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希逸:五四时期温州的《救国讲演周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1日18:02   中国青年网

  五四的浪潮传到温州,在爱国青年中引起了抗日反帝的怒潮。

  1919年夏,我十中同班同学郑振铎由北京俄文专修馆回家过暑假,他与我姐夫陈仲陶(闳慧)在资福山双忠祠内开办了一个《救国讲演周刊》,由他两人负责。参加写作的有:陈仲陶(笔名剑公)、郑振铎、李荫芳、李景贤、莫邪、痴生、声素等。

  这刊物每期有插画、言论、时评、记载、讲演稿、调查、艺文、杂俎、别录、来件各栏,石印出版,24开本,每册二十三四张,每册售价铜元5枚。

  第三期言论中有剑公的时评《李厚基残虐学生》,对当时福建军阀迫害学生运动提出了抗议,态度颇为激昂。如云:

  佞臣媚敌,要港见夺;政府窳败,信用尽失。我中华民国乃四万万人共戴之国,存亡与共,岂容坐视!学界发难于前,工商继之,勇往直前,不挠不屈,类皆本诸爱国之诚,发为自决之举。一时民气发扬,迥异曩昔,斯诚国家之幸,而亦吾人所宜崇高扶植者也。顾闽之李厚基,竟以残虐学生,闻其所逮捕,达三四百人之多,压迫民气,不遗余力,倒行逆施,闻者咋舌!

  记载栏有国内外大事记,记录了当时国外交涉情况与京津各地的运动发展情况。从这些报道可以看到当时全国人民的悲愤和各地罢市、组织联合会、讲演的浪潮。本埠新闻有:某商人私去东洋堂批购日货被学生查到,立刻逼令戴高帽游街;学生组织国货贩卖团,与奸商对抗,等等。

  还有调查栏刊登了国货的品种目录,也登了不少国货广告。艺文栏登出了陈去病与徐自华的悼秋瑾的诗文。这些文字在当时也是风行一时的慷慨悲歌之作。

  更有趣味的是一个“来件”:《永嘉膺符区青年联合救国会启》。这个会的发起人有张蔚、黄佐、叶维桐、刘鹗、邱青钱(即后来的国民党将领邱清泉)等12人。当时大街有个马增记洋行偷运大批日货洋伞等进口,由状元桥附近的徐家桥起运,被学生知道了,去搜出放在状元桥三港庙后江边烧了。

  我们当时又组织了一个讲演队,去膺符区各地演讲。当时状元桥有个米贩林三郎,传说他把米漏海运给日本人。我们去把他的米封起来,林向法院起诉,我们请律师出庭,结果判决不起诉。

  郑振铎也写了一则标题是《私运日货被获》的本埠新闻,内容说:“前日广济船到,学生会前往检查,于水手私货中搜获日本草帽、皮鞋扣等物,当即立予扣留。访系城内元大等两店之物,因前往质问,议定除将各货烧毁外,并罚银若干,以为设立提倡国货木牌之用云。”

  此外,还刊有教员讲演团定期讲演:日本横蛮之可恶、忠言劝告反被殴辱、收用台湾汇票之罚锾、女子讲演团实行讲演、购买日货者自取其咎、商界讲演团之成立等,说明当时人心如何激动,从轿夫、黄包车夫,到女子高小学生都参加了斗争。

  这个期刊大约出了六七期,陈仲陶是出了很多力气的。他是举人陈寿宸的三子,浙江省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毕业生。后来写古诗很有名。

  这刊物是被瓯海道尹黄庆澜扼杀的。因刊物上登了一个《漏海道尹黄庆澜》的消息,后又故意在刊物上登了一个《漏海道尹乃瓯海道尹之误》的更正消息,因此触怒了他,被他派兵搜查了一番,把东西拿走查封了。幸而陈仲陶等闻风逃走,没有受他迫害。

  从这刊物的内容、情况看来,当时民族资产阶级是支持这刊物的。这刊物的宣传国货与抵制日货对他们很有利,刊物上广告之多就说明了这问题。当时还有李观甫、沙仁川、陈志茅等10人组织了一个国货经售处,亲自经售国货。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