能看到一两名工人全身布满灰尘,带着一个被白灰沾满的简易口罩,把粉碎之后筛过的石英沙装袋。
记者发现,几家正在开工的厂里,虽然都开着工作灯,但飞起的粉尘把灯光遮了,粉尘飞扬出院子之后,夜晚的官沟被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粉尘中。一位当地司机开玩笑地说,平时到官沟,如果全部厂同时开工,天上月亮都没有了,因为“飞沙遮明月”。
取证
“怪病”农民工打工沙厂数十家
昨天,随同维权调查组一起,两位从2003年就开始在此地打工的农民工刘仁旭和孙正雄,向调查组介绍了水富农民工在官沟打工分布的情况。在路边一排排的粉碎厂中,几乎每到一个厂边,两位农民工都会告诉记者,在这里打工因为流动性比较大,几乎所有厂用过水富农民工,根据他们几年来的初步统计,在这几年仅从水富到官沟打工的就有近百人,干过的厂家有数十家。
每到一个小厂门口,取证组都会取一些厂边废弃的石英沙石装在袋子中,而两位农民工也会把每个厂内打过工的水富县农民工的名字说出来。在名为“风阳灵山石英岩矿开发有限公司官沟石英沙厂”的门口,刘仁旭说,得“怪病”死去的12人中,其中有3人都在这家沙厂干过,而紧挨着旁边不远处一家名为“凤阳县中联矿业有限公司”的小厂内,两位农民工也反映,死亡的12人中也有几位在此打过工。
揭秘
为何当地人对沙厂“望而却步”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在沙厂的农民工所做的工作大概分为4个部分,碎石、筛沙、装袋、上车。而其中,灰尘最大的就是装袋的过程。记者在一个筛石车间内看到,整个车间内都是雪白的,被厚厚的石英灰覆盖着,拿起旁边一个薄薄的口罩,一抖飞起一层灰,刘仁旭和孙正雄对记者说,这样的口罩其实套在嘴上只是个摆设,根本起不到防灰的作用,往往做完工后,口鼻里全是沙石,所以有时候根本不戴。
石英沙厂内的工作因为按碎石吨数计算工资,所以很多农民工为了赚更多的钱,几乎都要干到累不动。超负荷的工作量,加上恶劣的工作环境,让当地人对沙厂工作“望而却步”。一位当地对石英沙厂有所了解的知情人告诉记者,整个风阳县像官沟一带这样的沙厂有数百家,这些厂“小投资赚大钱”,根本无法像一些大企业一样投入资金解决“除尘”问题,顶多就是几百块自制个“除尘器”,这样根本无法从实质上避免污染,再加上当地相关部门对此也不闻不问,因此,当地人都知道灰尘的厉害。一位当地的打工者对记者说:“沙厂里的工作太灰了,我们平时生活的环境本来灰就多,还去沙厂里干那得要命,所以我们当地人都不去干!”
特派记者 李荣 摄影报道(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