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岩松看美国:白岩松耶鲁大学演讲中国梦 美国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9日12:27   央视《新闻周刊》

  【现场】耶鲁大学路斯礼堂演讲(2009.4.1)

  【同期】白岩松:

  过去的二十年,中国一直在跟美国的三任总统打交道,但是今天到了耶鲁我才知道,其实他只跟一所学校打交道。但是透过这三位总统我也明白了,耶鲁大学的毕业生的水准也并不很平均。

  【解说】:

  四月一日,白岩松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他在耶鲁大学的演讲。过去二十年,连续三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克林顿与小布什,都是耶鲁毕业生,这在美国历史上也创下了纪录。而过去二十年,中美关系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与耶鲁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是此次“岩松看美国”摄制组重要的日程之一,那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美国梦》。

  【同期】白岩松:

  看样子奥巴马的确不想,再接受耶鲁占领美国二十年这样的事实了。他用“改变”以及“梦想”这样的词汇,甚至让耶鲁大学的校友在为他,让耶鲁大学的师生在为他当选总统之后,听说你们举行了游行,甚至庆祝。

  这一年,中国和美国相距并不遥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需要。

  【同期】耶鲁大学伯克里学院大一的学生戴恩米勒:

  我觉得听他演讲是多么好的机会,但我没想到他的讲得这么风趣幽默。我很喜欢听他讲自己的经历,“他说的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在美国很少听得到(中文),很好听。

  【同期】白岩松: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在过去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头,让个人的命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我从一个根本不可能有梦想的,一个边疆的,遥远边疆的一个小城市里的孩子,今天有机会在耶鲁跟各位同学交流。这是一个在中国发生的故事。

  【同期】耶鲁大学伯克里学院大一的学生戴恩米勒:

  我上学期修了中文课程,耶鲁的5200名本科生中至少有300到400人选修了中文课,每年夏天很多学生到中国去,很多人甚至花一年的时间在那里学习。

  【解说】:

  在学生种族背景多样文化极为多元的耶鲁大学,中文已经成为这里的第二大外语。观众席中的很多外国学生,也都正在学习中文。而本和朱莉是2008年美国总统奖获奖者,他们在去年夏天,曾作为美国高中生代表受邀访问了中国,而现在,他们已经在耶鲁大学度过了半年多的大学时光。

  【节目回放】:2008年《我们》一段

  【同期】耶鲁大学一年级学生本:

  关于中国,人们有双重的理解,一方面是凶猛腾飞的巨龙,另一方面是可爱亲切的熊猫,我认为是介于两者之间。

  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一些华裔的中国朋友,我中学时学过两年中文,但是在媒体上看到的中国,总是一些很极端的方面,其实并不真正知道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吃些什么,我只是吃过美国化的中餐而已。

  在北京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是唱KTV,可能因为年龄关系,我喜欢唱歌,此外,我觉得早上去公园看老人们舞动着彩带,打着太极拳,也很有意思。

  我以前以为那里的人们会不太愿意谈论政治和时事,但是后来,和他们相处之后,却发现,他们很愿意和我谈这些,他们很想和我交流,我们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互相听取对方的观点,而不是互相说服,所以我觉得两国之间的交流还是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的,而且中国人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顽固。

  【同期】耶鲁大学一年级学生朱莉:

  尽管我是华裔,从小到大都和父母说中文,吃美味的中餐长大,同时体验着中国文化,中国之行仍然是很不一样的经历,因为中国在世界的另一端,所以人们必然有着和我不同的行为方式,

  我今年夏天还会去。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爷爷奶奶了,他们住在宣武门,我想在那儿待一个月,和他们聊天。

  【同期】耶鲁大学一年级学生本:

  当然,而且我也知道该关注些什么了,上学期我修了一门课,叫毛泽东时代之后的中国社会,我读到了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和期刊,读到丝绸之路上的雷戈乐,读到北京正在进行的新的建筑规划,中国确实有很多问题,但对于像中国这么庞大而复杂的国家来说,很多问题的发生也是自然的,我认为这些问题最后会得到解决。

  希拉里克林顿的访问让人看到希望,我正在修一门国际研究的课程,就在今天,我们讨论了中国到底是敌手还是伙伴的话题,教授更倾向于后者,我觉得,从战略上讲,两国应该相互依赖。

  【解说】:

  本和朱莉在今年夏天都会再次来到中国,本希望能和他的朋友朱莉一样也可以讲流利的中文。今年二月,耶鲁的中国留学生自编自演了一台中国式春晚,这让中国文化在校园受到更多的欢迎。

  就在战略家们都在说中美将会更多地依赖与合作的时候,中美两国青年渴望沟通的愿望也在变得强烈。就在本周,来自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学生代表受美国常青藤大学联盟邀请,对包括哈佛、耶鲁在内的四所知名高校进行了回访和交流,因为去年长春藤大学联盟25名美国学生,曾前往中国感受中国文化、观察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变化。在美期间,中国学生代表还作为最尊贵的嘉宾,受邀参加了此间举行的一个促进美国青年就业的峰会。青年就业问题正在成为中美两国都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同期】现场嘉宾讲话:

  我认为,或许现在世界上有5万名跟你们同龄的年轻人将决定这个世界的未来,中国的未来、美国的未来。

  【同期】常春藤联盟主席:

  说老实话,我个人来说并没有觉得中国年轻人和美国年轻人有太多的不同。我们都经常在线聊天,我们对娱乐的概念都相同,我们学习都很努力,我们都希望有一天能成为重要的全球性领袖。所以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的不同。中国人最吸引我的,也是我最欣赏的就是他们谦逊的态度。美国人一直都以他们自己的伟大和超强大国的地位而自豪,但其实并不完全明白那到底是什么。现在每个人都注意到了,中国也是一个超强大国,每一个学生都是如此的聪明,如此的富有才华。

  最重要的是中国在快速的向上发展,以一种很好的,特殊又独特的方式。我觉得全世界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并了解它。

  【解说】: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让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中国,而这种关注也开始从经济扩展到文化等其他领域。而比起美国的课堂,美国学界在更早就开始了对中国的关注。2007年,美国知名中美问题专家谢淑丽撰写了《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而关于“强大与脆弱”的争论也一直持续到两年后的今天,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很多人开始说“其实美国才是真正的脆弱的超级大国”。而在美国最权威的亚洲政策民间研究机构美亚协会,一个以《中国崛起》命名的访谈项目正在进行,计划对上百名中国人进行采访。

  【同期】美亚协会中美中心约翰:

  “中国崛起”项目已经创立一年了。我们跟踪一些人,采访他们中国崛起的原因。没有事先设计,是开放式的。采访对象范围很广,有CEO,私营企业主,经济学家,投行人士,历史学家,艺术家,文化评论家,公众性的知识分子,政界经济学家,记者,政府官员,等等。像万花筒一样,采访每个领域关于经济崛起的实现。回顾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及崛起原因。这很有意思,我学到很多。最后将建成一个网站,告诉美国公众,关于中国崛起的原因。还会出一本书。

  【解说】:

  中国、美国,这是两个都已无法忽视对方的国家。中国将怎样崛起?美国时代真的会终结?2009年,他们将要面临挑战,也必须迎接改变,但各自的梦想也许却从未终止。新的梦想是否已经启程?最受欢迎的美国乡村歌手罗德尼。阿金斯在纽约刚刚发行了他的新专辑《这就是美国》,他说这是一张反映这个时代的专辑。

  【片花】《it’sAmerica》

  【同期】欧伦斯:

  给这个社会创造一些东西,而不是从社会中获取是很好的想法。所以,我认为这就是现在的美国梦。它仍然存在着,但是应该有所不同。我认为在这次经济萧条之后美国人不可能还跟以前一样。当然,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很重要的,应该成为朋友的国家。所以可能现在的美国梦也就跟中国梦一样。也许是一个我们应该共享的梦。

  【同期】白岩松:

  在这样的一个年份里头,中美两国历史上几乎是第一次同时发出了“我有一个新的梦想”这样时候,如此的巧合,如此的应该。

  【同期】美亚协会中美中心约翰:

  在我看来,中国人很明白,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他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所以,中国人现在还是在接受国际上要求中国做世界经济的白马王子(whiteknight)的声音上有些犹豫。了解中国经济的人会说:我们现在还不适合承担这个白马王子的角色,也许几十年后可以。

  【同期】美亚协会会长德赛:

  对中国来说,重要的不是你如何定义强大,而是你想在三百年以后获得什么样的名声。我总是和我中国的朋友们说,你们想以百分之八的GDP增长率闻名于世吗?三百年后人们还记得这些吗?你们想以比高楼大厦更大的角色闻名于世吗?还是你们想以五千年的文明著称?你们怎样运用这样的文明?我觉得强大的定义是与其他任何人都不同,而对于你们,就是五千年古老的文化。

  【同期】美亚协会中国中心主任奥维尔

  我们必须求同存异,我们别无选择,我们不可能回到以前的那个世界,中国和美国互不关联,并且视对方为另一个世界。现在我们不仅相互交叠,更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主持人:

  在我的面前,是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一个0公里标志碑,也就意味着这里是一个起点,从这通往美国的各地,都以这儿到那儿来计算公里数,那既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可能也会去想,对于中美关系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之后,是不是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处呢?而要通向何方呢?当我即将告别美国的时候,会有这样一种感触,其实美国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跟很多地方一样,是有喜悦、有悲伤、有挫折、有梦想的一个人间,那么中美关系是不是同样该用这样一种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呢?而在这样一个新的起点上,中美关系未来又将展现出什么样的前景呢?未来会给我们答案。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