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困境中找到的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12:02   CCTV《致富经》

  困境中找到的财富(2009.4.1)

  2009年2月28日,记者来到福建省连江县的码头时,看到这里的人们正在忙着把大捆大捆新鲜的海带从岸上运到船上。

  记者:吊到船上干吗用?

  福建省连江县海带经销商吴保华:在船上喂鲍鱼。

  记者:鲍鱼在哪儿?

  吴保华:鲍鱼在鱼排上。

  在福建省连江县的这个海湾,这些大大小小的鱼排上,共养殖有3亿粒鲍鱼。

  鲍鱼喜欢吃藻类食物,食物随季节而变化。 1-5月是新鲜海带大量上市季节,也是鲍鱼生长最快的时候,这里的鲍鱼每天要吃掉200吨新鲜的海带。

  记者:一格里边有多少个?

  福建省连江县鲍鱼养殖户吴智华:有30个。

  记者:它怎么吃呀?

  吴智华:鲍鱼黑色的这个地方是嘴巴,这个海带现在还比较嫩,可以吃的。

  吴智华:小苗拿下来它吃一些鲍鱼饲料,它是红色的,拿到我们海上是吃海带,转成绿色的,然后再转过来吃一些红菜呀,龙须菜这些,又变红色了。

  记者跟随着养殖户来到海上,发现他们一边忙着喂鲍鱼,一边又在抓紧时间卖鲍鱼,如此大面积的鲍鱼,大家都要在5月份之前把大个的鲍鱼全部卖完。

  福建省连江县鲍鱼养殖户 吴恭兴:再等一两个月会死得很厉害,鲍鱼现在过去就开始死了。

  福建省的连江县海水纯净,海藻丰富,非常适合鲍鱼生长。但当地的海域水位很浅,到了夏季,水温升高,吊养在海里的成品鲍鱼很容易死亡。所以每年养殖户都是从11月开始卖鲍鱼,第二年5月之前全部卖完。

  在众多养殖户都赶着把鲍鱼出手的时候,有一个叫吴捷的养殖户却一点也不着急。

  吴捷是福建省连江县安凯乡人,1999年开始养殖鲍鱼。那时养鲍鱼的人不多,价钱卖的也很高。

  近几年,连江县养鲍鱼的人越来越多,全县鲍鱼养殖量达到7亿粒,所有成品鲍鱼都要赶在5月份之前集中上市,鲍鱼的价格自然是越卖越低。

  福建省连江县安凯乡党委书记 刘榕奇:前几年的话鲍鱼一般的像我们这样,8-10个规格的鲍鱼,一斤可以达到130,140元,与现在今年这样子,8-10的五六十这个价格下滑了50%还不止。     

  鲍鱼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比较效益却不断下滑,这种情况让安凯乡的党委书刘榕其十分担忧。从2007年开始,他就希望吴捷能做一个鲍鱼深加工项目,解决当地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吴捷的养殖场有100万粒鲍鱼,是当地较有实力的养殖户,一开始,刘榕其的话他没太放在心上,直到2008年11月,鲍鱼统货价格跌到了每斤50元,他才有点急了。

  吴捷:前年我们价钱卖的很好,那就不急了,去年的价钱和前年比一斤差了10块钱,这有点急了。

  吴捷觉得刘榕其的提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临近5月的鲍鱼最肥,价钱却最低,在这时把鲍鱼储存起来加工,不用担心过夏的问题,鲍鱼的附加值还可以提高一些。可是做成一种什么样的产品呢?

  他首先想到了在市场上卖得很贵的干鲍。

  吴捷:我觉得干鲍这个利润很好,市场价一斤卖到3000多元,2000多元都有,看个体大小,应该这一块去算,利润应该是很高。

  鲍鱼并非鱼类,是一种单壳类海生软体动物, 素有“海鲜之冠”的美称。  市场上出售的鲍鱼分鲜鲍和干鲍两种, 干鲍经过风干晒制,肉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

  “糖心”效果,味道和口感都比鲜鲍更为鲜香、甘甜,价钱也更为名贵,在酒店里一例能卖2、300元钱。

  2008年5月,吴捷选了100多斤5头鲍开始做试验,5头鲍就是一斤的5只的鲍鱼,行话叫5头鲍。  他先把这些新鲜鲍鱼去壳、洗净,然后再烹煮、晾晒。

  吴捷:我们13斤才能做一斤,还有晒的过程很麻烦,像这样的一斤要晒20几天,都是好天气,如果天气不好,下雨天还要拿回来放在冰箱里面。  

  反复晾晒了20多天,100多斤鲜鲍只晒出了10斤干鲍,拿着这十斤珍贵的干鲍,吴捷兴冲冲的跑到福州的干货批发市场去推销,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和他的想象大相径庭。

  海产品干货经销商 李国林:日本极品鲍算最好的,顶级的,然后除了日本鲍,就是南非鲍,其他鲍鱼都不好的,这个你要发起来,最少两倍这么大,这个发不开呀,多大就多大的,发不开的。

  干鲍都是品质上好的鲍鱼,以日本鲍和南非鲍为最佳,最早因路途长远,只能晾干。 干鲍经过发制,再以砂锅慢煨,是高档酒店的招牌菜。  国产鲍鱼因为品种和加工工艺等原因,很少做干鲍。 吴捷用5个头的鲜鲍做加工,每斤130元,13斤做出一斤,成本就得1700元,连经销商都无法接受。

  海产品干货经销商 李国林: 这个货只能当普通鲍鱼卖,或者干度还要再干一点,或者一斤最多卖500块多块,超过1千元你绝对卖不掉。

  由于对市场了解太少就盲目加工,做出来的产品根本没有人要。 经历了市场初探失败的吴捷,这时才开始静下心来细分市场。  鲍鱼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贵,一般只有酒店里才能吃到,即便在连江这样的鲍鱼产地,普通家庭也不是经常消费,有的人就是买回家了也不会烹制,吴捷想把鲍鱼做成低价位、老百姓可以接受的产品。

  吴捷:我们现在可能走市场一般的消费群体的。我们后来就想做这个,搞速冻的,低价位的搞即食休闲食品。

  要做加工就得有厂房和设备,建一个加工厂投资需要1千多万,产品做出来再没有市场可怎么办?  吃过一次亏的吴捷慎重多了,他想到了老朋友吴明庆,吴明庆有一个水产品加工厂,吴捷盘算着,如果能说服吴明庆共同投资开发鲍鱼深加工产品,就可以利用他现成的技术和设备,降低自己的风险。

  2008年11月,他找吴明庆谈了自己的想法后,他的如意算盘却落空了。

  吴捷的朋友 吴明庆:合作,我就掏钱去买原料,比如说做10吨,20吨又得投入两三百万这个钱,这个两三百万投进去,是不是马上就见效?万一如果产品做了卖不出去,压库的话你怎么办?

  吴明庆闯荡商海多年,低价位的鲍鱼产品有没有市场他也没有把握,不愿意冒险投资,不过他提出可以先给吴捷做代加工。虽然吴捷的预期没有达到,但这对他来说也很划算,省去了建厂的费用。

  2009年1月,吴捷拿着300多斤鲍鱼来到了吴明庆的加工厂,厂里的有些工人却傻眼了。

  海产品加工厂工作人员郑华鑫: 很多内地来的工人,来这边哎呀说这个鱼,什么叫鲍鱼,根本不认识,有些说鲍鱼鲍鱼,是鱼,怎么有壳这个东西,很多像内脏都没地方找,就是像什么东西又不像普通的贝类,所以说很懵。

  吴捷想把鲍鱼做成速冻和即食两种产品,这都需要把鲍鱼撬壳、去内脏,清洗后再做加工,吴明庆的工厂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种鲍鱼的精加工,这可给加工带来了很大麻烦。

  吴捷的合作伙伴 王捷:鲍鱼很脏你看,很脏,土还有黏液不断往下流,很多,不好洗,消费者买回去,比如消费者买回去,他洗都没办法洗,叫他怎么吃。

  产品首先得有卖相,消费者才能接受,吴捷与合作伙伴在家整整洗了一个多星期,最终发现了一种土办法清洗鲍鱼非常有效。

  吴捷:你像这样黑不溜秋的拿上去卖,怕卖不掉。我们用刷子刷,可以洗干净,但是有皮肉都刷破了,这个很难看,不行,后来我们用当地的一种植物,加进去洗,后来就试验出来了。

  吴捷和吴明庆谈好了先加工2千份产品,一种做成速冻,一种做成即食。吴捷想原料是自己的,只要把利润控制在10%—15%就有得赚。   眼看着产品一天天在加工,可是这些产品做出来该卖给谁?怎么卖?吴捷自己也不知道。

  2009年1月15号,2千多份鲍鱼产品全部加工完毕,此时离春节还有几天时间。

  当地人有在春节拿海鲜送礼的习惯,每年春节前夕,吴明庆都会把一些好的海鲜打成包,做成大礼盒向外推出。

  吴捷趁机向吴明庆推销了自己的速冻鲍鱼。 

  吴捷:你给我加工便宜一点,我这个鲍鱼再加你这个海鲜礼盒出去,你这个卖出去档次也提高了,你今年有鲍鱼了。

  吴明庆:那我就说你可以呀,你卖我多少钱?我虽然替你代加工,你做成品卖我多少钱?

  吴捷的速冻鲍鱼每袋6粒,定价100元,他给吴明庆优惠20元,希望吴明庆也能把代加工的费用在便宜一些。

  吴明庆:那他就一盒卖我80元,那80元我算我这里还有利润空间,我就把它加进去了,本来我这个是一箱230元,我加了一盒鲍鱼我就卖了330元了。我不是也赚了一个20元。

  吴捷:我们按照成本价算给他,他后来我加工费也便宜下来了,便宜了一半下来了。

  2千多份鲍鱼,原本谈好要3万多元的加工费,最后吴明庆只收了1万多元,优惠了一半不说,吴捷还让吴明庆花3万多元,买了500多份速冻鲍鱼加进了海鲜大礼包。

  借助吴明庆的销售网络,吴捷把剩下速冻和即食两种产品也做成大礼盒,每份定价200多元,还在里边配上了介绍烹饪鲍鱼的小册子。

  吴捷:这是我们又开发了一种即食休闲食品,撕起来马上就可以吃的。

  记者:一粒多少钱?

  吴捷:这个一粒我们现在是卖20来块钱这样。

  记者:20块钱我觉得不便宜

  吴捷:我们这个是鲍鱼,你和酒家比我们就觉得很便宜了,你酒家一份,一份一个焗煨鲍鱼端出来,180元、280元,380元的还有。

  春节销售的礼盒,让很多人对低价位即食的鲍鱼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到哪了吴捷都要带上着几个即食鲍鱼礼盒去推销。

  顾客 高敬仰:这个第一次我看见呀,但是通过这个深加工,既又保鲜,吃的又方便,这种非常好。

  春节试销成功后,吴明庆已经完全看好了鲍鱼深加工这个项目, 连江是鲍鱼养殖大县,原料成本很低,他想与吴捷互占股份,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在低价时大量囤货,进行加工,从一开始的不合作,到现在他可是比吴捷还积极。

  吴捷:鲍鱼那个收获季节,我就问他现在生产不生产,加工不加工,储存不储存,如果我要想开发这个,如果现在跟春节的时候比,一吨原料大概就差4万元钱,如果现在我们储备它50吨,光光这一块是200万,你赚不赚这个钱呢?

  下一步,除了继续打礼品市场,他们还打算开一家专卖店,最近几天,吴捷就开始挑选适合规格的鲍鱼储存起来,为下一步的加工做准备。

  记者:今天起了多少斤?

  吴捷:今天起了200多斤。

  记者:多大规格的?

  员工:个子都在1.2两,1.3两左右。

  记者:为什么选这么大的呢?

  吴捷:搞1.2两,1.3两的搞即食的最合适的,我们也合适,消费者也合适,一粒我们才卖20块钱这样,他也合适,我们也合适,你再大的我们才卖到30几块,肯定市场要卖40几块,50几块,买的人可能就会少一点。

  吴捷说等到自己的深加工产品真正走上轨道,他就可以大量收购农户的鲍鱼,带领养殖户们走出鲍鱼养殖的困境了。

  编 导:高 洁

  摄 像:刘 捷

  协助拍摄:福建省连江县电视台

  福建省连江县安凯乡党委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