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铭记,以未来的名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07:02  新华网

  铭记,以未来的名义

  94年前的寒冬,年仅30岁的陈天华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这位愤写血书抗议俄国侵占东北三省的拒俄义勇队烈士在《绝命书》中鼓励人们“去绝非行,共讲爱国”,期待着在他身后能站起一个不受帝国主义侵略、没有封建统治的民主共和国。

  6年后的1911年,求民主、求富强,建立一个美好中国的理想,又让广州黄花岗72烈士勇毅起事、舍生取义。

  在土地革命时期,在八年抗战的硝烟中,在解放战争的烈火里……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壮烈的牺牲,那一张张倒下的青春脸庞,都因为有一个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憧憬而显得从容、慷慨。

  美好的未来,可爱的祖国——每一位英烈珍藏于心的精神之火,让他们奔涌的血液沸腾!

  清明前夕,我们见到了方志敏烈士的长孙方华清。44岁的方华清说:“70多年前,方志敏在敌人的牢狱中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经济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足以证明方志敏对新中国憧憬的正确,他所盼望的新中国能达到的目标,现在基本上都实现了!”

  曾经担任过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的毛秉华老人,1989年离休后长期担任井冈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近20年来,老人坚持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平均每年讲课300多场。他讲得最多的,是这样一段故事——

  “当年为了井冈山这面红旗,牺牲了48000多人,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许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老红军李聚奎上将,多年一直想给他的入党介绍人、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在他怀里的贺国中团长建个墓,但一直没有找到贺国中的照片。我听了很难过,决定帮老将军完成这个愿望。”

  1989年冬,毛秉华来到贺国中烈士的家乡湖南,四处走访,在一个小村庄找到了烈士当年牺牲时还不满周岁的儿子。烈士的儿子从墙缝里取出一个木盒,打开油布,拿出一张早已褪色的父亲的照片。

  “我赶紧跑回北京去找李聚奎上将。当时李老年近九旬,已经住进了医院。他拿着烈士照片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老将军问我,烈士有没有后代?我告诉他,烈士的儿子是退休工人,孙子是煤矿的劳动模范,曾孙是三好学生。老将军听着听着,哭了起来,激动地喊了一句‘后继有人!’这些老将军、老党员、老革命,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先辈的遗志能代代相传……”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历史的接力棒接在手中、传递下去。

  今年清明节前,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收到了烈士陶家其后人寄来的信。陶家其烈士80岁的大儿子和67岁的小儿子共同写道:由于他们年纪已大,以后不一定每年都能到雨花台祭奠父亲,他们希望借着今年清明祭奠父亲的时机来完成“交班”的任务,就是在清明节这天,对着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向后人讲述一下父亲光荣的革命历史,嘱咐后人每年都要到父亲的坟上看一看,将父亲的光荣传统继承下去,为党、为国家多做贡献。

  这封言语平实的信件感动了很多人。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负责人冯健说,老人朴实的想法正是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那就是烈士精神需要代代相传。唯有这样,人民英雄和烈士们才能安息。

  一切可以黯去,无数革命先烈的英灵与日月同辉;

  一切可以逝去,中国人民富国强民的事业代代传承;

  一切可以老去,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信仰奕奕青春!

  让英烈安息,让我们铭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的今天,让我们以未来的名义,从烈士缔造的丰碑前重新出发,迈步远征!

  (参与采写记者孙承斌、张严平、邬焕庆、邱红杰、张琴、徐机玲、蔡玉高、孙晓胜、李江涛、周伟、陈春园、周科、邹大鹏、宋振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革命先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