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访龙门山北线第2天:会“生钱”的板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7日10:44   成都电视台

  (记者:廖三怡 李多思 伍晓川)

  北线出境记者廖三怡:“5.12寻访龙门山北线报道组今天继续带您走近的是红岩镇,昨天我们在这里就听说了这里的板房挺神奇的,除了能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安置之外,还有了一个新的用途,能够生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也觉得挺好奇的,今天就是要带你找到答案。”

  红岩镇盛产农副产品,其中尤以食用菌闻名。全镇有食用菌种植户1100户,年产食用菌3000万袋,主要就集中在红岩镇的梨花、幸福、和白石沟三个村。可是在5.12大地震中,红岩镇90%的食用菌大棚都垮塌了,菌袋受损达到50%以上。

  在地震中,梨花村一组周正夫老俩口种植的5万袋木耳损失了4万袋。如今地震后第一批木耳已经冒出了耳芽。

  廖三怡:“这个就是地震之后重新长起来的?”

  梨花村木耳种植户周正夫:“这是第一批木耳。”

  地震后的第一批木耳成为了周正夫老俩口的希望,他们还告诉记者,现在附近已经有人开始在板房里实验种植食用菌,以后,他们的板房还会派上新的用场——那就是会生钱了。

  随后记者来到了梨花村安置点,继续寻找会生钱的板房。

  廖三怡:“就这儿了,活动板房种植食用菌实验基地。”

  在活动板房内,菌袋码放有序,袋口上盛开的菌花招人喜爱。我们遇到了正在进行指导的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的技术专家曾先富,这个项目正是他作为技术指导开展起来的。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的技术专家曾先富:“你们主要种的就是这个耳子,而且会种的就是这个耳子,我们现在就是利用这个地震板房进行多个品种的栽培,以后你们哪个赚钱就种哪个品种。”

  廖三怡:“在今年的9月份,彭州的灾区群众就将告别板房,搬进永久性的居住点,其实现在所有的灾区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当板房完成了它的阶段性使命之后,它还能拿来做什么?你看,我们今天在红岩镇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

  记者注意到,这个实验点只有50平方米,但是却摆放了2200袋菌袋,虽然规模很小,但是实验成功后将为板房的再利用提供一个全新的思。如今,第一批平菇新品种已经可以食用了。

  廖三怡:“哦,就这样一掰就下来了,那我试试看,板房里的第一批蘑菇就被我们尝鲜了。”

  廖三怡:“在红岩镇两天的寻访过程当中,你感受到的是当地老百姓参与重建的那种热情,无论是万亩荷塘还是食用菌进板房,还是他们正在建起的新家,这些都可能成为灾后重建的奇迹,而创造的奇迹的人就是红岩镇的老百姓。”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