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年古建筑面临拆迁 古文化保护遭遇冲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7日07:11  郑州晚报
200年古建筑面临拆迁古文化保护遭遇冲击(图)
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杜盛兴三进院”中的建筑。

200年古建筑面临拆迁古文化保护遭遇冲击(图)
墙上写着大大的“拆”字,杜老汉很舍不得他这个冬暖夏凉的窝。

  杜长新老汉居住了大半生的古建筑被刷上一个血红的“拆”字,这令他难以接受。他的身后是焦作市博爱县坞庄村,正在大规模重新规划的空心村改造,遇上了这些200年历史的明清古建筑,其中,还包括著名怀商“杜盛兴”的仅存历史遗迹。一面是亟待拯救、保护和弘扬的怀商建筑与文化,一面是紧迫的新农村建设空心村改造,坞庄在一半沧桑一半现代的磨合中更引人注目……

  晚报记者 牛亚皓 文/图

  古建筑

  迈脚踏入坞庄杜老汉的庭院,外面大风狂沙的恶劣天气与喧嚣一下子就隔离门外。

  这是一幢典型的北方明清民居,封闭式的住宅,墙体厚重,屋顶线条粗犷而屋檐花雕精美,看上去既显拘束又稳重严谨。穿过贴有内外3层春联的又高又窄的拱形大门,迎面一株被当地人称作麦香树的花树,在200多年的历史风尘中盘根错节,托起的翠绿枝叶将内庭院遮掩了大半截。

  麦香树依附的后墙上,刷着一个大红的“拆”字。

  “弄不好就真拆了。”2009年4月15日下午,杜长新背着手在院子里踱来踱去。

  “这房子绝对是冬暖夏凉哟!”80岁的杜延年老人站在走廊上说,从他记事起就常来这个庭院,院里另一棵歪脖子梧桐树年头儿也老长了。两位老人说,这是原来财主家的货房,也是坞庄至今有人居住的保留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

  他们说的财主,就是建立“杜盛兴”商号的怀商杜氏。“杜盛兴是那时河南数一数二的大商号。”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程峰告诉郑州晚报记者,清朝康熙年间杜家人推车跟本村“来盛公”卖药材,生意越做越大,到了道光年间成为巨商。“杜盛兴”的商号遍布全国,总号就在坞庄,货房是商号“总指挥机关”,“掌柜、伙计都是在这里培养的”,同时也作为药材加工和运转之地。

  “‘土改’时房子分给了我,那时我是贫下中农。”杜长新老汉说着,拐过游廊,左弯右绕地穿过几个窄胡同,来到一幢二层古居前,伸手画了个圆圈,“这一大片原来是杜盛兴的三进院。”

  眼前的老房子距离“货房”不过200米,是坞庄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从外观上看显得破败不堪,但整体结构和雕梁画栋的细节还保存完整。杜长新说,这间老房20多年没人住了,以前有人将整个院子当过“农场”。

  “杜盛兴”的三进院繁华不复,诸如此类残存的历史遗迹在逐渐消失。对此,一直钻研“怀商文化”的程峰教授不免有些心痛。

  商业名镇

  博爱县本叫清化镇,是明清时期山西与河南两省之间的交通要道

  坞庄这个小村落,似乎早该引起注意。

  据当地村民讲,村子本就有点奇特,没有一条大道,皆为曲曲拐拐的小路以及无数个又窄又弯的小胡同,在进行拆迁和改造以前,陌生人“钻进去就出不来”。早些年时,挖到过一些石碑、石雕和木雕,但没人去考究,大多数都扔掉了。

  日积月累,随着博爱县整个县城文物保护工作的推进,刘庄、唐庄以及更有名的寨卜常村古代商号的被深入挖掘,相关专家教授将考古触角逐渐伸向坞庄境内。

  博爱县本叫清化镇,是古代河南商业名镇。在2009年春节期间,焦作师专教授程峰还挖到过一块石碑,上有同治年间石刻的“河北名镇”字样,“河北”是指黄河以北。另外还寻到同治年间修清化镇城墙的碑刻,可看出这是明清时期山西与河南两省之间的交通要道。

  2006年国庆节期间,程峰和其他十几名考古专家从博爱县城出发,沿丹河一路走到山西高平,一条“晋豫古商道”的印迹渐次呈现眼前。那时,对“怀商”的研究才真正浮出水面。

  “杜盛兴”商号在坞庄的蛛丝马迹被逐渐发掘之后,连同刘庄、唐庄以及寨卜常村等老字号怀商商号构成了豫商商圈,整个博爱县作为原河南商业名镇的图画更为清晰。

  “空心村”改造

  每家每户都要盖一幢至少二层的小楼,已经改了290多座老房子

  就在程峰以及焦作市建委工作人员宋宝塘等,在向政府有关部门不断提议保护坞庄古代文物的同时,坞庄新农村建设“空心村”改造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使包括杜长新老汉居住的“货房”以及“三进院”等在内的“杜盛兴”老商号的遗留建筑,面临没顶之灾。

  而在坞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文工眼中,对“空心村”的改造更加紧迫。“空心村”的意思,是在农民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新建住宅大部分都散布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存在大量的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

  “坞庄就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李文工说,坞庄街道狭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房特别多,“又破又低又影响美观”,村民几代人居住在里面很紧张。已经盖了新房的村民的旧屋一直闲置在村内,影响周围的村民盖新房。且老房子自来水管道“没法儿走”,村中饮水工程实施不了。

  坞庄的整体规划,就是每家每户都要盖一幢至少二层的小楼。村东头已经拔地而起一排新房区,小楼一座挨着一座,街道整洁,在白杨树的衬托下,显出一派新农村的美好景象。

  改,只是时间问题。李文工说,早在3年前坞庄旧房改造就已经被正式摆上桌面,孝敬镇土地所和坞庄村研究“空心村”的治理,因为镇里村子多,直到2009年3月4日镇领导派的工作队才进驻坞庄,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现在已经改了290多座老房子,占整个的1/4。根据规划,今年7月之前一定改完。”李文工语气坚定地说,村里还要建一条大街,把村子彻底打通,届时老村将焕然一新。

  怀商文化

  怀商是古代河南商人骨干力量,坞庄是怀商文化的重要载体

  附近的寨卜常村早已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为何坞庄文物保护管理起来却这么难呢?博爱县政协委员、文史委主任陈志超的深层理解是,短期内保护和管理坞庄古建筑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就连寨卜常村都难以开发,更别说坞庄了。”

  目前国内关于怀商文化的研究刚刚起步,甚至连陈志超、程峰掌握的资料都零零碎碎。由于传统观念重农鄙商,翻遍博爱县志没有关于怀商的文字记载,专家们多采取访问调查的形式去做怀商文化研究。

  “研究起来难度很大。我现在都有一点灰心了,在几个人的力量范围内很难做到去弘扬它。”陈志超叹息道。

  程峰说,怀商,就是明清时期河南怀庆府各县商人所组成的怀庆商帮的简称,也称为“怀帮”。明清时期,怀商主要以本地所产的“四大怀药”即地黄、牛膝、山药、菊花等为依托,步入商海之林,乾隆年间已颇具规模。清末,“河、武、温、孟诸县经商者,几遍亚洲,不第中国已也”,其中“集资巨万者,颇不乏人”。

  怀商出现了诸如杜盛兴、协盛全、寨卜昌、西复兴等一批著名商号,涌现出了诸如杜严、鲁连城、靳法蕙等一批工商巨子。在明清时期的商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古代河南商人的核心和骨干力量。

  “怀商是古代河南商人骨干力量,坞庄是怀商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商人的经营理念对今天河南商业的发展有启迪作用。”程峰说。

  “所以坞庄仅存的怀商古建筑才显得至关重要。”程峰认为,新农村建设和文物保护并不矛盾,因为新农村建设也包括文化建设,对古文化的保护也是其中内容之一,关键是相关的规划应将古文化作为一项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妥善安排,才能解决问题。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古建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