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张跃伟
本报济南3月25日讯24日,我外交部称中国将迎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抗战将士遗骸归国,记者25日调查得知,当年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里有不少山东籍官兵,其中还有人曾被日军押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战俘营当劳工。
3月25日,本报通过一直做着搜寻“八百壮士”工作的某社区了解到,目前查到的资料中,“八百壮士”里已发现有5人来自山东,他们是张青轩、薛玉清、苗孟诃、石洪谟和谷长祯,而实际人数可能会更多。
5人中张青轩的资料较为详细,他来自山东曹县,生于1915年左右,战时是“八百壮士”中机枪连三排三班中士班长。
据了解,经过在四行仓库血战和孤军营四年多的囚禁生活后,谢晋元团长被叛徒杀害,“八百壮士”又被日军拘禁,遭受百般残害。包括张青轩在内的50人被押到巴新的战俘营当劳工,受尽屈辱和折磨。
抗战胜利后,这50人中有14人死亡,另有两人留在当地治疗,张青轩和其他33位战友于1946年回国。
在作家黄仁轲的《八百壮士》一书中,曾数次提到张青轩。当“八百壮士”从四行仓库撤退时,日军封锁退路,弹如雨下,夜晚被探照灯照得如同白昼。“机枪手张青轩和弹药手架好机枪,标尺瞄准二三百米外敌碉堡开火,半条弹带没走完,就把敌探照灯打灭。”
“八百壮士”被困租界孤军营时,谢晋元团长曾让官兵们平日学习知识,练习各项技能。“四连的班长张青轩,山东人,1934年参加88师补充团就跟着谢团长,孤军营时学了汽车驾驶和修理。”
记者发现,数十年前有关张青轩的资料中,他的通讯地址中写着“曹县东南十五里攻楼集北门二里张家张强越”,家属一栏写着他没有妻儿,只有两个弟弟。
25日下午,记者联系到曹县苏集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原来有个龚楼乡,但乡镇合并后并入苏集镇,现在成了龚楼村,但当地并没有张青轩的消息,也没听说过“张强越”这个人。
而薛玉清等四人则没有任何线索。
张青轩、薛玉清、苗孟诃、石洪谟、谷长祯……经过那段战火纷飞、饱受屈辱和折磨的岁月后,这些来自山东的英雄流落到了哪里?他们如今是否还健在?
广大读者若有这些英雄的线索,请拨打本报96706热线,本报记者将探寻英雄或英雄家属的消息,还原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