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土地流转为浙江农业发展激活近万亿资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5日22:12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再来关注浙江的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农户将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但保留承包权的一种行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省就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土地流转试点。之后,浙江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从几户、几十户农户,增加到了上百户农户,乃至一个村。

  吴业鸿是浙江省建德市高岭自然村村民。他告诉记者,由于他们地处浙江西部,交通不便,过去,村民们种植的竹笋、蔬菜一直不好卖,不少土地撂荒,大量村民外出务工,而他们村过去也一直是贫困村。不过,去年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村里170多户村民以他们的土地作为股份,与杭州一家企业联合成立了开发公司,专门开发当地的毛竹、果树、蔬菜,乃至生态观光旅游,进行规模经营,把撂荒地变成了股票田,还有30多位村民成了企业的员工。像吴业鸿,去年不仅从公司拿到了1万6千元的工资,而且还得到了200元的分红。

  浙江省建德市友谊村高岭自然村村民吴业鸿说:“ 这就是实惠嘛,我不用出去嘛,在家里,打工就有嘛。”    

  浙江省建德市友谊村委会主任张国荣说:“原来60%、70%到外面打工,现在基本上40%、50%都回来了,都在家干活。”

  而随着两千多万元生态旅游开发的投入,新增村民就业将达到100多人,而村民的分红会成倍增长。

  建德千岛湖高峰实业副总经理李小军表示:“每家每户每年可以分红1.3万到1.5万。”

  除了以土地入股外,建德市还采用了有偿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此外,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200多万元,对流出土地的农户每亩土地一次性补助100到200元。

  浙江省建德市副市长徐建华说:“每年土地流转总收入有近1个亿,每年人均增收230多块钱。”

  关注浙江土地流转

  中介服务保流转

  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会遇到想流出的农户找不到买家,想流入的农户找不到卖家,尤其是出现了纠纷不知道找什么组织来调解。不过在浙江,这样的情况却越来越少了。

  浙江义乌石楼村的石新治一家三口常年都在市里打工,家里1.5亩稻田一直没人打理,总想着转包出去,可村里人几乎都在经商务工,想要的也因为价钱谈不拢而作罢,所以石新治家的地荒了七、八年。而当地菜农楼朝斌,虽然一直想成为种菜大户,但却苦于没有土地。去年镇上成立了一家土地服务中心,为他们解决了大问题。老石的地由服务站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了流转,老石因此每年能拿到800多元的土地转让金。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石楼村农户石新治说:“ 我们全家可以安心地外面务工去了 经商去了 土地也不抛荒。” 

  而种菜大户楼朝斌,则通过投标流入了16亩地,全都种了蔬菜。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石楼村种菜大户楼朝斌说:“以前都是小规模经营的 也是陆地栽培的。这16亩地现在都是采用设施栽培。”

  农户告诉记者,由于土地服务中心是由镇政府设立的事业型单位,全部服务都不收费。因此他们非常信任这个服务中心,尤其在发生纠纷的时候。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主任王新良说:“ 我们中心就是说 全程介入到土地流转的过程中 从开始委托流转 到招投标到合同正式签订 到后面这个承包款的支付 我们都介入进去 以后我们还准备在合同出现纠纷的时候 我们起一个调节的作用。”

  截至去年底,浙江省已经成立了5807个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面积近180万亩,使土地流转进入了有序的市场化轨道。

  关注浙江土地流转

  流转租金以稻谷作价

  以往在浙江,农民一般都是自发转包土地,但这种做法引发的纠纷非常多。而通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介入调节之后,这类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有一个转让金问题是纠纷比较多的。那么土地转让金究竟该怎么定?浙江也有比较好的办法。

  浙江省义乌的吴德锋从98年开始种植甘蔗,那时侯他费了很大劲才转包了50多亩地,因为当地村民基本都是分散经营,土地转让金开价也有高有低,想拿到集中连片的土地很困难。2007年义乌市开始成立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通过公开招标,老吴一下子租到了200亩地,签了20年合同。

  浙江省义乌市果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德锋说:“20年租金都是按每亩500斤稻谷算 500斤稻谷是460元 就是现金460元 我交给镇土地流转中心 一年的话就92000元 再由土地流转中心分到农户。” 

  老吴说的稻谷价,是指流转到他手里的土地,每亩按500斤稻谷算出来的土地租金,这个价格是按每年国家水稻收购价计算的,比如去年当地每斤稻谷大约是近0.9元,500斤稻谷就是450元,这就是老吴要付的钱。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浙江,土地流转金基本窦是以水稻的价格作为参考价格。 

  浙江省农业厅经营管理处处长童日晖说:“ 因为稻谷这个产品有它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 这个稻谷的价格比较稳定 第二个这个稻谷国家非常关心 农民也是非常关注的一个事情 因此稻谷实物折价两方面都能接受。”

  童日晖告诉记者,由于经济增长和国家给予种粮农民补贴等,目前,浙江土地流转价格总体上以每年约10%左右幅度在上涨。而这个价格也跟土地流转期限和种养品种紧密相关。

  浙江省农业厅经营管理处处长童日晖说:“ 浙江省土地流转价格市场化形成 平均大概是一亩400元左右 最高的到1000元左右 种植经济作物的流转费用高 流转给种植粮食的 流转费用相对低一点。”

  关注浙江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将撬动近万亿资本

  土地流转金到底该怎么确定,这正是制约不少省市土地流转的瓶颈。目前,浙江省已经通过下发正式文件,确定了以稻谷作价的标准,并制定了相关细则。专家分析指出,随着政策实施,这将撬动浙江近万亿资本。   

  统计显示,截止去年底,浙江省土地流转面积已达546万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27.6%;涉及流出土地农户276.54万户,占该省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总数的近30%。其中,85%以上通过转包和出租实现流转的,14%通过互换和转让方式实现的,只有1%是入股方式。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表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办法可依。我一亩地,你算5000块,算5万块,还是算500块,算不清楚。然后承包经营权和资金、技术、劳动力要素怎么结合没有一个办法。”

  而新出台的文件,对这些问题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赵兴泉告诉记者,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除了要遵循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之外,还有三条底线,那就是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有了这个保障之后,农户也愿意流转土地,同时社会资本也愿意投入。

  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说:“我浙江省,每年工商资本投入到农业的都保持在120亿。”

  赵兴泉透露,目前浙江省的耕地面积是2000万亩左右,如果按照每亩每年作价500元计算,这将为浙江农业发展激活近万亿资本。

  关注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将有全国性合同示范文本

  为了规范土地流转,不仅浙江,目前江苏、四川等地也都相继出台了土地流转合同的示范文本。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将在江苏、浙江等地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推广全国性的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说“对于农民就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我们最大的服务就是在他的法人主体地位上给予认定,特别是成立了这么多专业合作社,我们怎么样保护农民利益方面。我们准备搞一个全国性的规范式的合同文本。”

  刘凡介绍说,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业合作社”,全国性的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将重点规范、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标的、期限、价款、付款方式及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维护双方当事人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浙江 土地流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