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兵英灵回国,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这是我最后一个心愿。他们活着的时候背井离乡,死了总该魂归故土。”
——“八百壮士”之一,91岁老人王文川
“他们流落海外60多年了,今天理应受到应有的荣誉和全体国民的敬仰。”
——最先在国内论坛发帖披露巴新存在抗日将士遗骸的网友“天竺道”
“将这些英灵接回祖国后,将在国内为他们举行隆重的迁葬仪式,让他们早日叶落归根。”
——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任安利
本报记者/曾明辉 发自上海
老兵不死
坐轮椅也要奉祭品
3月17日,北京。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宣布正式启动“迎接抗日将士遗骸回国活动”。王文川,当年“八百壮士”之一,现年91岁,坐轮椅来到活动现场。
王文川带来了烟、酒、香、烛,希望主办方捎到遥远的赤道丛林。是的,清明节快到了。
嘴唇翕动着,字词尚未吐出,早已泪流满面。琴声响起了——是王文川掏出了一把口琴。“这是谢团长在孤军营时,教我们吹的曲子……”老人吃力地举起右手,敬礼,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出来:“希望死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国来。”
人群动容了。“八百壮士”副团长谢晋元之子谢继民、“八百壮士”连长上官志标之子上官百成,如今也都是花甲老人。他们分别从上海和台北带来一抔黄土、一杯清水。
上海,另一名“八百壮士”郭兴发,93岁。虽已卧床不起,言语不便,但当侨报记者提及此事时,眼角处,泪光闪闪。
或许是戎马生涯的相似记忆催生了共同情感,不同时期的老兵对“接抗战英魂回国”的活动,均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南昌一位姓帅的退伍老兵向媒体表示,他和另外两位退伍老兵朋友愿意一起出资50万元,资助“接抗战英魂回国”活动。安徽老兵张某,上世纪80年代初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在老山前线曾经荣立二等功。他蹲了一年多的猫耳洞,左小腿被打伤。他向记者表示,为筹集款项,甚至愿意卖掉家里一部分资产。
民间倡议
5天获10万人支持
“这是我之前从不知道的历史,当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的血都沸腾了。”发起此次活动的北京网友“天竺道”,用“悲壮”形容着发现这段历史后的心情。
“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前首府拉布尔附近的一处荒坡上,静静地安葬着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中国缅甸远征军和新四军等抗战英雄的遗骨……”2008年12月23日,“天竺道”将一篇名为《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的帖子公布于众。该帖获10万网民签名支持,只用了5天。
海外网友处很快传来消息,喜忧参半。澳洲昆士兰华侨在档案中找到当年澳大利亚军队记载,确有中国俘虏被日军强行押解至巴布亚新几内亚充做劳工,达1600余人,其中死亡653人。这也意味着,民间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迎接653个忠魂归国。
然而,当年担任战俘翻译员的华侨张荣煦回忆称:幸存官兵回国前,曾与当地侨界合作修建一座公墓,安葬259位官兵。但十几年后墓园失修,遭当地政府夷平。巴新独立后,更多华人迁居澳洲,原首都拉布尔——即劳工营所在——毁于火山爆发,几乎无人记得埋骨于此的中国军人。
官方回应
两岸或合作接回遗骨
发自民间的声音很快为官方获悉。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的领事赵辉说,春节放假刚过,他们就接到外交部紧急通知,要求对墓地位置进行实地查勘,并对被安葬将士的名单、籍贯、人数等情况进一步核实。
由于拉布尔市区被火山毁灭,相关历史资料残缺,赵辉与同事只能通过走访老华侨和当地老人,初步确定墓群区域,并对坟墓周边杂草进行了清理。
“八百壮士忠魂孤悬海外”的消息,立刻引发全球华人关注。台湾媒体最初报道此事时,正值陈水扁弊案热炒期间,但这一消息仍迅速占领了新闻排行榜首位。此后,台有关部门相继就此表态,发言人池玉兰称:“只要确定身份,当仁不让,绝对会负起照顾的责任。”
台湾方面派出的特别项目小组于2月28日抵达拉布尔,进行数天的探勘、清点和抄录抗战将士的姓名,并在现场举行了简单的“招魂”仪式。3月7日,项目小组带着忠魂牌位返回台湾,并送到大直忠烈祠安位。
不过,“八百壮士”后代上官百成对此并不满意。他在北京出席“迎接抗日将士遗骸回国活动”后表示,台湾方面只是把阵亡将士灵位迎回台湾,做官样文章;大陆则是盛大准备,真的想把这些壮士遗骸迎回来。
两岸合作或将成为迎回英雄遗骨的可行之法。台媒体日前披露了台当局计划:将抄录来的500多人名单经比对史料确认后,再通过海协会海基会之间的沟通机制,进行身份核实。
2009年3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抗战将士遗骸问题,将以隆重、庄严的方式予以纪念,正在抓紧进行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这个清明
请为异乡忠魂献一束花
清明节即将到来,3座千里之外、岛国之上、乱岗之中的残破墓碑,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1000多名中国抗日军人在新不列颠岛长达4年的战俘生涯得以重见天日。
62年前,这些真男儿为了国家存亡,在上海的闸北奋不顾身、血战到底。62年后的今天,他们曾经誓死捍卫的阵地已经成了城中知名的创意园区,行色匆匆的年轻人大多淡忘了这里曾经惨烈的枪炮声。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然而,这些异乡乱岗中的烈士不应该随着尘封的历史被埋入故纸堆中。他们是我们的先辈,没有他们曾经的浴血奋战,就没有璀璨夜色中生活安逸的我们。
侨报在此倡议,这个清明,当我们在祭奠先人、故友、挚爱之际,请铭记这些曾经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城市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英雄。
这个清明,当我们为家人至亲奉上一束鲜花、两行热泪之时,请为这些异乡忠魂献上一束鲜花、一缕哀思。(严姗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