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方社会思潮的中国应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6日14:56  人民论坛杂志

  ——专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

  以此次西方经济危机为标志,新自由主义开始走向衰落;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标志,社会主义真正走 出低谷,进入复兴阶段,但不是高潮

  在世界发生危机时,社会主义的优势更加显现出来

  人民论坛记者:“三大预言”的背后,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

  程恩富:苏联正式解体,出乎西方意料之外,也出乎各国共产党和人民的意料之外。布热津斯基的《大失控与大混乱 》一书,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面对“三大预言”,总体而言,中国思想界当时出现了分化。有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主义过时了,是早产的,或者本身 就是邪路,从而坚决主张西方民主、西方普世价值;也有一部分人仍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有所退步,处于低潮,但肯定会出现高潮。真正的共产党人仍然充满 信心,因为共产主义运动有其实践依据和内在逻辑。

  人民论坛记者: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三大预言”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预言?

  程恩富:应该用辩证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看待。

  首先,要重视预言。“三大预言”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有历史背景的。

  其次,沉着应对这些预言。在理论、思想上要给予科学的说明,说明人类发展的规律性趋势。这些说明要有说服力、 感召力、亲和力,要提高中国在世界上话语权的分量。

  第三,用事实来说话,击破预言,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吸引力。针对预言抓住某些体制弊端加以夸大的问题 ,要正视并逐步予以解决,科学发展、科学改革、科学开放,把我们的制度、体制、机制建设得更加完善。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制度大框架有问题,但某些具体体制、机制和措施可以借鉴;“中国模式 ”的大框架有优势,但某些体制、机制大有改进的必要。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清楚西式民主,扬长避短。

  新的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的是全球社会主义而非全球资本主义

  人民论坛记者:如何看当前一些流行的说法,如“社会主义救资本主义”?

  程恩富:美国、拉美国家等采取某些看似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措施,但是不能就此说,资本主义国家搞社会主义。正 如,市场与计划、国有与非国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可用。西方国家在推行银行国有化措施时申明,等危机好转后还 将私有化。这些只不过是国家替一些利益集团埋单而已。当然,在世界发生危机时,社会主义的优势更加显现出来了。耐人寻 味的是,著名学者福山最近就把“世界转向中国式社会主义”作为预言“未来世界七大意外”的第七项。

  人民论坛记者: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人们特别想听听您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总体研判。如果要给出一个预言的话,您 的预言会是什么样子?

  程恩富:我在上世纪90年代曾说过,新自由主义估计还会占上风20—30年。1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新自由主 义导致了2008年以来的严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对于未来,我认为,以此次西方经济危机为标志,新自由主义开始走向衰落;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标 志,社会主义真正走出低谷,进入复兴阶段,但不是高潮。要到高潮还需要若干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危机。

  这是基于什么判断呢?马克思指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发生 。

  我在这个判断上推进了一步,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经济不断社会化和全球化, 与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的矛盾,与国民经济的无政府状态或无秩序状态的矛盾。新的经济全球化,客观 上要求的是全球社会主义而非全球资本主义。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调整,这种调整的大方向已 经出现,这从一些超国家经济、政治实体的出现可见一斑。可以观察到: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重新崛起。

  如何看待和完善中国模式

  人民论坛记者:如何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从历史到现实的结合上,从世界眼光到立足国情的结合上,让广大民众 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优越性和合理性?这也关系到如何看待和完善中国模式的问题。

  程恩富: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但是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方面是人口资源环境在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必 须坚定不移地实行资源高效利用、环境高效保护,加大环境约束性指标,党委和政府都要问责;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私有经 济大规模发展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我主张,“世情为鉴,国情为据,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综合创新 ”。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体制和政策创新,都应“世情为鉴、国情为据”。在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学说”、“西方资产经 济学说”、“我国古近代学说”三大体系的相互关系基础上综合创新,这也是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如果这些关系摆不正 ,社会科学的政治方向、理论科研方向就可能出现偏差。

  为什么经济越发展,反而社会矛盾好像越来越多、越尖锐

  人民论坛记者: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错觉:好像经济发展了,怎么反而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尤其从网络舆论中表现得较 为明显。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程恩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交流中,有的领导就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来讨论。

  我认为,对各类社会矛盾要分类看待,有的属于发展不足带来的,有的属于改革不到位带来的,有的则是改革开放发 展的措施缺乏科学性带来的。比如,此次在调查网友关心的“两会”话题中,反腐败问题、民生问题居前两位。我认为,反腐 败问题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应当看到私有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对社会的负面作用;二是有些反腐措施还不到位,如官员财 产公开;三是立法执法有误区,如只打击受贿者,行贿者则很少得到惩处。为什么腐败问题在西方没有像我们这样为民众热切 关注?其实,资产阶级政党的多党合谋,已经把在中国叫作腐败或非法的某些东西合法化了。如美国总统在国会休会期间可大 赦亲朋好友、政治捐款合法化等“金钱民主”,这些是普通民众所忽略和无法改变的。

  人们通常有个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好像显得很“空”。但是实际上,这些大问题、大道理,又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 息相关的。比如,社会主义国家不发生金融和经济危机,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公共服务的提供,民生福祉也就 更有保障。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今天谈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人民论坛记者曾金胜)

  延伸阅读

  国外学者热议“三大预言”与中国模式

  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 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将来会进一步在 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安德烈·维诺格拉多夫:中国看来已经找到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成为一 种“将传统引领到现代世界的火车头”。这种特殊的社会调节机制既可满足社会文化传统的要求,也符合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 环境的需要。

  《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作者、法国著名“解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所谓“马克思主义死亡”的断言是一种“ 自相矛盾、破绽百出、违反理性的共识”,对于这种断言“必须予以抵制”。“今天的人,即使是从未读过马克思著作或不知 道马克思姓名的人,甚至那些反共产主义者或反马克思主义者,不论他们承认与否,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马克思遗产的继承 人。”“不继承马克思的遗产,就不能真正地继承莎士比亚、圣经以及诸如此类的遗产。”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 会矛盾的深刻分析,其基本精神是“今天仍需借鉴的”。(王新颖整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