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最大容量脐带血库在北京建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2日03:26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魏铭言)一个最多可存储50万份脐带血干细胞的“生命银行”,日前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并投入使用。昨天,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新库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的脐带血库。

  北京脐带血库建立于1996年,是卫生部批准的首家获得执业许可的脐带血库。

  2008年,北京脐带血库和中华骨髓库实现联网,共同为血液病患者提供检索服务;同年,23份脐带血被无偿捐赠,为贫困患者治疗重病。

  脐带血是新生命从母亲身体中诞生那一刻,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过去都被当作废物丢弃。但近十几年来的研究发现,脐带血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机能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直接复制各种脏器并修复组织,用来治疗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血液病、遗传免疫性疾病。

  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刘开彦介绍,一般骨髓移植需要捐献者和患者的白细胞抗原配型十个位点全部相合,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允许有一两个位点不相合。因此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有更多机会应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

  ■ 小档案

  北京脐带血库建成时间:1996年。

  储存情况:经三次迁址扩容,目前储存脐带血干细胞总计65000份。

  使用情况:近10年来,陆续有超过200份脐带血干细胞,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其中,85份脐带血帮助70位白血病患者完成造血干细胞的移植;110份脐带血帮助104位各类病患完成辅助治疗。

  ■ 揭秘

  -196℃液氮守护脐带血

  在1500平方米的密闭空间内,上百个庞大的银色巨罐整齐列队,它们坚固的身体内,就是供脐带血干细胞长久活性存储的-196摄氏度液氮环境,也被脐带血存放者和应用者,称之为“生命银行”。

  一包从刚刚孕育新生命的脐带中采集的鲜血,历经数道“脱菌”门和分离制备过程,从外观评估、称重到实验室的病毒、细菌检测,再到模拟体内环境观测造血干细胞的活力,最后逐渐从室温降至-196摄氏度,放入液氮罐冻存。

  “理论上说,只要液氮不干,干细胞就能无损地存活下去。”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刘开彦介绍,目前国内外正在冻存的造血干细胞,最长已有20年。为了更长久地保持干细胞的活力,北京市脐带血库外,已经建成了3万立方米储量的存储槽,通过地下网络管道,源源不断地向库内百余个液氮罐补充新鲜的液氮。

  所有存储罐的状态及液氮的补充均由中央控制室电脑控制,从这里,既可以实现对存储罐的监测,也可以随时调取任何一份脐带血干细胞的信息。

  为了保证安全,在液氮罐周围,安装着各种监视系统,包括液位监视、红外线报警、不间断电源保护,以及对温度、湿度、氧含量、其他气体含量的24小时监控,保证有异常情况随时修复。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脐带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