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记萝北苇场湿地保护者李启文老师
“痴心不改”是环保自愿者李启文的不懈追求。
“痴心妄想”是眼前利益者对这位固执汉子的讥讽。
他是个痴人,十几年来他一直把保护湿地当做自己热爱家乡的目标;为此他义无反顾“不尽情理、不讲面子”,甚至不惜躺在开发湿地的机械链轨前,以自已脆弱的身躯抗拒毁灭“天堂”的短浅行为。
他确实是个痴人,谈起湿地他有喋喋不休的话题,他可以从原始地壳的演变谈到植被漫长的生成过程。他的心中有一个梦,他向往那逝去的水草丰美的万顷湿地,他留连那远走高飞的珍禽走兽。他喃喃自语地说:只要把水放进来,几年的功夫水草芦苇就会恢复生长起来,各种鸟儿和小动物就又会回来,那时,我们苇场湿地就又是一个美丽的天堂。在我们鹤岗,只有苇场湿地才是鹤岗人真正的骄傲,才是鹤岗走向世界的桥梁。苇场湿地是《黑龙江信息港“旅游在线”》介绍的唯一一处鹤岗自然景观。
在黑龙江小兴安岭东南麓的萝北县境内,有一处万顷湿地,湿地中老等泡、月牙泡、莲花泡成片,溪流纵横,还有一个海拔70多米高的山叫老等山,每年倒灌的松花江水润泽着这片古老而沉睡的湿地。发源于小兴安岭东南部的嘟噜河也从湿地中悄然流过,因为下游无明显河床,九曲十八弯的水流经这里后注入松花江。一望无垠的蒲草、芦苇是鸟兽的天然屏障和良好的运动场,加之老等山的经纬线恰到好处,适于鸟类的生存繁衍和迁徙,在专家的学术报告中,这里往往被称为嘟噜河湿地,也有叫老等山湿地的,当地人最习惯叫它苇场湿地,它是三江平原湿地最重要的组成部份,面积原为一千余平方公里。
昔日的苇场湿地水泡连片极其静谧,丰茂的芦苇、水草是百鸟栖息、繁育的家园。每年松花江的倒灌水都蓄积在这里,使得这里的鱼类、甲壳类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人曾在一个“暖哈”里就捞出两卡车鱼,还有人在这里捕获一条60多斤重的大怀头(六须大鲇鱼),一群雁飞来有上万只,铺天盖地黑压压一片。丰富的水草资源是鸟类生存的依赖,这里有天鹅、丹顶鹤、红面鹤、鸿雁、琵鹭等珍禽,更多的是不知名的鸟类,总计达160余种。据八十年代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表明,苇场湿地的丹顶鹤就有163只,是东北亚最大的鸟类繁育中心和迁徙中转站,它的保护价值无论从土地面积还是鸟的种类数量,都大大地超过了当时扎龙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足见苇场生态资源的优势。
每当太阳西坠,湿地上呈现出了一片热闹的景象,身体修长的丹顶鹤在浅水中欣赏着自己的身影,洁白的大天鹅高扬着脖胫成双成对在莲花苇塘中游荡,井然有序的雁阵在湿地上空盘旋,寻觅着自己的营地。机警的狍子、狡猾的狐狸、美丽的梅花鹿也在湿地上奔跑疾走,或寻找食物,或演绎爱情,这里是它们生息繁衍的家呀。
李启文是苇场乡中心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这位身材结实魁梧、声音洪亮的中年汉子,是位痴迷的湿地保护者。在这里生于斯长于斯的他深深地眷恋着这片黑土地,为自己生活在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感到无比的自豪。
春天,他常站在苇场的大坎上看成群的候鸟从南方飞来,看鹤、雁、鹭、鸭等各种鸟类在广袤的水面上飞起飞落。李老师经常陶醉于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他告诉每一名少先队员,要爱护花草,爱护鸟类和动物,他同时告诫每一名苇场乡的人们,不要猎杀动物捕捉鸟类,毁掉动物和鸟类无异于毁掉人类自己,没有动物和鸟类的世界人类难以生存。在李老师的带动影响下,苇场乡出现了许多让人心动的故事。一只幼鹤受伤了,一名红领巾把它抱回家,包扎伤口,抹药治疗,全家人耐心喂养,精心伺候,受伤的小鹤痊愈了,羽毛也日渐丰满,放飞那天,李老师率领全体少先队员,举行了庄严的放飞仪式,红领巾们向可爱的小鹤行注目礼,心有灵犀的小鹤似乎明白了什么,它围绕操场飞了三圈,长鸣几声向小朋友告别后,才展翅飞向了远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李老师惦记着村后柳树上的几只小黄鹂,那幼小的生命怎经得起这暴雨的袭击呢,他起床披上了衣服,摸出手电筒,打着雨伞踉踉呛呛来到村后的柳树下,从摇摇欲坠的窝中掏出了5只幼小的生命,放在了自己温暖的怀中,用爱心滋养着这脆弱的小灵。第二天雨过天晴,李老师又小心翼翼地把这几只受到惊吓的孩子交给了母亲,黄鹂的妈妈欢叫着为善良的李老师而歌唱。就是这样,李老师几十年来把多姿多彩的苇场湿地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在用整个身心呵护着生活在湿地上的那些能飞善跑的生灵。谁要到湿地去打猎、拾鸟蛋,李老师知道后准和他急眼,为此他得罪过不少人。
在湿地探究大自然的奥秘,是李启文最大的乐趣。
从1980年开始,他自费订阅了《大自然》杂志,二十年来没间断过,从杂志上了解了苇场湿地的神秘及其在调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喜爱苇场湿地,倡议保护湿地都是非常理性的。为增强全乡每个人的环保意识,李老师散发宣传单,讲爱鸟的重要意义与人类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让人们用爱心去接受动物朋友。他还动员各村利用广播,进行环保知识和保护动物的宣传,他组织少先队员人人争当爱家乡爱鸟类和动物的模范,人人当好宣传员。学生们自编自演的《受伤的小鹤》《天鹅天鹅你别走》《童心护雁归》,让每位观众都感动不已,只见醒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李老师有时在野外给学生上课,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和洗礼,让他们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关爱大自然。李老师热爱环保的事迹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注意,《生活报》发表了《湿地的保护神——李启文老师》、《鹤岗日报》发表了《李启文的爱鸟情缘》多篇文章,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鹤岗电视台、萝北县电视台都从不同角度报道了李老师的动人事迹。事实上,他已成萝北县保护环境的无声的样板人物。李启文心中装的是苇场湿地。
历史总愿意跟人们开玩笑,就象当年开发雁窝岛一样,九十年代中期,一场农业大开发的热潮波及到了苇场,葱笼茂密的芦苇、纵横交错的湖泡没能挡住开发者的脚步,一夜间推土机、拖拉机、挖掘机轰轰隆隆开进了苇场,湿地上彩旗猎猎,人头揽动,机声震耳,沉睡的湿地被人类野蛮蚕食。当时在国家拍卖“五荒”的大背景下,县有关部门于1995年前后在苇场湿地即嘟噜河左岸最先建起了“苇场开发区”,1997年至1999年间又在嘟噜河右岸建成“嘟噜河开发区”。2万公顷湿地有1.6万公顷以所谓的“宜农”荒地全部对外承包(剩余的4000公顷湿地的水被排干抽净),在优惠政策的诱惑下,许多承包者纷纷前来签约。过去的湿地现在已变成另一副模样——无垠的草地上农田片片,十几幢小楼林立于湿地之间。但这些梦想当庄园主的承包人,并不知道有永冻层的湿地不宜作物生长这一事实,几年过去了,他们远没有得到愈期收获,甚至还围绕合同与开发商打着官司。
虽然开发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但性情倔犟的李启文仍多方奔走,大声疾呼:停止开垦!保护湿地!保护动物!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苇场的干部群众也行动起来,1999年春天,有三千多人的苇场乡有600多人签名保护湿地,信曾得到市有关部门和市主管领导的重视。2000年4月,苇场乡7个村的村委会联名给国务院写信保护湿地,让这难得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李启文这种执著精神的带动下,省、市、萝北和苇场乡有刘凤梧、尤凡若、朱腾龙、张海宁、王永福、王春海等一大批人参加了湿地保护自愿者行动。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于1998年(21号文件)颁布的《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明确指出:“我省今后发展粮食生产,主要靠加快中低产田改造,而不是靠垦殖湿地扩大耕地规模来实现,对现有湿地资源要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建设、有效保护。”该文件特别指出:“对那些虽然分散,但尚属完整,且生态代表性和生物多样性功能齐全的湿地地块要建立保护地,实行长期保护。”
值此,县领导了积极行动,从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中感到了湿地的可贵和自己的责任。开始下发文件退耕还草,让湿地尽快恢复,发挥其调节气候、保护水土的作用。欣闻上级下发了文件,李启文多日里奔走相告。但他细细估算,湿地被破坏到这种程度,想恢复原来的面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他还是充满着信心地说:只要不开荒,把水放进来,恢复湿地就大有希望。现在,人们经常看到李老师忙碌的身影,他还在为恢复湿地而奔走,脸上常挂着自信的微笑,多年孜孜追求的目标就要变成现实了,他怎能不高兴呢。
11月上旬,在苇场乡我与训民、启文吃过早饭,打了一辆面的奔向了二十里开外的防洪大堤,此时,一望无垠的田野已脱去了夏日碧绿,披上了黄色的外衣,泥泞的道路两旁的地角边缘,还生长着一些稀疏的芦苇。启文在车内挥手激动的指这儿指那儿,“这里以前全是一人多高的芦苇,前几年有人还在这里网过鱼呢。”我们来到了朔风强劲的大堤上,在启文的指点下,我们看到了很远处曾是鸟儿乐园的灰蒙蒙的老等山。在两趟大堤中间的宽阔的未耕三角地带,这里看不到苇塘的痕迹,杂草丛生,高低不平,一大群老牛在悠闲地啃着草皮。据说这里去年着了一冬天的荒火,连盘根错节的苇根都烧毁了,难怪李启文每每讲起激言悦色捶胸顿足。
因为下午要回市里,我们没有走的太远,按照启文的指点,那已被放干了水的4000公顷湿地,还在目不可及处。作为一个诗人,我可凭借想象的翅膀,想象这里过去草长莺飞的迷人景象——早晨,晨曦映照在浩翰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水雾腾腾,百鸟飞翔自由鸣唱,一派亘古自然风光;中午,水雾消散,成群的珍禽或在水中觅食,或在低空盘旋,或在拍翅追逐嬉戏;傍着夕阳夕下,百鸟经过一天的喧闹回到了自己的精心编制的巢穴,一幕幕爱的序曲开始拉开… …
总之,在当今城市高楼鳞次栉比,绿地减少,空气混浊,环境恶化的当儿,能有这么一块水土丰美的绿洲,真可以说是香格里拉的人间胜境了。此时我才感到启文老师这种不懈追求精神的可贵,这种痴劲的增值。#p#分页标题#e#
人类文明的积累,经历的是水滴石穿的艰难岁月,而人类破坏的步调却是一致和快速的,因为眼前利益者的目光远比机械化设备更具威胁力。
沉寂的老等山仍在等待,执著的李启文仍在追求,平静的苇场湿地你还能平静多久呢?值得庆幸的是,当今环保问题已是全世界关注的主题。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有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有李老师这样的环保人物热心运作,苇场湿地一定会焕发出当年的风采。那远飞的鸟群,那出走的动物,迟早会欢笑着跳跃着回到自己的故乡。
秋风中,我们站在大堤上远观静思,我们真希望——苇场湿地的未来一定不会是梦。
下面是李启文近期写给市主要领导的信:
… …从1999年到现在,苇场这片湿地一直放着,由于水被放干了,鱼儿没了,鸟不见了,眼见本可为我市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资源,在一天天枯竭,我心急如焚。苇场湿地,是可以恢复且能迅速恢复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别的自然条件,是鹤岗以东的同江、抚远等地无法比拟的,是早被专家认定的鸟类迁徙和繁殖重点区域。只要马上给予保护,封堵好新河道,恢复明水面积,苇草就会长出来,鱼儿就会生出来,鸟儿就会飞回来。这样一个很好的投资环境就创造了出来,便会为未来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
信中还有两处亮点:
1、这里有中国乃至亚洲东部尚待开发的古老文化遗址。1995年在苇场发现玉斧等新石器,经送省博物馆专家贾伟明鉴定为国家级文物,在133平方公里的苇场区域内,现已发现包括古人穴居址在内的十多处遗址,大多数起码应属省级文物保护地,其价值不亚于齐齐哈尔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昂昂溪遗址”。潜在的古文化内涵是开发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2、以苇场为中心,展示鹤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古文化底蕴,可以开发成独具鹤岗特色的黄金旅游线。既从市区出发到达宝泉岭(一路观光北大荒国营农场、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赵尚志公园等,后到达苇场保护区(观鸟、垂钓、饱览美丽的湿地风光和中华民族源流之一的肃慎部族原址等),经普阳(观光国家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和丁玲纪念馆)后到绥滨奥里米古城(观看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契丹王朝统治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要冲古址)、婉蜒河(建立大金朝并占据中原王朝半壁江山的蜿蜒部族原址、阿骨打金兀术老家)、中兴古城址(辽金时期黑龙江中游重要的军事重镇),肇兴鲟鳇鱼保护基地),再到萝北名山岛和太平沟(名山岛风景区、黑龙江三峡界江风光、猛犸象化石出土地等),后还可到鹤北林业局观看原始森林、野生动物保护地和硅化石出土地。再通过高速公路回鹤岗。
在李启文的家中,他还让笔者看了他于1999年3月写的《苇场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可行性报告》,其中“保护措施“有这样几条:
一是由市领导牵头,成立保护区领导小组,随后筹建保护站。二是重新划定保护界,全面清除保护区内一切耕者渔者及人建物。三是封闭保护区,建立缓冲区。四是开通老河(嘟噜河)道,封堵新河道,恢复明水面积。五是在保护区内全面植树,建议市政府把近年植树重点放在保护区和苇场乡。六是政府投资加民众集资和吸引外资。七是前三年完全封闭保护,只接受领导工作视察和专家科考指导。后三年半封闭保护,限量接待民众,七年后开放 。八是确定成立专家小组,重新全面考察保护区,制定科学完备的保护区远景规划。
一个足智多谋的湿地保护者,一个深谋远虑的湿地开发者。
在可行性报告的“保护区展望“部份,虽没有算经济帐,但“苇场原有的生物种类定能回升和有望恢复,多样性的生物和珍稀鸟类,会引来大批学者、专家和相关的学术团体及科考组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最具休闲内涵的观鸟、野钓,会使中外游人蜂拥而至。建立区域性质的植物园、动物园,人工繁殖鸟类等。”这些令人心动的设想,也足以令人“爱屋及乌”了。
森林学家说:“任何一块砍代之后垦植的耕地弃耕后,如果无人过问,只要十年时间便能看到一片新的森林正在形成。”
据史料记载:“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发生的朝鲜战争是震惊世界的,半个世纪以来无人问津的三八线,这条长243公里、宽4公里人迹不至的非军事区域,今天出现了比南北朝鲜战后任何一项惊人的变化都要惊人得多的奇迹――现在这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茂密的野生动物的乐园。”
一位美国记者是这样描写的――“我们在这里首先看到一对丹顶鹤。它们正在一个浅塘里寻找小鱼,时而舒展双翅,时而翩翩起舞。它是最大的飞禽之一,1974年时人们认为已经绝种,现在在非军事区内和附近地区发现了170只。还有大雁群,它们从沼泽地里起飞,队形整齐、翱翔盘旋。3只鹰懒洋洋地在大雁群的上空盘旋。鸢、隼和其它小猛禽以及野鸭和各种小鸟多得难以计数。我们还看到1只面部呈鲜红色、洁白的羽毛夹杂着粉红色的朱鹮,它是濒于灭绝的一种鸟,目前全世界幸存的只有11只……”
这是绿色幽默吗?
“人类不可能占有一切。”
一位哲人说:“人的狂妄、自私与愚昧如果不是因为大自然的及时惩罚而稍有挫折的话,人类毁灭自己的速度将会更快!”
有环保文学家之称的著名作家徐刚,在八七年采写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其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慌恐不安的美文:
长江岸边的芦苇荡,尤其在下游的江滩上,是特色独具的,它并不粗壮,耐水耐风自有纤纤风骨,而且芦根纵横交错,繁殖极快。随着二十年前的圈垦以及近年来芦苇经济价值的被发现,芦苇日渐见少,大片的芦苇荡更加不易寻觅。
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是人类的朋友,低级动物和高级动物的区分是由人来判定的,至少它不应成为灭绝动物世界的理由;有用和无用的标准充满着人的自私和势利,它存在着――比如一根草――它就是地球的儿女,并且和别的草一起形成了地球的植被,铲除者是卑劣者!
大自然通常的沉默很容易被人们理解为软弱可欺,其实大自然的愤怒和报复是惊天动地的,比如地震、泥石流、大山位移。可悲的是躲过了一次灾难的人,便悻悻然,不再顾及别人,不再想到子孙,有的人,忘记的很快。
我国的湿地状况调查显示:
三江平原的开垦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垦殖,大部分沼泽均被开荒利用。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已由建国初期443万公顷下降到1998年的190万公顷,东北部剩有小量湿地。沼泽湿地被大量开垦后,湿地所具有的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的能力丧失,使该地区洪涝灾害加剧、降雨量减少、区域气候变干,同时由于地表植被破坏,风蚀日益加剧,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局部地区出现沙化和盐碱化现象,已垦土地的生产力普遍呈下降趋势。
这种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几年来在苇场乡的乡民中以达成共识。1853年6月,新英格兰的植物学家和荒野考察享利.戴维.索罗说过:如果一个人由于热爱森林而在林子中散步,消磨他的时光,他将被看作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但是如果他作为一个投机者,整天在森林里砍掉那些树木,却会被认为是勤劳和有魄力的――让大地提前变光头!150年前科学家就已提醒人们,生产生活不要以开发大好的资源作为唯一的代价。西德科学家乌.希普克在七十年代中期曾把地球比作一艘宇宙航船,进而还提出:“地球这个宇宙航船还能有救吗?”
同时他说:“在人类宇宙航船――地球一号上,现有36亿乘客,载有5万亿兆吨空气和13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只有12%是淡水。地球一年的运转速度为每秒30公里,每年航行10亿公里。它在长期的漂泊中第一次明显表露出死亡危险的征兆。航船负荷过重,一半乘客在挨饿,生命攸关的储备已接近枯竭。”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为她诉说。
哦哦……啊啊……
还有一只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歌词伤感动人,曲调委婉凄楚。过去只对《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的词曲感兴趣,认识李启文老师后对这首歌有了新的感慨。它告诉人们的不仅是一个为热爱环保、保护动物而献身的感人故事,它给人们留下更多的是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