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说旧闻:律界风云3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11:05   SMG《深度105》

  【演播室1】往事调查,旧闻新说。说到律师,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是巧舌如簧的诡辩家,还是拔刀相助的正义使者?不管怎么说,我相信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人会否认律师的能量。2009年,正值中国律师制度恢复整整30年。在这30年间,随着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律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于双戈案件的实况】

  【解说】1987年,轰动上海的于双戈银行抢劫杀人案,成为了八十年代末民众的集体记忆。于双戈原来是一个公交车售票员,因为赌博欠债持枪抢劫储蓄所,慌忙中将柜台出纳员打死。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庭审过程采取了电视直播,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次通过电视直播法庭审判。通过电视屏幕,人们好奇地看着案件是如何审理、判决的,也第一次对法庭上的律师有了如此真实、直观的认识。

  【采访】上海律师协会原副会长 朱洪超:很多百姓对律师如何辩是不清楚的,(当时)人们的感觉就是律师是个花瓶,律师他的辩护起不到什么作用,律师对有些案件也不敢辩,但是这个案子展示了我们上海律师的正面形象。

  【解说】在法庭上义正严词、口若悬河的是吴善兴和郑传本律师,虽然于双戈最终仍被判处死刑,但被列为同案审理的女友蒋佩玲、朋友徐根宝,却在律师的辩护下得到了从轻发落。当年,在电视上一展风采的两位前辈律师,也成为很多年轻律师的偶像,这其中就包括朱洪超。

  【采访】上海律师协会原副会长朱洪超:从他们的身上表现出刚正不阿,敢于辩护,讲究辩护技巧,维护当事人尤其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方面,我认为都是有独到之处的,尤其为我们年轻的律师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

  【解说】1979年,朱洪超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复旦大学法律系,成为恢复高考后首批法律专业的学生。也正是这一年,在中国大陆消失了22年之久的律师制度恢复了,终结了业内人士戏称的“无法无天无律师”的历史。

  (上海新天地 律师公会旧址)

  上海是中国律师业的起源地,早在1912年12月8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律师公会就是在今天上海卢湾区的地标——新天地宣布成立的。1979年4月,上海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律师协会,各区县也纷纷为律师执业创造条件。

  【采访】上海卢湾区司法局副局长张巍:律师行业同卢湾有着不解的渊源在里面。我们那时候是在全上海最早提出依法治区的,我觉得律师非常看重职业环境。

  【实况:回到于双戈案庭审】

  【解说】不过,在恢复律师制度之后的好几年,律师所能施展的空间仍然十分有限,除了像于双戈案这样的刑事案件以及婚姻家庭纠纷类的案件,人们就很难见到律师们的身影了。

  【采访】上海律师协会原副会长朱洪超:大部分的案件是传统的诉讼案件,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当时的收费也是非常低的,我记得办一个案件也就是50块钱,我们律师办案和业务的创收是没有挂钩的,但是我觉得当时也干得很舒畅,因为这是律师的初创时期,很多是百废待兴。

  【解说】就在于双戈案发生的时候,中国的法治进程迈上了新的台阶。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实施,填补了民事基本法的空白,关于人身权、知识产权、债权、侵权的民事责任都写入了法律章程。

  【采访】上海联合事务所律师 江宪:《民法通则》颁布以后,我们那种肖像权、我们那种隐私权都出来了,我们还讲到的名誉权也大量出来了,这些案件的出现跟我们的法律发展有关系,以前我们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也不知道用什么法律来规范。

  【解说】律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开始大为提升:余秋雨名誉案、刘晓庆状告王建中侵权案、刘德华肖像权案、《长生殿》手稿案、女大学生状告家乐福侵权案等等,一大批"名人"案、"肖像"案、"侵权"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实况】电视剧《上海人在东京》

  【解说】1996年,江宪律师受理的电视剧《上海人在东京》侵害名誉权案件曾经轰动一时。当时荧屏上电视剧正在热播,荧屏下主创人员却陷入了激烈的口水战,这一事件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

  【实况】1996年4月11日《东视新闻》

  【解说】当时,《上海人在东京》小说原著樊祥达同电视剧编导张弘、富敏对簿公堂,相互指责对方侵权、诽谤。

  【采访】上海联合事务所律师江宪:从法律的主体来看,就是原告和被告来看,他们是一种合作的一方,合作一方突然走向反面对簿公堂,这案子也是个亮点,是很少见的。

  【解说】小说原作者樊祥达认为,电视剧歪曲了原著的内涵,因而登报发表评论文章,指责编剧和导演,结果对方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樊祥达告上了法庭,江宪律师则为被告樊祥达辩护。最终,法院以判定双方互不侵害对方名誉权的仲裁宣告结案。在江宪律师看来,法院的裁定对同类案件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采访】上海联合事务所律师江宪:从司法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评论是不足以构成名誉权侵害的,所以我们应该将评论和名誉权的侵害很清晰地划一条界线。1996年以后,那些名誉权案子明显地减少了,因为通过一系列的司法实践,我们终于明白了批评和诽谤、评论和侵害名誉之间的区别。

  【演播室2】对江宪律师来说,1996年的意义,可能远不止打了一场名誉权官司那么简单。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正式颁布,中国确立了律师制度的基本框架,律师的概念有了明确的定义,那就是:作为法律服务的社会执业人员。这个概念看起来简单,只有短短的13个字,实际却意味深长。有一些嗅觉敏锐的人,已经发现了里面所蕴含的新气息。

  【解说】就在1996年《律师法》颁布的时候,远在美国的留学生黄仲兰拿到了加州大学经济法学的博士学位,他认准刚刚步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律师业一定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于是放弃了待遇优厚的美国律师事务所的邀请,回到了阔别了十年的上海。

  【采访】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黄仲兰律师:90年代初我刚刚回来看的时候,感觉到律师行业呢正在一个转型中。中国的律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诉讼业务向开始向非诉讼业务发展,主要在公司、金融、证券、银行、知识产权、税收这些领域,开始有比较大的发展。

  【解说】上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合同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纷纷出台或修订,律师业深入地融入到经济生活中。留学归来的黄仲兰清楚地知道,亡羊补牢式的传统司法诉讼服务,将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法律需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防患于未然的非诉讼性法律服务将成为新的潮流。

  【采访】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黄仲兰律师:经济的全球化是需要法律的一个全球化,全球化的一个关键点之一,就是你需要一个国际性的团队来对这些跨国公司服务的。

  【解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传统的法庭诉讼之外,一场场激烈异常的法律谈判硝烟四起。作为非诉讼律师,黄仲兰代表中国电信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入世后成立首家合资电信公司进行了长达5年的艰苦谈判。这场涉及上千条国际法规的谈判,为入世后组建中外合资企业提供了法律标版。

  【采访】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黄仲兰律师:中外合资企业往往牵涉到对管理权的争夺,AT&T说我是有经验的,我是国际电信领域里的老大,所以我要掌握主动权,那我们说这是个中外合资企业,双方是有事情是可以商量的,权利应该得到一个比较公平的分配。在这个情形下,从法律责任、从知识产权、从管理等等几个方面,我们都是据理力争,为中方赢得比较大的空间。

  【解说】律师群体的精英特征越来越明显,但在很多老百姓的心目中,律师的形象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没有钱是请不到律师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又再一次让人们对律师有了新的认识。时任上海律师协会副会长的朱洪超,发起组建了上海律师支援团,为马加爵案件中的被害人主动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采访】上海律师协会原副会长朱洪超: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命题,所以我当时就想到,这是体现我们律师全面形象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律师要主持社会的公正与正义,即要保护被告人的权益,也要保护被害人的权益。

  【解说】同为云南大学的学生,被马加爵杀害的四位室友都是来自贫寒的农村家庭,他们原本是家庭的希望,却不幸成为受害者。但是,当时社会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马加爵的身上,被害人的民事权利却被忽视了。

  【采访】上海律师协会原副会长朱洪超:由于马加爵他是一个贫寒的学生,他也没有工作,实际上他也拿不出什么钱来赔偿,但是我们在法庭上提出这样一种要求,帮助公诉人一起谴责他的犯罪,被告人在法庭上做出悔罪的表现,实际上足以给被害人家属的心理给予安慰了。

  【实况】上海律师向被害人家属捐款

  【解说】上海律师支援团在马加爵案中的举动,成功地展现了律师的公益形象。

  【采访】上海律师协会原副会长朱洪超:在全国律师开会的时候,外地的律师觉得我们上海的律师做了一件好事,不光是外地的,就云南当地的法院对我们做法也给予高度的评价。

  【解说】无论是无偿的法律援助服务,跨越国境的各类谈判,还是传统法庭上的唇枪舌剑,30年来,伴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发展,律师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实况】卢湾区律师会议

  大到提供政府决策的法律依据、帮助企业完善营运制度,小到规范百姓生活的法律行为,30年来律师的作用已经深入民众的各项社会生活中。

  【采访】上海卢湾区司法局副局长张巍:不管是从政府的,还是百姓的,还是一般官员的,律师的全方位的参与,保证了社会整个处于规范有效的运行状态,所以律师的作用是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替代的,我觉得30年律师制度的发展,和30年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演播室3】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执业律师总数已达14万人,律师事务所共计1.4万多家,是1979年的700倍。30年来,律师已经从一个老百姓原本陌生的名词,变成了谁也离不开的职业群体,可谓是30年风云剧变。好,感谢收看本期《深度105》,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