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医改:全民公共医疗产品值得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8日08:54  内蒙古晨报

  新华社4月6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公平与效率“两手都要硬”

  张传发

  经过“十月怀胎”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终于“一朝分娩”,浏览全文,给我总的印象是,这次医改,公平与效率“两手都硬”。

  所谓“公平”上的“一手硬”,无论是“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还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意见”承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力求达到8个字——“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就近期来看,作为政府,今后3年内将为医改投入8500亿元;其中2009年,仅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安排1180.56亿元,同比增长38.2%,这种政府医改职责上的“公平正义”,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

  所谓“效率”上的“一手硬”,“意见”还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而对于国家制定公立医院改制,政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同时,还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如此等等,无论是“医院”还是“医生”,都将形成竞争态势,而一有竞争,必然就有活力,必然讲究效率。

  常言道,“市长的归市长,市场的归市场”,面对这场“重要的、紧迫的、艰巨的”医改大工程,政府“一手硬”,市场“一手硬”,从而“两手都硬”,只要我们全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同舟共济而不畏艰难险阻,稳步推进,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大局已定新医改有望循序渐进

  肖畅

  6日,新华社受权公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被喻为“新医改路线图”,未来的医疗卫生制度、政府医疗投入、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等等等等,无不包含在这份“路线图”中。启动于2006年的新医改,如今大局已定。

  作为“路线图”,《意见》起着谋篇划局的作用。大的框架起来了,剩下的事情,是细节上的逐步努力。新医改,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细节上的论断尚需长时间观察,更需要公众意见依然得到医改主导部门细心汇集。在此,我们则想对“框架”本身表达以下几点期望。

  其一,自1985年“医改元年”以来,医疗体制几经变动,代价昂贵,再经不起过多折腾。因而,在承认日后细节调整难免有所反复的前提下,希望新医改能站在一个牢固的起点上。

  其二,进一步分清市场、政府界限。新出台的《意见》写得很明白,“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当然,同时也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作为公共医疗的补充。因此,所谓“摈弃市场化路线”,理当表述为摒弃市场主导路线,即分清不同医疗产品的公益与市场属性,让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责。政府自然需要加大投入,并起着主导作用,但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也是重要事项,不容忽视。

  其三,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干预。某种程度而言,医改也是对各部门利益的调整。医改主导力量来自政府,政府各部门需要齐力配合,因而需要各自厘清权责。

  新医改自启动以来,虽举步维艰,但毕竟充分体现了一种理性的改革思维,虽大胆探索,但也小心求证。惟愿新医改循序渐进,逐步形成稳定而统一的改革逻辑,充分减小改革的变数,缩减改革的成本。

  要守住民众信心“基本盘”

  毕诗成

  仔细梳理这份13000字的《意见》,于大篇幅的宏观陈述中不难提炼出一些“关键词”:政府主导,倾向基层,全民覆盖;强调均等化、公益性,摒弃市场化路线;推行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等等。一些富有创新的思路与分解民困的倾向很值得期待:例如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理念转变;例如3年将投8500亿元支持5项改革的具体布局;例如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的近期目标与“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这是一个怀胎三年的产物,要让这个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能于有序之中行得更远,最重要的就是紧紧抓住百姓需求这个指针,坚定守住民众信心这个“基本盘”。

  《意见》揭下面纱之日,也正是中国医改再次发力之时。从国家层面,需要强调对未来医疗卫生制度做宏观上的谋篇布局;但从民众层面,更看重的是能否渐进地感受到新医改带来的利益。这种长远目标只有与短期目标紧密结合,体现为多年“医不好”的痼疾有所缓解,才能确保新医改方向上不跑偏,框架上不变形,操作上有基础。

  所以,就新医改方案来讲,表述正确、挑不出毛病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保证这些拿出来正确的理念不被扭曲地执行?实际上,民间舆论曾涌动过多次忧虑。这些不是泼冷水,而应该理解为曾吞咽过太多医改苦果的民众,对新医改思路能否结出殷实之果的现实焦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