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媒体在海外的声音太弱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3日12:15  中国新闻出版报
中国媒体在海外的声音太弱了
瞭望新闻周刊编委吴亮

  吴亮:您给我的感觉是特别开放,那种开放的态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中国银行在这方面做得是超前的,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请教两个问题,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在海外金融机构减持中国银行股票的过程当中,我们感觉是打了一场遭遇战,大量的海外媒体对中国银行进行了报道,包括我们国内的媒体,但就是对新华社来讲,也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地方。在当前这个背景下,中国银行对于海外传播的架构,特别是新闻传播的策略和架构,有什么样的设计?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

  我们在与海外新闻机构针锋相对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加强海外传播的力量,我们作为这其中的一部分,非常想听听您对新闻媒体在这方面的看法?

  王兆文:从内心讲,我非常希望中国媒体能够尽快“走出去”,因为我们在海外的声音太弱了。

  讲个故事。当初,中国银行在引进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做境外战略投资者时,英国国内舆论大多是负面的,因为当地许多媒体和公众不太了解中国的情况。为此,苏格兰皇家银行决定组织英国10多家比较严肃的媒体到中国采访报道,实地了解中国银行的情况。苏格兰皇家银行当时的领导对我说,到中国两次后就觉得非常有必要组织记者到中国去看一看,“他们自己都长着眼睛,看了以后就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投资中国、入股中国银行。”

  当时正值北京奥运前夕,英国媒体团来了以后,总较着劲,挑我们这不干净、那不干净。但几次采访后,我发现他们开始有了变化,对中国、对中国银行的认识越来越客观。我看了这些媒体回国后写的几篇报道,写北京的蓝天,写中国人为奥运付出的努力。有个记者在给我发的电子邮件中说,“北京真是一个挺有味道、值得回味的地方”。

  吴亮:中国银行在海外有没有传媒架构的设计?

  王兆文:有。

  吴亮:这种空间大吗?目前的情况怎么样?

  王兆文: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情况不太了解,他们往往会认为“中国银行”就是“中国的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因此,我们对中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新闻宣传管得比较严。中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要接受当地媒体采访,必须报经总行批准。目前,中国银行和海外一些大的媒体都有日常联系。

  吴亮:他们是驻京的吗?

  王兆文:有驻京的,也有直接从海外来的。

  吴亮:现在中国企业越来越需要在海外传播自己的声音。

  王兆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的媒体也跟着“走出去”。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