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由本报主办的“品质时代”策划报道正式启动,第一天就有90位读者通过网络、热线、传真等方式畅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品质昆明”。
据统计,在参加问卷调查的读者中,87%的人认为最能代表昆明生活方式的特征是“慢节奏”和“包容自由”。41%的人觉得文化缺失也是昆明很明显的一个特征。
这种慢节奏和包容自由的生活环境,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感觉“良好”的数据占到了92%,其他的人也选择了“好”和“一般”,愣是没人说过一个“差”字,最中立的态度也极少的“没感觉”。
昆明究竟有何魅力,能赢得如此高的人气?88%的人说:昆明休闲且时尚。当然,在这种陶醉中,19%的人认为慵懒和不求上进是昆明人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来自江苏的吴同学说她一直很想看看昆明人紧张起来会是什么样子,那个时候的春城是不是才算生机盎然?
不过,有56%的人认为,在这样天赐的环境优势中,昆明生活方式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在不断地下降。有12%的人认为昆明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魅力,坚信没有下降。
不管这种创造力是否在下降,生活在这个城市83%的人说昆明的优势就在于她有很强的整合外来观念的能力。17%的人说其实真正的优势是昆明本身就有很强的观念原创能力。
在这个足以“宠坏”一个人的城市,是你改变了昆明还是昆明改变了你?77%的人说我想过倡导某种生活,愿望真正实现的迹象并不清晰。还有一部分人心甘情愿地享受着春城的宠爱。酷爱旅游的杜小姐则说,她渴望昆明实现“无障碍旅游”,虽然是个旅游城市,但是整体的旅游市场很混乱。对于土生土长的胡小姐来说,她觉得昆明的街道两边应该是开满鲜花的,而不是挖了填,填了挖的沟壑。
那么在他们眼里,又是哪些人,哪些组织、机构、产品、服务等推动着昆明生活方式的变迁呢?42%的人列举了譬如金马坊、翠湖、昆都这样的公共空间,或者外资企业、政府机构。还有36%的人提到了仇和书记。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大概都深刻地感受到了仇和给昆明带来的变化。
【第二期】
主办单位:昆明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媒体:云南信息报社协办媒体:《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南都周刊》、《风尚周刊》、网易、奥一网、云南信息报网
监制:谭智良 王雷
策划:姚炳 徐军舰 张晓青
统筹:张晓青
记者 杨国勤 实习生 李心洁(云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