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在座谈会上讲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2日01:32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 (记者 陈刚) 2009年4月23日是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纪念日,21日上午,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市级机关礼堂隆重召开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座谈会,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在座谈会上讲话,以下为讲话内容。

  尊敬的各位老首长、老领导、老同志,同志们:

  今天,我们大家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来到这里,参加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老同志座谈会,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场生动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借此机会,我代表江苏省委、省政府,向领导指挥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表示无限怀念!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表示深切悼念!向所有为南京解放作出重大贡献的老战士、地下党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

  南京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60年前,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的第二野战军和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领导的第三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中原军区部队的配合和江北人民、江南游击队的支援策应下,发起气势磅礴的渡江战役。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宣告了延续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新的阶段性胜利,为建立统一民主的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渡江战役中,人民军队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了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千帆竞渡、万船齐发,一举突破长江天险的奇迹,充分显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高超战略智慧,充分显示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和参战部队指挥员的卓越指挥才能,充分显示了人民军队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大军和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解放,翻开了南京建设发展的崭新篇章。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和省委领导下,南京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继承发扬光荣传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古城南京成为经济实力较强、科教发达、社会稳定的长江中下游重要中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今天,南京市委召开纪念座谈会,邀请部分当年参加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老首长、老领导、老同志,深情回顾那段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历史岁月,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这对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新时期江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动员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建设未来。我们隆重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六十周年,就是要永远不忘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倍加珍惜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坚定不移地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是要继承发扬革命先辈不怕牺牲、顽强战斗、一往无前的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两个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就是要永远牢记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努力创造无愧于先烈、无愧于先辈、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机遇依然存在。越是困难时刻,越需要弘扬优良革命传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江苏寄予殷切期望,希望江苏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步伐、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挑战。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努力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传承弘扬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历史将永远铭记为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作出巨大贡献的将士和人民!他们在人民解放战争历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丰碑!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永远鼓舞激励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老首长、老领导、老同志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