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撤销驻京办等11家驻外办事处,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评论给予积极肯定,认为这一举措既节省了政府开支,又有利于反腐败。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于消息刚发布时的热切赞扬,一些理性的剖析逐渐浮现。驻京办真的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了吗?驻京办本应发挥怎样的功能,什么原因造成其功能的异化?又该如何规范的它的行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1、潍坊坚持认为驻京办“没什么作用了”
4月18日,星期六,北京后海游人如织。记者跟从事胡同游生意的张师傅打听潍坊驻京办的具体位置,他很熟络地将记者引到了位于后海南沿的潍坊驻京办。潍坊驻京办玻璃大门紧锁,里面空无一人,“内部装修”的告示还在。透过门窗,可以看到办公楼里面的物品早已搬离。“他们早就不上班了。”张师傅告诉记者。潍坊驻京办门前不时有游客经过,有的导游会介绍说“这是全国第一家撤销的驻京办”,记者看到有游客饶有兴致地驻足观望、拍照。
1月22日,山东和潍坊的媒体发布了一条消息:“潍坊市决定将包括驻京办事处在内的北京、上海、深圳等11家办事处全部撤销。”整条消息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但掩饰不住该事件的重大意义。3月初,有媒体对潍坊撤销驻外办的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公众对驻京办存与废的探讨逐渐升温。记者留意到,连日来,网上关于“驻京办”内容的跟帖每天以数万条的速度刷新。按照潍坊市驻外办整改工作进程表,时至今日,11家被撤驻外办的审计整改工作和相关驻外人员的安置具体情况如何?就在公众密切关注该事件的下一步进展时,潍坊的声音却淡出公众视野。
4月14日,记者拨通了潍坊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的电话。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除了新华社以外,潍坊市一律不接受其他媒体关于撤销驻外办内容的采访。他在电话里说:“关于撤销驻外办的相关内容,以新华社此前发布的通稿为准。”
“按照此前的报道,潍坊驻京办的工作人员尚未安置完毕,部分财会和看守人员还在做善后处理。报道中指出这些具体工作均在3月底全部完成,现在已经是4月中旬,这些报道内容还依然适用吗?”记者提出质疑。
“对,还依然适用。”这名工作人员先是肯定地说,后又补充说,“都已经处置完毕了。”但他不肯透露具体处置情况。
“我们注意到,撤销驻京办等11个驻外办,是根据1月14日潍坊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仅凭一个‘意见’,11个驻外办便没了?”记者再次发问。这位新闻科工作人员表示,驻外办是计划经济物资紧缺时代的产物,现在都“基本没什么作用了”。
“37名工作人员是否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相关审计工作结果如何?以后还会不会给公众一个解释?”面对记者的追问,这名工作人员再次强调:“新华社此前的报道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
2、专家热议驻京办“存与废”
潍坊驻外办大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驻外办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潍坊市成为撤销驻京办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自潍坊官方的解释是,撤销是因为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对于这一观点,记者在采访中也从有关学者和专家那里得到了印证。
“驻京办的‘招待所’功能早过时了。”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政治学教授、廉政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孙雁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宿出行饮食都已经商业化,从市场上选择服务,我们的花费会更经济。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社会,驻外办争取资金物资、招商引资、收集信息等功能在逐步退化,在网络时代,已不需要在外地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联系工作,从这一点来看,驻京办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这样认为。
从1949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北京设立第一家驻京办以来,驻京办以惊人的速度在北京安营扎寨,到2002年时已增至426个。有学者对驻京办的发展史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不同见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认为:“如果仅仅局限于买买车票、订订旅馆,那样的话,驻外办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驻外办新的职能作用。”他解释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之间,甚至村与村之间,交流在不断加强。随着广域的经济圈和广域的经济、文化共同体建立,驻外办的桥梁、纽带、名片作用更加重要。现代社会中驻外办信息传递功能必要性的观点得到了孙雁的支持,她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比计划经济时更复杂,方方面面利益繁杂各异,驻京办代表地方及百姓反映诉求、反映民情,这是它今天应该发挥的重要功能。”
“有人认为,取消了驻京办后,节省了政府开支,到北京办什么事情可以开着车或者坐动车组就来了,能省去很多成本。那样做看起来是减少了成本,其实有些成本在无形中反而增加了。”杨建顺说,比如每次来京联系工作都要经过一次渠道疏通的过程,这个工作成本保不准会比有驻外办时高,从这一点上来讲,不能一概而论“现在到了驻外办消失的时代”。
3、驻京办腐败与缺乏监督制约有关
4月10日,河南两家驻京联络处购买了777瓶假贵州茅台酒的消息被媒体披露。两家驻京联络处受害者的地位非但没有得到同情,反而招致了更为广泛的批评和质疑。有网友发表评论,花费66万余元购买这么多茅台酒干什么?是“自饮”还是用来送礼?驻京办真成了“蛀京办”?
舆论的敏感并非空穴来风。2005年,时任审计署审计长的李金华就揭露了驻京办等驻外机构“跑部钱进”的实质。他曾很委婉地批评,有些驻京办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跑部”打探消息,看哪里有钱和项目,然后写报告、找关系。2006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先后三次提到驻京办的腐败和治理问题,一场针对各级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的整肃行动也由此展开。
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腐败案件,更有驻京办官员卷入其中。如李真案中,河北省驻京办原主任王福友因犯贪污、挪用公款、受贿三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成克杰案中,广西驻京办原副主任李一洪犯受贿罪被查办。沈阳“慕马案”中,沈阳驻京办原主任崔力因贪污公款而被惩处。
“‘跑部钱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央控制了资源。”李成言认为。“‘跑部钱进’的根子不在驻外办。”杨建顺坦言,“我们目前的财政制度还欠缺科学合理的架构,财政的拨出、支付、预算等机制还不够健全。”他指出,不容回避的一点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体制还在。既然在特定背景下的前提没有消失,就必然有驻京办类似的机构存在。谈到驻京办被诟病的原因时,孙雁表示,这主要是驻京办履行职能时的形式和度的问题,发生腐败的原因则是其行为活动缺乏监督制约。“在很多腐败案件中,一些公务员原本都是很优秀的,但是却成了腐败分子,从根本上讲,一方面是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反思,某些权力被滥用,政府部门是否起到了监督检查的作用。”杨建顺也认为政府的管理存在漏洞是驻京办工作人员发生腐败的根源所在。
“从近年驻京办功能的不断异化上我们可以看出,应对它的某些功能进行转型,但绝不能因噎废食。”杨建顺认为政府在对驻外办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两点职责很重要,一是建章立制,二是定时不定时地、正式非正式地监督检查。“整个政府机构的科学设置、合理配置权力,全面充分地构建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4、驻京办应是家乡父老贴心的服务站
近年来,各地驻京办承担了大量的截访维稳工作,这一职能作用引人深思。“‘截访’是一种违法行为,本身不符合我们党、政府将信访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的定位。”杨建顺特别指出,要注意“截访”和“接访”的不同。“接访和维稳是应该的,是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传递上去,全心全意、及时周到地为人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他说,“‘截访维稳’应该转化一下,改成‘接访维稳’就符合驻外办的功能定位了。”
在探讨驻外办职能转型时,香港驻京办服务本地居民的做法被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及。香港驻京办为在北京遇到困难的香港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甚至具体到奥运期间为他们订酒店、买门票等服务。而在内地,多半只有部分官员才能得到这样的服务。
“内地的驻外办应该在为自己的本地居民提供帮助上多努力。它应该是家乡父老贴心的服务站。”杨建顺说,“驻外办迎来送往的对象,应该既包括官员,也包括民众。”杨建顺表示,而打造服务型政府正是中央政府近年一直在推行的理念。
5、驻京办良性运作关键在于依法行政
撤销驻外办潍坊已经先行试水,其他地方是否跟上?多数专家和学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都十分谨慎。有学者指出,对潍坊撤销驻外办的决定我们不能去进行非难,在对这一做法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应该对这一决策所暴露出来的制度漏洞提出批评和建议。
正如某些学者所指出的,潍坊官方在推行这项工作时,一开始积极报道,后来“低调”处理,说明其一开始并未充分估量到这件事情引起的外界反应,当工作开展后发现有一些负面效应,只好对外缄默。
仅凭一纸“意见”就撤销11个办事处,在杨建顺看来,潍坊的做法缺乏依法推进的基本意识。“针对某项工作下发的‘意见’是指导性的,付诸具体的操作要有政府正式下发的‘决定’、‘命令’。”他指出,“必须从依法行政的角度依法推进机构改革,潍坊机构改革的创新在方式方法方面必须进一步规范化。”应分门别类、分层分级地逐一地对现有的驻外办进行职能的梳理,多数专家都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在职能的定位上,规范的完善上,尊重多样化,尊重不同领域的不同需求,某些职能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该转的转、该增的还要增。”杨建顺认为,要发挥好驻京办的作用,除了其主要功能的确定,还要对它办事的程序加以细化,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县市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规定的程序加以完善,将其行为纳入法治轨道,这是确保驻京办良性运作的重要支撑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