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城管网上曝光北京城管培训教材北京城管昨天回应:教材从未使用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04:13  都市快报

  

南京城管网上曝光北京城管培训教材北京城管昨天回应:教材从未使用过

  “注意要使相对人的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前天,一篇被称为“城管独门秘笈”的帖子,在各大网站流传。这些内容来自一本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正规出版并被称为北京城管执法局《城管执法操作实务》的培训教材。

  很多网友都对曝光的城管培训教材表示了愤怒,认为这是“用标准的技术手法掩饰暴力的痕迹”。

  有网友认为教材内容是在指导城管保护自己,是正当防卫。

  也有部分网友对这本书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回应 教材并没有下发

  昨天上午,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对此作出了回应,称书确为他们的培训教材,出现在2006年对科级以上(含副科级)人员进行的培训班上。当时出版的初衷是指导一线城管执法人员的执法。不过,等书出来以后发现,在指导“城管队员在执法中受到暴力侵害之际,如何保护自己,实行正当防卫”部分,内容有过激和偏颇之处,教材并没有下发,仅作为内部交流资料使用,从未用该书对城管一线执法队员进行培训,也从未同意对该书公开发行。

  “可以肯定的是,从这本书出版至今,北京一线城管执法人员看到或知道这本书的人很少,更不用说利用这本教材中的各种‘秘笈’来对付相对人了。”

  “教材事件”发生后,北京市城管执法局表示,目前该事件已经在城管执法队伍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队员对当前部分媒体及网络对该书断章取义,针对个别词句和提法进行炒作的做法表示遗憾。

  书的主要执笔者昨表示

  我借鉴了公安执法的经验 但网友断章取义误解了该书

  而书的主要执笔者、国内公共安全问题专家高锋教授昨天也作出回应,他说,是网友误解了该书。

  记者:该书是什么情况下出版的?

  高锋:2006年,北京市城管执法局让我帮他们写有关城管培训的教材。当时全国城管都没有自己的培训教材,我借鉴公安执法中的一些经验,对执法技巧进行了总结。

  记者:教材在什么范围内使用?

  高锋:主要是城管执法局在对科级、副科级的队长和副队长进行年度培训时使用的。当时正是李志强(北京海淀区城管大队海淀分队副队长,执法时被小贩刺死)事件发生后,有实用性。

  记者:有网友质疑“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提法太暴力,你怎么看?

  高锋:这是有网友断章取义。该章节有个前提,就是暴力抗法发生后或者正在发生时,城管应该如何应对,因此它的名字也是“阻止与控制暴力6种操作方式”。

  记者:你认为暴力抗法发生后,城管队员应如何应对?

  高锋:在书中我提到,暴力抗法发生后,城管队员必须予以还击,但是作为执法人员绝不能向执法对象大打出手,执法不能过度。我提到应该采用抓手或抱腰等肢体动作来制止暴力。

  记者:该书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高锋:这和城管执法中的口碑有关系。

  原书“雷人”语句

  摘录

  ■新闻附件

  原书“雷人”语句

  摘录

  第二条规定“最好是几名城管执法队员一起行动,一次性地控制住相对人的身体,要达到招招见效,不给相对人以喘息的机会……”

  第五条规定“采取反暴力抗法的局部动作,注意要使相对人的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还应以超短快捷的连环式动作一次性做完,不留尾巴。一旦进入实施,阻止动作一定要干净利落,不可迟疑,要将所有力量全部使用上。”

  爆料者是南京城管

  原文摘抄到了网上不是拆台

  有人发来短信

  你是城管中的败类

  昨天,记者找到了“城管独门秘笈”的原发帖人——“桥上人家”。他也是城管执法人员,供职于南京玄武区城管大队下属的街道分队,真实姓名叫赵阳,今年34岁,城管成立前做市容,是一名从业十多年的老队员。

  早在2007年7月27日,他在西祠胡同网站论坛的“城管行政执法之家”中就“官方培训”的内容和大家一起探讨,他还是该论坛的创办者和版主。

  书中内容切中要害 但有些写法太露骨

  记者:远在南京,你是如何得到教材的?

  赵阳:这本书是公开发行的,我在南京逛书店无意间看到的,因为一直从事城管执法工作就买下了。

  记者:看到教材后你有什么感觉?

  赵阳:我的第一感觉很实用,针对的是目前全国城管一线执法普遍遇到的问题,说出了队员的困惑。不过,有些写法欠妥,太露骨!这与我们城管宣传的文明执法背道而驰,这些方式不能用在无照的小贩身上,会在群众中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上网发帖让大家互谈看法 改正缺点

  记者:既然你都觉得欠妥,为什么还要用“官方培训”的方式发到网上?

  赵阳:2002年我在西祠胡同的论坛里创办了“城管行政执法之家”,目的是想和全国的同行对城管工作和发展进行交流。作为交流的素材,2007年我就将教材的部分内容原文摘抄到了网上,让大家互谈看法,改正缺点,但是没有人关注。这次如此受关注,我想这与两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城管,越来越有维权意识有关。

  我这样做不是拆台 有城管骂我是败类

  记者:你也是城管队员,发这样的帖子不是拆自己的台吗?不怕其他城管队员骂你?

  赵阳:我开设了论坛、博客,曝光的城管执法问题数以百计,我这样做不是拆台。城管工作不好做,我发帖子也是为了呼吁社会的关注,使城管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骂我的城管队员有不少,他们不理解,但我理解他们。昨天我收到一位自称是北京城管的人的短信,说我的行为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骂我是败类。

  压力自然是有 我有这个精神准备

  记者:有人认为你损害了全国城管的形象,现在有压力吗?

  赵阳:压力自然是有。可我认为,阳光执法就是要接受百姓的监督,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对公开发行的刊物进行发布。创办“城管行政执法之家”论坛已有6年,经历的风雨很多,我有这个精神准备。

  我从原来在机关坐办公室

  变成现在街道分队当一线队员

  记者:你做这些批评城管的工作,在单位里是否有阻力?

  赵阳:当然有。我把自己在执法中遇到的一些负面情况也发到网上,有的同事理解我,但上级不支持,也找我谈过话。甚至有我写的批评外地城管的帖子,也有当地的城管部门找到我的上级,要求删帖子,但我都没同意。(笑)所以,我从原来在大队机关坐办公室,变成现在街道分队当一线队员。

  据法制晚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