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万龙:“因为这个鱼,这个苗子,要是去到广州这个顺德那边去要这个苗,而这个苗我们当地的人呢,养这个鱼要成本,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一点。”
南宁附近的水产养殖主要以四大家鱼为主,在水产市场卖的多得也是四大家鱼,只有少量的本地乌鳢销售,就在路万龙犹豫的时候,陆续有从昆明来的客商带来当地的市场信息。
张中国:“这个就是黑鱼还是量大,黑鱼量大,还有草鱼量也大,在昆明就是搞酸汤鱼的酒店比较多。”
昆明,重庆来的客商,都反馈出当地乌鳢的需求量逐渐扩大。
梁焕基因为打听过西南市场行情,也了解行情,乘机向路万龙表示,可以先试销,于是路万龙跟着梁焕基来到桂平的养殖场,看了鱼塘里的乌鳢,当时就要了4000斤鱼。
路万龙:“这个鱼,这个鱼看它的体型,它的体型和它的颜色,你看这条鱼,这条鱼你看它很瘦身,它很瘦身,这个颜色,像这种颜色比较受欢迎了,这个颜色怎么说,我也说不出来。”
记者:“不用太胖的。”
路万龙:“这个肚子,这个肚子就是要瘦身一点的,不要太肥身的那一种。”
没想到回去后乌鳢马上销售一空,那次以后,路万龙定期去梁焕基的鱼塘拉鱼。附近的几家档口,也敏锐的感觉到了乌鳢的市场行情,都纷纷向梁焕基要货,梁焕基同时供货给三家档口。
梁焕基:“我通过中间商,经销商,他们转到越南,重庆,昆明,贵州,四川这一带,我这个管不了他们,反正我,我到我鱼塘里面,我给了他,他自己有一套,他有他的客户。”
记者:“黑鱼一天能销多少?”
路凤娥:“五六千斤,大概这样左右吧。”
记者:“卖到哪里去?”
路凤娥:“卖到重庆呀。”
到了2008年,梁焕基一年往西南销售乌鳢达到了300万斤,基本实现了以南宁为中心,打开西南通道的梦想,昆明、重庆等省市的经销商都纷纷来南宁进货。
张中国:“基本上都在南宁这边拉。”
记者:“为什么?”
张中国:“南宁这边就是说反正第一个交通比较方便,第二个就是水质比较好。”
记者:“每年在这边拉多少?”
张中国:“每年基本上每一个月是,基本上每年吗,一个月就是六七十吨那样子。”
可仅仅过了几个月,冷水就从最高处泼了下来,销售高峰期间,却再没有一家档口给梁焕基打电话要货。
原来,南宁市场上乌鳢需要量大以后,在三四月份销售高峰期,广东的乌鳢大举进攻南宁的水产市场,导致价格大跌。
路万龙:“如果广州那边的鱼出来多的时候,它的鱼价就跌了,就要跌一点了。”
大量乌鳢由于价钱太低,让梁焕基损失惨重,心情也降到了冰点。
梁焕基:“最难的,销量不大,抓一塘鱼几万斤,要抓二十多天。”
广东乌鳢的进入让梁焕基措手不及,但是梁焕基也发现了其中的细节:3 ,4月份是广东集中卖鱼的时间,而过了这个时间,市场上的乌鳢就少多了。
梁焕基决定在高峰期把鱼暂养,一直等到广东乌鳢卖完。到了六月份,果然市场上乌鳢的价格高了将近一块钱,梁焕基开始大面积起塘卖鱼。
可另他没有想到的是,客商到梁焕基的鱼塘里拉鱼,却开始挑剔起来。
韦治凡:“中等的不要,那个规格不好,它不大不小,你想要煮汤它大了,我们市场煮汤的大了,如果拿来吃鱼片的话呢,杀出来没有多少肉。”
乌鳢越大价钱越贵,很多的经销商都不愿意要一斤多的中型鱼。被经销商退了货,梁焕基这才惊觉到:从顺德进回来的鱼苗,同一批养出来的乌鳢却大的大,小的小,规格不统一。
梁焕基:“越大越贵,这种鱼,现在这种还没人要呢,中的没人要,1斤到1.5斤的没人要。”
因为乌鳢大小不均,无奈的梁焕基只能在起塘后,把不够分量的鱼重新放回去继续养殖。
梁焕基:“再过两个月,我得中鱼有大鱼了,你问老板。”
记者:“这是大的放在这。”
梁焕基:“大的卖了啊,大的七八块钱我再不卖,我是神经病,我不卖,十几二十块钱一条,我不卖。”
怎样才能避免养出大小规格不统一的鱼苗,也是顺德养殖户共同关心的问题,4月份是投苗期,但乌鳢繁育适合的温度要在二十七度,这也是梁焕基决定在海南投资一百多万元建立繁育场的原因,2009年3月20日,梁焕基接到从海南打来的电话,说鱼苗基本繁育成功了。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