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早报记者 于松 吴玉蓉
昨日,上海市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策划项目专家组组长吴长福,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吴长福表示,一些媒体所报道的“建设资金一经划拨,将即时开建”是不正确的。
吴长福拿出了《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并对该项目认识、总体定位与功能构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详细说明了23亿元项目投资估算的具体花费事项。早报记者发现,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项目的投资估算范围主要包括任家坪和县城遗址及周边水文、地质灾害治理直接相关的区域(未包括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综合治理工程),而博物馆及集中服务用房的建筑费用仅为1.35亿元,只占23.45亿元项目投资估算的1/18。
最近,高达23亿元的项目投资估算资金成了议论焦点,吴长福强调,该设计方案是专家组在科学务实的态度下完成的,23亿元的项目投资估算也是科学估算出来的数字。他表示,造出“有质量”的地震遗址博物馆需要“投入是肯定的”。
“立即开建”失实
昨日下午3时,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满头白发的吴长福,手持一套5厘米厚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方案,走进了一间小型会议室。在这间会议室内,他接受了早报长达2小时的专访。
吴长福说,作为一名学者,他此前很少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但这一次,作为《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策划项目专家组的组长,他有责任出面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向公众详细介绍《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并告诉大家,23亿元的项目投资估算是怎么来的,他想解答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偏差性言论,为公众解疑。
吴长福首先表示,上海市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项目策划组向当地官方提交《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是事实,但一些媒体就“建设资金一经划拨,将即时开建”的报道是失实的。
“这是个策划与整体方案的设计,是个统领性的文案,不是具体的实施方案,不会‘建设资金一经划拨,将即时开建’。”吴长福解释道。
吴长福说,其实,目前上海市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项目策划组正在就此事起草《可行性报告》与《项目建议书》,为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及早开建,做着进一步的努力。
吴长福解释了上海市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项目策划组的由来:2008年8月,上海市接受四川省绵阳市委托,承担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策划项目。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由同济大学、上海市规划局、现代设计集团具体负责,并成立了由同济大学为主持单位的上海市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策划项目组。
不止一个博物馆建筑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并非一幢孤立的博物馆建筑!”吴长福一再强调,人们不能将这两个概念混淆。而混淆两者概念,则是目前一些人对23亿元的项目投资估算产生争议的重要原因。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上写有,因北川地震灾区的诸多特征,人类必须从更广阔的时空视角认识北川遗址保护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为人类遗产的意义;从多层次、多学科角度整体、全面地考虑各系统的关系,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死者、告慰亡灵,以公益性为指导思想,不能以项目为本;强调多样的文化内涵,更要进行本地性思考。
为此,吴长福说,同济大学16个专业的几十名专家先后前往北川,进行了持续数月的实地调查。
“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不仅仅是建筑上的事情,它是个复杂性的整体,涉及到了多个学科。”吴长福说,同济大学规划、保护、景观、旅游、人文、材料、环境、交通等专业的专家相继参与了各自领域的实地调查。
“所以说,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方案,是我们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设计出来的,它凝结了专家组成员们的心血。”吴长福说,为此,他本人曾先后四次前往北川进行实地调查。
吴长福一边翻阅着《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一边介绍着。他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馆及组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与地震次生灾害展示区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案设计》以“永恒北川”为主题,将县城和任家坪都纳入保护的核心区,其中县城整体作为遗址区,博物馆设在任家坪。
翻开《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项目意义”与“功能构成”的栏目上躺着一批令人心动的句子:对生命的思考与尊重,对亡者的追思和悼念,对生者的安慰与宽容,对现在的把握和感悟,对未来的努力和憧憬;建设目标是留存大灾难的记忆,展现人类爱的力量,人对自然的再认识; 功能构成有纪念功能、展示功能、宣传功能、教育功能,科研功能。
23亿元都花在哪里了?
“知道了《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具体方案,你就会更加明确23亿元是怎么花费的。”吴长福说道。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中“投资估算”一栏中写有:对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项目的投资估算范围主要包括任家坪和县城遗址及周边水文、地质灾害治理直接相关的区域(未包括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投资总额由三部分组成:建设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总造价约为23.45亿元。其中建设工程费20.30亿元,包括灾害治理5.92亿元、道路工程2.79亿元、市政景观2.24亿元、救援应急设施0.65亿元、建筑工程5.95亿元、展示工程2.49亿元;其他费用及预备费用约3.15亿元。
该《方案设计》中还标明,投资估算包括在正常的设计、施工范围内为完成该项目所需投入的建设费用,但不包括土地开发成本、建造期融资贷款利息、红线外市政配套接驳费用及各种补贴、增容费等。
吴长福手指“(五)建筑工程”一栏中的“博物馆及集中服务用房”,该栏目显示,博物馆及集中用房建筑面积共450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为3000元,“造价一共为一亿三千五百万元。”
依据23.45亿元的项目投资估算,博物馆及集中用房的建筑费用,其实只占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总造价的1/18。吴长福说,“每平方米3000元的建筑造价,不算高,只能算是中等。这里,我们还充分考虑到了该建筑的抗震因素。”
地震遗址博物馆内,其他方面建设为什么需要花费22亿元呢?
吴长福说为了“遗址保护”,这些钱是必须要花的,他举例说,“道路工程”项目投资估算高达2.79亿元,“但这笔钱是必须要花的”。早报记者在设计方案上发现,道路工程有普通道路、特殊(地下)道路、隧道工程、涵洞工程。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写有:震前北川县城是县域交通枢纽,省道105和省道302在县城呈“T字型”交汇,其中省道105既是北川县最主要的过境交通,也是穿越县城的南北向主干道。震后这两条道路均中断,省道302完全损毁,省道105已列入四川省公路交通灾后重建规划。作为此次概念规划的一个基本认同点,无论从对逝者的尊重还是对遗址的整体保护角度,新的过境交通都不应穿越县城,并建议将原震毁的夏禹大桥作为遗迹保留。
对此,专家组选择了一种建设隧道的方案:由任家坪北段通过隧道连接原县城西侧,与重建的省道302在龙尾山西侧相连,形成紧邻县城西侧交通绕行方案,隧道长度1400米。
“此前,我们提交的一个方案中,项目投资估算为15亿元,但北川方面看过后希望地震遗址的保护进一步扩大范围,并将展示的费用也算进此次投资估算中。”吴长福说,后来专家组修改了方案,在今年2月份提交给了当地政府。
此外,早报记者从国家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了解到,该项目由四川省政府牵头进行,在审批程序上一般都会报到发改委;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表示,该项目应该由国务院审批,即使项目报到发改委,发改委也会上报国务院,不过尚不清楚该方案是否已上报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